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林間溪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2023 層林盡染德國行(8)康斯坦茨

(2024-08-04 23:44:37) 下一個

七.風景如畫的博登湖區

博登湖(Bodensee)又稱康斯坦茨湖(Lake Constance)位於德國、瑞士和奧地利三國交界處,由三國共同管理。博登湖麵積536平方公裏,長70公裏,是歐洲第三大、德語地區最大的淡水湖。湖中分布著珍珠般的小島,湖邊坐落一個個風光旖旎的美麗小鎮,周邊種植著一片片葡萄園,湖景與阿爾卑斯山相互襯托,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度假勝地。博登湖中最著名的兩個小島,美瑙島(Mainau)和奈興瑙島(Reichenau)。美瑙島風景秀麗,鳥語花香,整個島嶼是一座大花園。而奈興瑙島則以人文景觀見長,具有豐富的曆史和宗教文化,是聯合國頒布的世界遺產。11月的秋天,想來花都謝了,美瑙島應該沒有多少可以看的,還是上奈興瑙島吧。

下圖標記我們對博登湖區感興趣的幾個地方:A. 賴興瑙島(Reichenau), B. 康斯坦茨(Konstanz), C. 梅爾斯堡(Meersburg), D. 腓特烈港(Friedrchshafen), E. 林道島(Lindau)。          

1. 賴興瑙島(Reichenau)

賴興瑙島麵積4.3平方公裏,是博登湖中最大的島嶼,它像一座綠色的帆船漂浮在煙波浩渺的博登湖中。賴興瑙島位於博登湖西部,以一條建於1838年的堤壩與大陸相連。因其多座修道院建築而聞名,2000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島上現存教堂保留了曆史不同階段的重要建築元素,是9世紀至11世紀歐洲中部修道院建築發展曆程的集中表現。其中本篤會修道院,賴興瑙修道院(Kloster Reichenau)建於724年,聖瑪利亞和聖馬爾庫斯教堂(St Maria und Markus)、聖彼得和聖保羅教堂(Basilica St Peter und Paul)、以及聖喬治教堂(Georgskirche)分別建於9-11世紀,展現了中世紀早期的修道院建築全貌,教堂內豐富的壁畫是各種影響深遠的藝術創作過程的最佳見證。

連接小島與陸地的道路是建於1838年的堤壩                                            

聖彼得和聖保羅教堂(Basilica St Peter und Paul)

聖喬治教堂(Georgskirche)                                                     

11世紀的壁畫是這個教堂的看點                                                                             

聖瑪利亞和聖馬爾庫斯教堂(St Maria und Markus)                               

2. 康斯坦茨(Konstanz)

康斯坦茨是博登湖周圍最大的城市,具有2000多年曆史,萊茵河和博登湖在這裏交匯。由於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康斯坦茨在中世紀是一個富庶的商貿港口城市。麻布、香料、毛皮等貨物在此集散,城市繁榮興旺、港口熱鬧非凡,到14世紀發展到其頂峰。陸地交通發展以後,康斯坦茨失去了地理的優越性,繁榮不再,日漸衰落。二戰期間康斯坦茨成功地躲過了盟軍的空襲,這也與它的地理位置分不開。說來也很有意思,盟軍一次空襲失誤,誤炸附近的瑞士城市沙夫豪森(Schaffhausen),引起瑞士的強烈抗議。為了防止再次被誤炸,每次空襲,瑞士城市燈火通明,以提示盟軍這裏是瑞士。康斯坦茨有樣學樣,也來個燈火通明,使得盟軍不敢投彈。就這樣它在二戰中存活下來,如今看到的老城古建築都是原汁原味的。康斯坦茨同時又是一座年輕的大學城,康斯坦茨大學成立於1966年,是德國著名的研究性大學,連續多次入選德國的精英大學。

老城區,老城區的中心是從中央車站的北口向西延伸的市場街,街上有許多14、15世紀的建築。漫步在老城區,不用刻意尋找景點,隨意走走,就可感受到當年康斯坦茨的繁華

施內茨托塔(Schnetztor Tower),城防工事的一部分。康斯坦茨的城鎮防禦工事曾有40座塔樓,如今隻剩下3座。施內茨托塔其中是最年輕的一座,建於15世紀。由於緊鄰瑞士邊境,中世紀它是檢查站。巨大的石頭建築的屋頂上有一個小型木質鍾樓。

康斯坦茨大教堂(Konstanzer Munster),大教堂建於11世紀,兼具羅曼哥特式和巴洛克式建築風格。

皇帝噴泉(Kaiserbrunnen)廣場                                                          

港口停滿了大大小小的遊艇,湖麵煙波浩淼,遠方可見阿爾卑斯山脈,山頂上的白雪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博登湖好似一幅畫卷,在我們麵前展開

因佩利亞雕像,湖邊港口屹立一座高九米的雕塑,它的背後有一個曆史故事。六百年前,歐洲諸強紛爭導致天主教分裂,形成3個教皇並立的局麵。為了結束分裂,1414年神聖羅馬皇帝在康斯坦茨召開天主教大會,史稱“康斯坦茨大公會議”。大會持續了四年,最終選出新教皇馬丁五世,教會歸於統一。宗教會議吸引了歐洲各行各業、三教九流的人來到康斯坦茨尋找機會。當時的城市人口不到七千人,而各地前來的修士、商人、仆人、和士兵卻高達5萬,其中包括大量的妓女。她們到處串台,成為不同政見人之間溝通的渠道,是會議最終達成協議的重要因素。後來巴爾紮克把這段曆史寫成小說《美麗的因佩裏亞》(La belle Imperia),描寫一名羅馬名妓在宗教大會期間穿梭於王公權貴之間的故事。《因佩利亞》雕像根據巴爾紮克小說設計,將這段曆史展現出來。雕像高達9米,重18噸,底盤處於旋轉狀態,稍等片刻就可看到她旋轉一周,展現出完整的風姿。隻見她頭戴鈴鐺帽,身著長裙卻坦胸露背,神情高傲略帶藐視。左右手各托一小人,影射國王和教皇,也就是影射發生在康斯坦茨的重要事件,宗教大會。雕像建於1993年,由博登湖船塢公司發起,當時遭到各方麵許多反對,包括政府和教會。但是由於湖邊這一區域屬於船塢公司私有,反對未能奏效。如今雕塑已成為康斯坦茨重要的旅遊景點,每天都有許多遊客前來打卡拍照。

康斯坦茨議會大樓(Konzilgebaude Konstanz)這就是當年舉行康斯坦茨大公會議的聚會場所。這座建築建於1388年,當時是專門為意大利貿易建造的倉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油翁 回複 悄悄話 林間溪的文章充滿幽默和風趣,讀後讓人忍不住感歎作者文筆之鬼斧神工,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希望林間溪能繼續寫出更多有趣的文章,讓讀者在文學海洋中盡情探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