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7)
2025 (5)
多年前看過黃磊導演並主演的一部電視劇《似水年華》,從那時起烏鎮就時常在我夢中縈繞,徘徊不去。那如詩如歌如夢如畫的江南水鄉,令我那麽心馳神往。這次借著蘇 州開會之際終於成行。烏鎮離蘇州不到一個鍾頭的車程,我懷著興奮的心情急不可待地想跨進那夢裏的境界。終於烏鎮的牌坊跳進我的眼簾,司機向我們介紹烏鎮景區分為東西兩處,東柵較小西柵梢大, 東柵較老西柵略新,於是我們首先來到西柵。出現在眼前的是以河成街,街橋相連,依河築屋,水鎮一體的江南水鄉古鎮。極目遠望,水閣、木橋,石板巷、雕花 簷,白牆黑瓦、柳蔭花香,河水緩緩流、小船慢慢行;構成一幅祥和悠然的畫卷,散發著小橋、流水、人家獨具的韻味,呈現出千年古鎮的空間魅力。
烏鎮終於到了
水鄉
河街
老屋
鮮花
烏鎮這個有著兩千多年曆史的小鎮,古舊、清淨、安詳而且幽靜。 其水連鎮、鎮依水,水鎮一體,韻意悠悠。早晨的河麵上飄浮著一片漫漫輕霧,一艘無人的空船輕輕在小河上漂著,似乎裝載著難以言述的故事。我們漫步在靜悄悄 的街麵,用眼、用心、用感覺傾聽小鎮的故事。與我同行的是朋友的父母從北方來,老太太腿腳不好,我也因而不能瞎逛,耐著性子陪著他們慢慢前行。但不時我也 會告訴他們慢慢走不用等我,我自會追上。然後便爬高走低,探尋烏鎮的秘密,聆聽烏鎮的故事。街邊有一座民俗館介紹烏鎮的曆史與民風民俗。烏鎮曆史源遠流 長,最早可追溯到7000年 前的新石器年代。春秋時期吳國在此地屯兵抗越,唐時烏鎮已作為“鎮”行政單位存在。古老的烏鎮有著許多古老的民俗民風,例如賀歲拜年、元宵走橋、中元河燈 等等,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立夏稱人。立夏之日的午後,男女老少架起大稱相互稱量體重。要知道那時使用的都是杆秤,可不比現在,站在上麵就好。那時全憑一隻 手,將坐在筐裏的人提起,不是大力士恐怕幹不了此活。寫到這裏突然想起剛將稱人的照片刪除,十分後悔。但轉念一想,能看懂中文而此對此類文章感興趣的人恐怕都曾見過杆秤,沒有照片也罷。
滿載故事的小船
我們招來小船,沿著河街慢慢行。這使我想起威尼斯的gondola, 二者之間頗有異曲同工之趣味。上船之前,賣船票的工作人員建議我們先坐船到小鎮盡頭再向回走,這樣船夫可為我們介紹兩岸的建築,上岸後便可細細參觀。無奈 我們的船夫寡言少語並不開口,問他也是一問三不知,我們隻好憑著自己的想象辨認一路風景。船緩緩向前,經過無數大大小小的橋梁。橋是水鄉古鎮不可或缺的,據說烏鎮曆史上橋梁最多時有120多座,真可謂“百步一橋”。橋的形態也是各異,有木橋、石橋、廊橋、還有橋裏橋。船至白蓮塔下,我們的水上航行到了終點。前麵是大運河,烏鎮的河水原本通向那裏,如今一條長堤分隔兩水,擋住了行船也擋住了視線。我上岸登塔,站在高高的白蓮塔上,這才看清了運河秀美的身影。
石拱橋
石板橋
木橋
廊橋
橋中橋 兩座石橋垂直相傍,因能從橋洞中看到另一座橋而得名
逢源橋 現為酒店私有不對外開放
雨讀橋 又稱白果樹橋始建年代無考,清乾隆十五年重建
甚至還有作為市場 的橋
白蓮塔 原稱金蓮塔、西寶塔,建於宋代崇寧年間,吳元年(公元1363年)兵毀。明嘉靖、萬曆、崇禎年間三次重修。康熙四十二年(1763年)塔身傾斜,乾隆年間又修,同治七年(1868年)傾頹。現在我們所見的白蓮塔是2005年重建。
烏鎮西市河水通向大運河,如今為一壩所攔
運河中船來船往好不熱鬧
運河邊小屋比鄰無比溫馨
下
船後,我們便沿著小街慢慢行走。我心中惦記著電視劇中故事的發生地東山書院,到處尋找它的蹤影。找到的卻是這座昭明書院,沒有沉甸甸的楠木大門,沒有雕梁
畫棟的樓閣,更沒有散發著少許黴味的古書。穿過門樓隻是一片空地,中間矗立著一座明萬曆年間的石牌坊,上書“六朝遺勝”和“梁昭明太子同沈尚書讀書處”。原來東山書院隻是劇中杜撰出來的,真實存在的是這座昭明書院。
昭明書院 南北朝時期(公元420-589年)梁朝的太子蕭統曾在烏鎮築館讀書多年,並編撰了《昭明文選》,是中國第一部詩文總集,對中國文壇影響極大,是當時文人必讀必考之著作
六朝遺勝 為明朝萬曆年間,烏鎮同知全廷訓所建
一路沿著河邊漫步,沉浸在這個千年古鎮古色古香的氣氛中。一個個小店保留著當年的韻味,草木本色染坊飄舞著片片藍印花布,亦昌製坊鐵鍋錚錚,敘昌醬園美食 飄香,徐家畫院畫作精美,老恒益堂藥香四溢。一路走來,仿佛回到一個古老的年代。跨過小橋來到街對麵,眼前出現的則是另一副景象,一排排餐桌椅擺在露天, 一對老外坐在河邊悠閑地享受著小鎮美好的早晨;身後是掛滿高腳杯的酒吧,屋前幾個時尚青年在逛街;給古色古香的小街增添了活力,一下把人又拉回到二十一世 紀。
花布飄飄 藍印花布俗稱石灰拷花布或拷花藍布,是我國傳統的民間工藝精品,用棉線紡織、黃豆粉刮漿、藍草汁印花,純粹手工製造
裕興布行
裕源泰鞋莊
本草烏茶
恒益藥號 店鋪為費氏老宅費家廳,始建於清光緒年間(1878-1908年)。1929年西柵失火被毀,重建後租給歸姓商人開設恒益堂中藥鋪
恒泰箍桶店
徐昌酩畫院 徐家廳為徐氏老宅,曾為米鋪,現展出烏鎮籍畫家徐昌酩的畫作和收藏
河這邊的露天餐館
老外
酒吧
時尚男女又將我們帶回到二十一世紀
轉身進入烏鎮大劇院,說書場裏坐滿了人,人們喝著茶,聊著天等待著說書的開始。我很喜愛蘇州評彈,看看時間還有10分鍾開始,便坐下來耐心等候。終於開場了,一男一女走上舞台開始了說唱,唱的是彈詞開篇《插金鳳》。兩人唱得字正腔圓、激情四射,讓人不知不覺陶醉其中,盡管我一句沒聽懂。
烏鎮大劇院 劇院裏有水上舞台,地方戲曲說書場,以及懷舊的黑白露天電影,舊時的娛樂仍有著迷人的地方
書場出來我們繼續漫步,烏鎮雖曆經2000多年滄桑,仍完整地保存著原有的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梁、柱、門、窗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藝精湛。當地的居民至今仍住在這些老房子裏。在這裏,深宅大院,重脊高簷,河埠廊坊,過街騎樓,穿竹石欄,臨河水閣,呈現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
巴家廳 著名中醫巴心孚的故宅,始建年不詳
重脊高簷
臨河水閣
有多少故事隱匿在這古樸、幽深的小巷中
從西柵出來,我們來到東柵。東柵建於2001年,原汁原味的水鄉風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其很快成為古鎮旅遊勝地。這裏有香山堂藥店、三白酒坊等百年老店, 也有矛盾故居、立誌書院等近代名人生活和讀書的地方。然而如今的東柵少了當初的寧靜,多了熙熙攘攘遊客的喧嘩。一進東柵大門,小橋流水的岸邊突丌樹立著一 個巨大的帳篷,裏麵全是一個個小商品攤位和嘈雜的人群,將美麗的江南小鎮風景破壞殆盡。我有點慶幸先去了西柵,否則看到這些對烏鎮的一腔熱情會瞬間轉化為無比失望。轉身拐進後麵僻靜的小街,一下仿佛進入另一個世界,人聲漸漸遠去,這裏倒是十分幽靜。石板小路,古舊木屋,還有清清河水和彎彎的小橋,仿佛都在提示著一種情致,一種氛圍、一種韻意。漫步在這樣一個古樸、幽深的小街上,時常會使人產生時空的錯覺,不能不使人陷入無限的遐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