個人資料
開心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藥不是萬能仙丹……”

(2018-09-17 21:43:11) 下一個

分享故事:智者感冒了,帶他到診所,醫生開了點藥給他吃,並囑咐智者必須注意的事項。那是一名盡責的醫生。

智者就笑著對醫生說:“醫生把病人的病治好不單單隻是醫藥。”醫生很驚訝,問怎麽不是醫藥呢?智者說:“醫藥是個引子,怎麽治好的?是信心治好的,病人對醫生有信心,醫生對病人有信心,這個病就好了百分之八十,加上一點醫藥病人就痊愈。假如病人對醫生沒信心,醫生對病人也有懷疑,沒有把握,那就肯定治不好。”

醫生一聽,覺得有道理,就問智者:“那您覺得我是不是一名好醫生?”智者笑著說:“你看看我,生病了還能這麽開懷的笑,我當然是對你很有信心了!”

所謂的保健藥
有人說:美國是個研發製藥的國家,日本是個銷售藥品的國家,中國是個重視祕方的國家,東南亞一些國家,還有台灣,則是個喜歡吃藥的地區。吃藥,不管保健也好,治療也好,本來都無可厚非,但有些人,三餐舍不得買菜,把錢省下來買藥,買的都是各種各樣所謂保健的藥,名堂還不少。

我們為什麽不重視三餐的營養,不多注意運動,以此來增進健康,卻要借助吃藥來獲得健康呢?真是叫人百思不得其解!

真正生病時,我們當然要吃藥,但切記藥不是萬能仙丹,平時能注重保健,我們不僅能少病,也不需要吃補藥。

多疑會生病
對於吃藥,提供的參考是:

以養生代替吃藥:所謂養生,平時生活起居要正常,早睡早起,對於氣候寒暑要注意,不要貪涼而受寒,也不要大意而中暑。對於飲食,除了不可暴飲暴食,也不要吃太多冰冷的餐飲,或是熱量太高,如火鍋之類的食物。華人的菜肴,一向喜歡燒烤煎炸、燜煮燉熬;反觀西方人,生菜沙拉、麥片牛奶,不但清淡可口,而且符合養生之道。所以,懂得注重養生,比吃藥更健康。
以運動代替吃藥:人的身體,靠吃維他命,或是適量的補品,以增加健康,固然有其必要,但能透過運動代替吃藥,更為重要。一個現代的國家,沒有不提倡運動的;強國強種,非從運動下手不可。運動的項目,包括各種球類、田徑、休閑運動,尤其慢跑、健走,最是有益健康。
以禪修代替吃藥:現在社會,連中小學生都懂得要禪坐。禪修看起來是靜坐,但實際上是養心的運動,也是養身的活動。
以正念代替吃藥:有些人的疾病,身體上其實並沒有什麽病,完全是心理所引起的。例如:多疑會生病,多嫉也會生病,甚至迷信更會生病。假如我們平常的信仰符合正見,行事正派,這不單是安心立命之道,也是身心健全的良藥。
以放下代替吃藥:吾人的身體,致病的原因很多,例如,氣候變化、衛生不佳、病菌傳染等,尤其是“心有罣礙”,更增不少病痛。人在世間,心理的負擔著實很重,金錢、感情、家人、朋友、事業等,都像千斤重擔,壓在我們的心上,我們的身心承受的壓力過多,也會有病痛。所以,重要的是要學會放下。

文/朱誌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