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開心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2012-08-30 05:37:50) 下一個



    人與人在剛開始接觸時,是最難識別的,但人們卻都自以為有識人之明,以自己的標準來觀察他人,品評他人的觀人之法,經常造成
識人的盲點,因為人們往往看得見與自己同類人的優點,而看不見與自己不同類人的長處。

    莊子曰:  “倏魚出遊從容,是魚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這段對話,大意是說;莊子和好友惠子在濠水的橋上欣賞江水風光,看到河中魚兒自由嬉戲,莊子感歎說:“白魚自由舒適的遊水,這就是魚兒的快樂呀。”惠子反駁道:“你又不是魚,怎麽知道他們快樂呢?”莊子反問:“你不是我,又怎麽知道我不知道魚兒的快樂呢?”惠子說:“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你不是魚,所以你也就不知道魚,這還用説嗎?”莊子很聰明,不上惠子的當,說:“還是順著開頭的問題來討論吧。你問我‘怎麽知道魚的快樂’,就表示你已知道我知道了魚的快樂,因此才問我‘怎麽知道的’。而我就是在橋上知道的。”
    觀看魚兒的快樂自由是這樣,鑒察人物時也是這樣。這樣的錯誤就叫“以己觀人”,而這個錯誤往往是最普遍的識人錯誤,可惜並不
為多數人所察覺。
    以己觀人,就是以己心度他心,以個人的經曆、學識、觀點、想法為標準,用來判斷他人的觀人之法。
    興趣、嗜好、經曆、學識相仿的人往往比較容易談得來(也有例外),容易看到對方的優點,甚至可能擴大對方的優點。而不同類型
的人親近程度有限,還可能產生排斥心理,無意間貶低對方的優點,誇大對方的缺點。
    以己觀人的例子在中國曆史上很多,就連三國時的諸葛孔明也犯過這樣的錯誤。他覺得自己與馬稷性情相投,興味相合而誇大了馬稷
的優點,忽略了他的缺點,以致痛失街亭,北伐無功。
    以個人的好惡作為判斷標準,往往造成重大損失。以個人的好惡為標準,容易擴大所喜歡人的優點,誇張所厭惡人的缺點,或是在喜
歡時,將對方的缺點當成優點,一旦生厭,就將對方貶得一無是處。這樣的識人法。。。自然容易親小人,遠賢助,使得家不靜、國不寧,人生的大好河山就在一念之間斷送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