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0)
2012 (229)
2013 (184)
2016 (160)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話語:“某某鬧情緒”,又或者:“某某的情緒不好”等等。而且,在多數情況下,我們通常會把自己的不良情緒的來源歸咎於別人這實在是一大誤區。
其實,“情緒不是反應,而是一種決定。”
如果,我們認為情緒是對外界刺激的一種直覺反應,接下來就會發覺我們對每一件事情生氣都有道理,我們的理由是:你沒有看到他用什麽態度對待我嗎?你沒有聽到他用什麽惡毒的語氣說的話嗎?既然他做了不該做的事,我受到了不該受到的待遇,那我理所當然該生他的氣。
在一次關於EQ的演講會上,博士問在座的學員,“有誰覺得自己是情商(EQ)高手?”坐前排的一位女性立刻舉了手:“我覺得我EQ很高,隻要別人都不來氣我就行!”全場哄堂大笑。
不是嗎?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有這種類似的感覺,自己的幸福感往往都是被別人給毀的。因此,我們常常聽到:“都是你啦!你讓我很生氣!”或者是“都 是你,你讓我壓力很大!”等等。其實,這種念頭是我們對於幸福的最大誤區,也往往會讓我們陷在負麵情緒當中,久久不能自拔。
情緒智商(EQ)高者認為:情緒不是一種反應,而是一種決定。也就是說,別人該不該用這種方式對待我是一回事;而我該不該因為他對待我的方式不合理,就大發雷霆,則是另外一回事。這中間的差別是,情緒不是一種被動的反應,而是一種主動的決定。
想想看,比如:小孩子打碎了一個玻璃杯,有的家長會生氣地說:“你怎麽這麽沒有用?”;有的家長會微笑著安慰孩子:“沒關係,沒傷到你吧?”再比如:跟朋 友約會,朋友遲到了半個小時。在這個狀況之中,有人的感受會是非常生氣,他怎麽可以遲到?有人的感覺,則是會擔心:他會不會出了什麽事?也有人會想,他既 然遲到一定有不得已的原因,反而產生了體諒的感覺。
由此,應該認為,我們所有的情緒,其實都是我們詮釋事件之後的主動決定。
幸福達人會選擇做情緒的主人,自己決定用什麽方式來回應生活中發生的任何事情。例如:他對我很不客氣,我先想一想用什麽情緒來回應。你也可以說,我就不讓它影響自己。如果這麽想,你還是因此生氣,那麽它就會是你做出的一種情緒決定。
了解了情緒的秘密,有個天大的好處,那就是:我們會從現在開始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任,而不會把情緒的責任丟給別人。因為把情緒的責任丟給別人,會造成一個致命的傷害,我們會期望改變別人,才能夠改變自己。我們希望別人改變對我們的態度,我們才能從此變得幸福。
說實話,我們無權介入別人的生命,因為我們是管不到別人的。別人用什麽態度對待我們,我們毫無掌控,我們隻有管好自己。因此這樣一個邏輯,會把自己陷入一個泥沼之中:我希望他改變,而他不改變,我就有挫折感,覺得很沮喪,最後產生抑鬱跟絕望的情緒狀態。
幸福達人會為自己的情緒負責:如果我因為你對我的態度而生氣了,那是因為我決定要生氣;如果我因為你對我的方式而傷心,那是因為我決定要傷心。當情緒的主人翁是自己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這個世界就豁然開朗。
嗬嗬~~~~~下次因情緒起伏而失去幸福感時,請別忘了提醒自己,情緒是由自己決定的!
問候曉青!祝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