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0)
2012 (229)
2013 (184)
2016 (160)
心理學說:“再也找不出一種行為或行動,象虛幻的愛情這樣,以巨大的希望開始,又以高比例的失敗而告終,尤其是追求浪漫而虛幻
的愛情”。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想見的人,於千萬年之間,在時間無垠的荒原,兩個人,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沒有其它的話,隻說
一句:哦,原來你也在這裏啊! 張愛玲的話,扣人心弦,因為她說出了大多數人內心的浪漫期待。
我們都渴望“詩意生活”,而其中最有詩意的詩意莫過於一見鍾情的遇見。一見鍾情是意外的驚喜,使人相信命運的奇跡和緣份的不
可抗拒。 一見鍾情時,愛情如流星般射中彼此的心。。。
筆者認為:人都有對愛情的浪漫向往。渴望浪漫的人在愛情上寄托了太多的幻想,對浪漫的渴求有時是對現實的回避,浪漫的人容易
為愛情而狂熱,因此也就更容易在愛中受傷。
可以說追求完美愛情的人,恰恰是最孤獨的人。
浪漫常與幻想相聯係,幻想中的愛情,愛的對象不過是一個幻影。就像放映幻燈片一樣,對方不過是恰當時刻出現的那塊幕布而已。
也許,我們以為愛的那個人,隻是曾經打過動我們的另外一個人的影子,然而他或者她畢竟不是我們曾經的那一個。如果我們愛的是
幻像,那隻能是永遠的失望。因為這是一種虛幻的愛,而並非真實的愛。
茨威格小說《一個女人的二十四小時》中的女主人公,她深深地迷戀一個陌生青年男人在賭桌上的手,並不可抑製地與之發生了一夜
情。她對這個男子毫不了解,而隻是對那雙手心動不已,那雙手就像是一個按鈕一樣,激活了早已存在於她心中的某種情感。
虛幻的愛來自於虛幻的自我,為愛而哭泣的人往往是為自己而哭泣,他們不是哭愛的無情,而是哭自我的無力。
日本著名小說家三島由紀夫短篇小說《誌賀寺上人之戀》講了一個令人震撼的故事:誌賀寺上人是一位名聞遐邇的大德高僧,須眉雪白,
年齡老邁,已修煉到幾近爐火純青的境界,“現世於他無啻於一張白紙上的畫,一張他國的地圖,這種滴水不漏的近乎完美的心境,使他忘
卻了一切畏懼”。一次,他偶然在湖邊瞥見貴婦禦息所,頓時神魂顛倒,“原以為無須在意的一切全然瓦解了。”即使拚命念誦佛號,也揮
之不去妄想,被心中的這妄想所驅使,他情願放棄幾十年的修行,犧牲來世,落魄地站在禦息所宅邸花園的一角,像一個乞丐一樣,隻求見
禦息所一麵。作為貴婦人,禦息所有驚人的美麗,同時內心空虛,然而老僧心中卻把她化作金碧輝煌的佛像和巨大的聖潔蓮花。與其說是情
欲的力量戰勝了佛祖,不如說是愛的幻想毀滅了上人的修行。
文/S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