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榆林窟的參觀已經是午後一點多,我們匆忙上路前往張掖,那裏的七彩丹霞吸引著我們。路程還有500多公裏,一路飛馳,窗外還是寂寞貧瘠的戈壁灘,遼闊、蒼茫。在荒涼中行駛了許久,終於道路兩旁漸漸綠了起來,樹木、農田代替了滿目的荒涼,我們知道張掖快到了。
張掖南枕祁連山,北依合黎山、龍首山,從山上流下來的雪水匯入黑河貫穿全境,使其成為荒漠中的綠洲。汽車進入張掖後沿路風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戈壁灘被遠遠拋在身後,映入眼簾的是雪峰、草原、碧水、青山,相依相映,風光無限。既有南國風韻,又有塞上風情。"不望祁連山頂雪,錯將甘州當江南",這是民國詩人羅家倫在遊覽張掖後寫下的詩句。張掖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林茂糧豐、瓜果飄香,素有桑麻之地、魚米之鄉之美稱。在這趟旅行之前,我一直以為大西北就是一片黃土高坡,貧瘠、荒涼。如今才知道,原來張掖不僅有令人驚豔的七彩丹霞,也有一望無際的草原、策馬揚鞭的牧馬人;也有浩瀚無邊的金色油菜花海;也有燦爛輝煌的石窟藝術;也有氣勢磅礴的峽穀山澗……
張掖不僅風光美麗,還是一座曆史文化名城,古稱"甘州",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當年漢武帝打通河西走廊,設立四郡,"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張掖以此命名。從武威的門戶進入河西走廊,張掖的地理位置已經屬於河西走廊的中部,自古有"金張掖、銀武威"的美譽。漢朝在張掖設關市,作為與西域民族的"互市";隋煬帝曾在張掖召集西域27國君主使臣,召開萬國博覽會;馬可·波羅亦曾醉心於此,停留長達一年之久;可見曆史上張掖是多麽繁華。
抵達張掖已是下午七點多,小張是本地人,提前預訂了一家老店孫記炒炮晚餐。多年沒有回來,道路變得認不出,小張隻好打電話向姐姐求援。姐姐後來告訴我們,其實孫記就在市中心,小張小時候還常去那裏吃飯。不遠處的廣場正是小張的中學舊址,後來由於修建廣場,學校被迫搬遷。最有意思的是我們後來在公園中遇到一位路人聊起天來,路人向小張介紹張掖種種,去哪裏吃飯,口沫橫飛說了一大套,羅列了許多餐館。最後彼此詢問從哪兒來,路人來自外地。小張這個本地人還需外地人介紹張掖,成了我們路途中的一大笑話。吃罷晚飯我們前往下榻的賓館,途徑張掖廣場,和每個城市一樣,這裏音樂聲聲,大媽們興奮地跳著廣場舞。廣場一側一座古塔高聳。這是著名的木塔,張掖曾有五座分別以"木、火、土、金、水"五行命名的佛塔,目前隻剩下木塔和土塔。木塔傳說修建於北周時期,塔高32.8米,八麵九級,每級八角上有木刻龍頭,口含寶珠,下掛風鈴。塔主體為木質結構,外簷係樓閣式建造。另一座土塔位於大佛寺中,大佛寺始建於西夏,是張掖一座標誌性建築,寺內有全國最大的一座臥佛,佛身長34.5米,肩寬7.5米,據說中指上就可平躺一人。大佛寺原在我的行程中,但由於榆林窟多花了一些時間,原本該下午參觀的七彩丹霞沒能完成,使得整個行程後推,大佛寺也隻能忍痛舍棄。
晚上我們下榻在張掖賓館,張掖賓館原來也在市中心,現在搬遷到市郊的張掖國家濕地公園旁邊。賓館的環境極好,綠樹蔥蔥、湖水環抱。從房間涼台看去,湖水對岸燈光閃爍。清晨,四周的景色可以看得清了,盈盈一泓碧水,在一路見慣的蒼茫戈壁黃土後,不由令人眼前一亮。遠方,朝陽將群山映得通紅,近前,高樓鱗次櫛比、綠樹蔥翠欲滴,窗口許多鳥兒撲打著翅膀唱著歌在枝頭穿梭。做計劃時發現張掖周圍值得去的地方不少,但由於時間有限,都隻能一一舍棄。濕地公園就是被舍棄之一,如今住在了張掖賓館,濕地公園美景可窺見一斑,也了卻了心中的幾許遺憾。
窗外的風景甚好,我們下樓來到湖邊散步。在沙漠中走了幾天,咋看這裏山青水秀,真有錯把甘州當江南的感覺。
吃過早飯,我們出發前往張掖丹霞地質公園。丹霞地貌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紅色砂礫岩層,被流水、風力等自然力量風化侵蝕,形成了堡壘狀的山峰和峰叢、千姿百態的奇石、石橋和石洞的地貌。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包括七彩丹霞和冰溝丹霞。七彩丹霞的特色在於山體上自然形成的色彩斑斕的條狀紋路,將赤壁丹崖染成片片黛青色、暗褐色、丹紅色、土黃色,在藍天、白雲襯映之下,構成一幅幅多彩的畫麵。好像上帝的調色板,色澤絢麗、七彩斑斕。
七彩丹霞公園分4個觀景台,每個觀景台之間由景區大巴運送。由於昨天行程的拖延,我們要在既定的行程上加上七彩丹霞,時間變得尤其緊張。於是決定在景區內包一輛車,省去等待大巴的時間,這樣我們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去冰溝丹霞參觀。司機帶著我們在山間穿梭,邊走邊給我們介紹。眼前的景色令人振奮,大家高興地指著自己看到的美景叫著,沒太理會司機在說些什麽。
登上觀景台,視野更加開闊。360度,每一麵的景色都不一樣,各有特點。一邊是起伏的群山氣勢磅礴,一邊是彩色的岩石絢麗多彩。山體錯落交替,在大自然的雕琢下形成各種形狀,漫漫鋪展開來。人們根據自己的想象,給它們取了一個個名字,例如七彩雲海台、七彩錦繡台、七彩飛峽、七彩塔、七彩屏、七彩練、七彩湖、七彩大扇貝等等,由此可見色彩是七彩丹霞最大的特點。
張藝謀拍攝《三槍拍案驚奇》外景時遺留下來的麻子麵館
遠遠看見熱氣球飄在空中,卻久久不見移動。走近了才發現原來氣球是用繩子固定著,不油覺得十分搞笑。小張和小肖對氣球很感興趣,於是和他們約好見麵地點,分頭行動。不一會兒,他倆從後麵趕上來,我不由覺得奇怪。他倆垂頭喪氣地說,風大了,氣球拉不住了,這一項目隨之取消了。我聽了哈哈大笑,安慰他們,氣球不能飄動,上去也沒啥意思,不用感到遺憾。
隨著光線和天氣的變化,山峰的色彩也在不斷變換,層次分明。尤其是雨過天晴,山石色澤更加鮮豔,一輪彩虹掛在山間,映襯著藍天白雲,那是七彩丹霞最美麗的時刻,天堂恐怕也不過如此。我們雖無緣見到這種奇觀,但眼前的景色已經足夠震撼,我們沉浸在美景之中,難以自拔。聽過小張的介紹,小肖一路不停地念叨彩虹。後來到達祁連時下雨了,雖沒有見到彩虹,但白雲繚繞山間的景色也使人陶醉。
冰溝丹霞公園不似七彩丹霞的名氣,雖然距離隻有10多公裏,卻往往會被人們忽略,但是其風采一點兒也不輸於七彩丹霞。二者有著完全不同的風格,如果說七彩丹霞以"色彩斑斕"稱奇,那麽冰溝丹霞則以"雄險神奇"取勝。告別七彩丹霞,我們驅車前往冰溝丹霞。路旁的山峰怪石嶙峋,已顯出不同的風景。
冰溝丹霞雖距離七彩丹霞不遠,但隸屬兩個不同的縣。七彩丹霞屬於臨澤縣,而冰溝丹霞位於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說起裕固族,我們想起榆林窟的張先生在介紹歸義軍節度使曹議金的回鶻夫人時,給我們講的故事。回鶻夫人的身份是"北方大回鶻國聖天公主",即甘州回鶻的大公主。公元10世紀的張掖是甘州回鶻人的天下,他們統領河西各回鶻部落,采用漢族官製,與中原王朝保持著密切的關係。11世紀中葉西夏與河西回鶻發生戰爭,眼看甘州城破在即,精銳部隊退到沙洲(敦煌),後輾轉去了高昌。留下的老弱病殘、平民百姓為了防止西夏屠城,舉國南遷。他們來到祁連腳下,橫亙眼前的是一望無際的祁連雪山,雪山下有一片深不可測的原始森林,為了活命他們躲進了森林,這一躲就是一千年。解放後從山裏走出了幾千人,他們說著漢語和藏語,卻既沒有被漢化,也沒被藏化,唱著自己民族語言的歌。他們自稱為"薩拉畏吾兒",卻既不是撒拉族,也不是維吾爾族。他們是當年逃難的回鶻人的後裔,曆經劫難頑強生存下來。1954年周總理主持召開了"祁連山區北麓少數民族會議",在那次會議上就以漢語中的"富裕""鞏固"為其定名,他們就是今天肅南縣的裕固族。現在裕固族有36000多人,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
路邊裕固族人的房屋果然不一樣,看上去倒真是富裕、鞏固。
來到冰溝,眼前是一座座峰林,山峰層次錯落、岩壁陡峭、氣勢磅礴、形態豐富。懸崖峭壁,像刀削斧辟,直指藍天。窗欞狀宮殿式山體是丹霞地貌的一大特點,在這裏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觀光車將我們拉到小西天觀景台,沿著棧道走進去,首先看到的是"駱駝迎賓"。我看看不禁笑了,說是駱駝實在有些牽強,遠遠不及幾年前在土耳其的卡帕多西亞(Cappadocia)地區看到駱駝石。繼續向棧道深處走去,一座座山岩好似巍峨的城堡。"桃園結義",同樣是牽強附會。倒是"玄武門"有點意思,此岩牆寬約80米,寬50米,頂部似有神龜守護,西側石柱如同長蛇陣吐信。正所謂:玄武神君鎮山門。雖說人們臆想出來的景觀不盡人意,但細看小西天崖壁山石的細節卻令我大加稱讚。被歲月衝刷侵蝕出來的山體表麵千姿百態、包羅萬象:縹緲虛無間,一座座仙山瓊宇祥雲環繞,一個個神仙道僧衣袂飄飄。那畫麵靈動飄逸,形象逼真,好像是人們精雕細刻出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除了驚歎還是驚歎!
駱駝迎賓,遠遠不及幾年前在土耳其的卡帕多西亞地區看到駱駝石神似
玄武門,頂部似有神龜守護,西側石柱如同長蛇陣吐信。
細看崖壁山石的細節令我大加稱讚。被歲月衝刷侵蝕出來的山體表麵千姿百態、包羅萬象,好一個縹緲虛無的小西天!
這裏最著名的景點是"盧浮魅影"。眼前看到的好像是矗立在高山上的神秘城堡,恢宏壯麗。
另外還有金蟾觀霞、鷹頭岩、祁連火炬、琉璃宮、孔雀石、蘑菇石、佛塔嶺、許願柱等等景點。要想一一看到,怎麽都需要半天功夫。我們時間有限,揀著重點看看,轉身告別,繼續我們都旅程,今天的目的地是青海的祁連。
不頂不行,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