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林間溪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成都散記 (1)三星堆博物館(上)

(2025-07-30 22:53:54) 下一個

成都是我很喜歡的一個城市,曾多次來到這裏,每次都有不同的收獲。今年6月我又一次造訪這個美麗的城市,這次最大的願望是參觀三星堆博物館。20多年前第一次來到成都,我曾參觀過三星堆博物館。當時就被那些高鼻大眼的青銅人頭像所大大震撼,激發了對這個不同於中原文化的古文明濃濃的興趣。三星堆文明非常神秘,雖然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銅器,卻沒有半片文字被發現。由於出土文物奇特的造型,使得人們對這個古文明充滿遐想:有人認為它們不屬於中華文明,有人認為它們來自兩河流域,甚至有人將它們與外星人聯係在一起。三星堆文明究竟來自何方?考古學家們對這個問題展開了大量的研究和考察。三星堆的考古發掘過程,也是一個探索與解謎的過程。三星堆的發掘一直在持續地進行著,2019年又有重大發現,新發掘的6個祭祀坑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去年聽說三星堆博物館又開了新館,展出了更多新發掘的精美文物,我就一直想去看看。決定好成都的行程後,首先就要找票。據說博物館一票難求,需要提前很多天預約。好朋友秦曾經在成都工作過,拜托她幫忙預約好門票,同時請好講解導遊,抵達成都後的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開車出發了。今年我和雨水杠上了,六月初抵達中國後就一直下雨,走了好幾個地方,無一例外,每處都是淅淅瀝瀝。就連內蒙古不太下雨的地方也結結實實下了兩整天的大雨,據說這是以往很少見的現象。這不,一到成都天上又下起大雨。好在我們是參觀博物館,雨水對我們的影響不算大。抵達博物館,電話聯係講解員,她告訴我們最佳的停車位,盡量減少雨中行走的距離。

三星堆新館斥資15億元打造,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單體博物館。走進大門,迎麵是以三星堆青銅人頭像為原形打造的巨大雕像。長長的步道,樹木花草修剪得整整齊齊。步道盡頭的廣場中央,屹立著以青銅神樹為原型的雕塑,整個博物館外圍非常“三星堆”。(結束參觀雨終於停了,這組照片是我們離館時拍照)

庭院的樹木修理得整整齊齊,這些年來國內的綠化做得越來越好了       

博物館采用螺旋曲線風格,其外形為三個相連的圓形建築,象征三個土堆。其中兩個建築以玻璃為外牆,好像兩隻突出的眼睛,寓意:堆列三星、古蜀之眼。

堆列三星、古蜀之眼(網圖)                                                

遠處是1992年建造的老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裏,立刻感覺到它的宏大。整個建築以流線形為裝修風格,簡約卻不失美觀。博物館裏擠滿了人,熙熙攘攘、摩踵插肩。新館自開館後就熱度極高,據說每天參觀的人高達幾萬。人們蜂擁而至,爭先恐後想要親眼目睹這個考古奇跡。如今博物館控製每天參觀人數,上午放票9000人,下午11000人。雖情況稍有好轉,可還是人山人海,每件文物前都擠滿了人。想要安安靜靜欣賞文物是不可能的,隻能緊緊跟隨講解員,努力傾聽講解。或顛其腳跟,將手機舉過頭,草草拍張照片。

世紀逐夢

博物館以“古城古國古蜀文化”為主題,分為世紀逐夢、巍然王都、和天地人神三大展區。第一展區世紀逐夢回顧了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一直延續到現今的三星堆發掘曆史。1927年四川廣漢月亮灣村民燕道誠在自家院子裏挖出一個長方形坑道,由石板圍成,坑內放滿了玉石器。從此,一個沉睡了幾千年的古文明,開始逐漸蘇醒。當時在廣漢傳教的英國傳教士董篤宜(V H Donnithorne)敏銳發現這些玉器不同尋常,便將此事告訴時任華西協和大學博物館館長的葛維漢(David Graham)。1934年,華西協和大學博物館在廣漢縣長羅雨蒼的主持下,進行首次發掘。不久後抗日戰爭爆發,考古工作全麵長期停滯。新中國成立後的50-60年代,考古工作者對遺址重新展開調查和試掘。真正係統性的發掘和研究發生在80年代。1986年兩個祭祀坑的發現震驚天下,出土了青銅神樹、青銅大立人、青銅麵具、金麵具、金仗、象牙等上千件珍貴文物。古蜀文明的璀璨和神秘震驚世界,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遺址以三星堆文化命名,並於1992年建造博物館,1997年正式開放對外展出。2019年,又有六個祭祀坑被發現,再次引起廣泛關注。新發現的祭祀坑中出土了青銅器、金器、玉石器等各種文物1.7萬多件,極大豐富了三星堆文化內涵。人們對三星堆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2022年新館開工建造,次年建成開放,向人們展現新的研究成果。

按照等比例還原的三星堆祭祀坑,重現文物出土時的樣子                                             

巍然王都

第二展區的主題為巍然王都。研究證明,三星堆遺址代表的古蜀文明,大約發生在4800-2500年前。從年代來看,可以劃分為四個時期:早期距今4800-4000年,屬本地文化範疇,二期文化距今4000-3600年,大致與夏朝年代相和,有明顯的外來文化因素傳入。三期為3600-3200年前,對應中原的商朝時期,開始出現大量的青銅器。在這裏,可尋到商代青銅器製作技藝的印記。四期距今3200-2600年,屬十二橋文化,與金沙文化存在的時間和文化特征類似。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代,三星堆已發展為古蜀人中心聚落。商代早期出現城牆和大型建築,中期後城址麵積達3.6平方公裏。階級開始劃分,出土的青銅頭像的頭冠、發型和服飾各異,反映出當時的族群構成和等級秩序。三星堆作為古蜀國的政治、宗教和經濟中心,有高度發達的青銅鑄造、黃金加工、製玉、和絲織業,以及成熟的祭祀體係,彰顯出其王都風範。這一展區介紹了三星堆人生產生活方麵的成就和成熟的祭祀體係。

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相比玉器、金器和青銅器這些統治階層的專用品,陶器多為普通人使用,反映了古蜀人的日常生活。陶器多為炊具和酒具,也有許多造型有趣的物品

這隻三足炊具有大口,內中空,足下可生火加工食物,有人戲謔地稱之為四川人最早的火鍋

這隻小陶豬胖頭胖腦,造型十分可愛              

三星堆出土了許多飾品,說明當時人們已開始注重美觀。下圖:1)象牙珠,2)玉串珠,3-4)玉管,6-8)玉珠,9)綠鬆石海貝飾,10-11)玉珠,12-14)玉管,15)琥珀墜飾,16)虎牙,17)玉鐲  

祭祀坑中還發現大量的象牙,它們不僅用來覆蓋青銅器,也有加工雕刻做成飾品或藝術品。下圖是象牙雕塑碎片:左圖是象牙殘片放在培養皿中,以示殘片大小;右圖逐次放大,我們可清楚看到殘片上的雕刻。象牙殘片雕刻精美的花紋,線條清晰,圖案繁多,體現了古蜀人在微雕方麵成熟的技藝。除了常見的雲雷紋、卷雲紋外,還有些奇怪的紋飾,在三星堆的發掘中首次出現。  

古蜀人的青銅製作已達到相當高超的水平,三星堆遺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銅人像。有人頭像、立體像,以及許多的動物形象。

青銅著裙立人像 ,這座高20厘米的青銅人像,是三星堆一件比較特別的文物。人們根據他的造型,昵稱其為青銅奧特曼。這是一個肌肉男,大背頭、緊身背心,寬肩窄腰,三星堆人的審美,放在現代也不落伍。(右圖為左邊的摳圖) 

扭頭跪坐人像,與其他出土青銅像不同,這座人像寫實風格濃鬱。它出土於4號坑,高30厘米,同時出土的共有3件,其造型大致一致,麵部表情以及發式各有差異。它們采用整體澆注方法,一體成型。人像麵部表情堅毅,跪坐腳著地,身體扭曲,手腕、腳踝、小腿肌肉的刻畫十分寫實,臀部線條完全繃緊,好像隨時可彈跳而起。這種風格在三星堆出土文物中並不多見,在商周青銅文化中獨樹一幟。(下圖為同一座人像的不同角度)

三星堆出土了200多尊青銅頭像,是三星堆青銅文化重要標識之一。青銅人頭像造型生動,內涵豐富,頭冠、發型和服飾各異,據推測是當時族群構成和等級秩序的反映。最常見的有平頭和圓頭兩種,它們分別持有不同發型:平頭通常有長長的辮子拖在腦後,稱為辮發;而圓頭象征頭發卷起至頭頂,用笄係在腦後,叫做笄發。據推測笄發和辮發可能代表兩個不同的部落,更多研究者傾向它們可能代表不同地位的人。笄發者多與祭祀有關,被認為是代表宗教的祭司,而辮發者可能代表世俗的權力集團,即掌握王權者。a. 圓頭,b. 笄發;c. 平頭,d. 辮發;e.-f. 頭戴冠帽,被認為是酋長或者國王                                                  

黃金飾品  三星堆5號坑出土了大量的黃金製品,有金斧、金虎、圓形金片等等。這片鳥形金箔片(上圖),平均厚度僅為0.12毫米,由一整張金箔紙製成。將如此大麵積的金片處理這麽薄,這麽均勻,說明3000多年前,三星堆人的金工擀片或壓片技術,已經非常嫻熟高超。下圖:金葉飾,上有精美的圖紋。

黃金麵具  左邊這張薄如蝶翼的金麵具寬37.2厘米,高16.5厘米,重100克,是三星堆出土的最完整的金麵具;右邊的金麵具殘片出土時重286克,雖隻是半張金麵具,卻是三星堆出土的最重黃金麵具。

戴金麵罩青銅人頭像  三星堆出土了大約兩百多座青銅人頭像,隻有5具佩戴黃金麵具。這是人物身份尊貴、地位崇高的體現,說明三星堆社會層次分明,權力分化,催生出國家統治機構。從造型上看,它們獨特又極具辨識度的相貌,是三星堆的門麵招牌

黃金權仗  是我國發現的體量最大的黃金製品,是權杖也是法杖,代表政治也代表宗教。金仗全長143厘米、直徑2.3厘米,重463克,一端刻有箭、鳥、魚、以及人像組成的複雜圖案。研究人員推測這些圖案表明古蜀早期是由魚和鳧兩個部落組成的聯盟,昭示著三星堆時期的古蜀國已進入第三王朝,魚鳧時代。學者認為,金仗是政教合一體製下的王者之器,象征王權與神權 。

青銅大立人   高2.6米、重180公斤,是世界第一大青銅像。大立人頭戴高冠象征身份高貴,麵佩麵具溝通神靈,雙手環抱於胸前作獻祭狀,手中空,不知曾經握著什麽。他身著三層華麗長袍,立於神壇上。神壇分為三層:最下層位方形素麵台基連接大地,中層為神獸拱衛往上托舉,上層是布滿卷雲紋的神台,所表現的含義是在神獸的負載下,大立人騰雲駕霧慢慢升起,去往上界祭拜神靈。他是古蜀三星堆時期祭祀大典的主祭者,也是掌管世俗政治的王,更是神在人間的代言人,是集王神巫於一體的至尊王者。

大立人前擠滿了人,很難接近                                                      

(左):網上找來一張大立人照片,以便清楚顯示大立人全貌;(右):講解員為我們講解大立人的服飾,其外袍刻有4條飛龍,非常華麗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馮墟 回複 悄悄話 非常令人神往,謝謝林兄介紹!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