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年齡在30—35歲的男人所生育的後代是最優秀的,有可能,能生個天才兒童呢!法國遺傳學家摩裏士的研究成果表明,男性精子素質在30歲時達到高峰,然後能持續5年的高質量。我們還調查了諾貝爾獎金獲得者的家庭出身、雙親匹配,出生環境及孕育他們時的天體運轉、季節變遷、父母體多種生物種鍾的運行等等,總結出懷生天才兒童的符合節律優生學理論的九個必備條件——天才九條
孕育天才的規律是:
1.天才兒童的98.8%是男性。
我們的研究對象,是1901-1985年諾貝爾物理獎、化學獎、醫學或生理學獎三種自然科學獎得主。總人數共330名。(人次大於此數。因有同一人兩次獲得者。如居裏夫人,曾獲得物理和化學獎各一次)獲獎的330人中,男性326,女性4。男性為總數的98.8%。
2.天才兒童的93.3%出身於中產階級家庭。
330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中,有308位出生於醫生、教師、科技工作者、文化工作者等家庭,為總數的93.3%。
3.天才兒童孕育時,其父親年齡較大。
調查發現:天才兒童孕育的父親年齡在32-48歲(四八至六八)者,點總數的百分之八十強;父親年齡在30歲(而立之年)及以上者占總數的百分之九十強;而百分之百的父親年齡大於男子性成熟的24.6歲。如小布拉格(Willian Lawrence Bragg,1890。3。31—1971。7。1,獲1925年諾貝爾物理獎),其父孕育他時28歲。 又如尼玻爾(Nids Henril David Blhr,1885。10。7—1962。11。18,獲1922年物理獎)其父孕育他時32歲;阿玻爾(尼玻爾之子,1922.6.19,榮獲1975年諾貝爾物理獎),其父孕育他時36歲;伊倫娜?居裏(1897.9.12-1956.3.17,獲1935年化學獎),其父孕育她時38歲;費米(Enico Fer-mi, 1901。9。29-1954。11。25, 獲193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其父孕育他時44歲。
天才兒童的六大特征
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道,英國牛津大學天才兒童研究中心前講師貝納德特·泰南認為,許多天才兒童可能在學校或考試中表現並不優異,但他們在其他方麵的表現能夠說明他們擁有高於同齡兒童的才能。泰南製作的一個相關電視係列“讓你的孩子成為天才”,近日在英國的電視台剛剛播出,就好評如潮。
泰南為望子成龍的家長們列出一份天才兒童特征清單,希望那些以考試論英雄的家長們能夠參照清單,發現孩子的潛能。
在清單中,她給出小學生6大最容易被家長忽視的才能特征,家長們可以從下麵6個方麵觀察自己這些淘氣包子女,發現他們身上的潛質,然後提供相應的指導。
霸道:大事小事全都得聽他的,什麽事他都要管,都要由他安排。這是擁有領導才能及組織能力的表現,有做領袖的潛質。
財迷:小學時已積極地將平日獲贈的糖果和零用錢積攢起來,等到需要用的時候拿出來用。這種孩子天生有理財觀念,他們很可能成為未來的大企業家。
貧嘴:凡事追問到底,讓大人非常煩。但這種孩子的好奇心如果能得到家長的賞識並悉心栽培,日後可能當上著名記者、探險家或美國太空總署的宇航員。
搗蛋蟲:把玩具擺得滿屋子都是,喜歡用樂高積木搭巴黎埃菲爾鐵塔。這類孩子長大後或許會成為貝聿銘第二,是出色的設計師或建築師。
故事王:自從學會走路和說話,就愛聽故事、講故事,繼而寫故事。不要壓抑想象力,《哈利·波特》作者羅琳小時候的想象力就非常豐富。
小話癆:一天到晚講個不停的孩子,大人們千萬不要叫他閉嘴,這是具有語言天賦的表現,長大有望成為大律師,是成為新聞主播的材料。
每個孩子都是天才
“其實,具備以上6大天賦的孩子,往往表象都是調皮搗蛋,不聽話的樣子,如果沒有具備慧眼的老師和家長,孩子的天賦就被抹殺,而真的向‘差生’方麵發展。”美國太平洋大學心理哲學博士、資深情商專家莊文浩指出。
莊文浩介紹,孩子的天賦有兩個因素,一是基因,二是後天的形成。基因會把孩子分為內向和外向兩種性格,然後經過後天的培養,則會逐漸具備五種能力,創意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決策能力和中立能力(即體諒別人,為別人著想的能力)。這後天的五種能力就不是靠課本、靠背書、做題、考試能培養出來的。把自己的聾啞女兒培養成美國波士頓大學的博士,周弘可謂是“天才”製造專家了,“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巨大潛能埋伏在每個孩子身上,往往是父母親手掐死了天才的幼苗。”他正是被《卡爾·威特的教育》書上的這句話打動的。
周弘教授介紹說,美國的教育專家進行了一個實驗:專家們在一所學校裏“發掘”了幾個天才兒童,一年後,專家們再次來到這所學校,老師們高興地向專家們匯報說,“專家們挑選出的那幾個天才兒童果然非常了不起!”專家們聽了隻是笑了笑,原來,這幾個兒童當時隻是專家們隨手任意選出的。不要把神童變成“神”中國早有“拔苗助長”的成語,但“一歲孩子學生物”、“11歲男孩可倒背《老子》”之類的報道仍常見諸報端。有人指出,中國的神童教育是把正常的孩子變成異常,而美國的神童教育是把異常的孩子變為正常。莊文浩指出,在美國偏向於鼓勵家長或學校順著自然的方向去發展孩子的優點,在學校裏他們學習的東西很廣,最終總會落到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上。這樣孩子才能全麵地享受成長的過程。
認為,天才也要遵循自然規律,要順其自然地讓“天才”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否則他的人生也是失敗的。他講了一個馬來西亞“神童”的故事:這個孩子8歲的時候就能做高中的一些數學題,被國內媒體競相報道為“神童”,父親計劃讓他15歲拿到博士學位,於是在他12歲時帶他去美國上大學,父親全職陪讀。然而沒過幾個月,孩子就患上嚴重的精神病,不吃不睡不說話,一年後隻得退學,回國治療無效死亡。這名父親也追悔莫及,他說“不應該強求一種違背自然規律的發展”
阿密大學黃全愈教授指出,美國也搞“神童教育”,但中國與美國的“神童教育”是有所區別的,中國搞的是神童崇拜,是先把“兒童”當成“神”,然後按著施的教育,而美國的所謂“神童教育”,是針對孩子某些方麵的特長提供所需要的特殊教學服務。
莊博士認為,孩子很聰明,你就順著他的自然規律去成長,孩子遲早都會走上他最擅長的那條路的,父母根本不用著急。美國的“童子功”是不屑早學、多學的,對於某些方麵有特別超前的孩子,美國也有加速學習班,但通常是單科跳級,而不會整個跳級。
他說,越是聰明的孩子,家長越是要注意讓他全麵發展,這樣他的聰明才能走得長遠。
“並不是孩子的所有才能,都能通過一支筆和一張紙的考試來證明,”泰南說,“他們可能擅長建築、有豐富想象力或有領導才能。這些才能,需要家長慢慢地發現。”
BY:健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