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目前在趨勢中的位置和性質

趨勢有兩種,一種是總體向上或向下的行情,一種是震蕩行情。對於震蕩行情的股票,主要看震蕩區間以及支撐和阻力,SMA並不適用(有時甚至是反作用!),甚至權威的200SMA是否有效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地看情況,比如,200SMA在MSFT的震蕩範圍內時就無效。
正文

“纏論”的核心 (zt)

(2012-05-29 15:48:44) 下一個

纏論的核心是簡單的三類買賣點,以買點為例:

1,第一類幾乎不可能被判斷或介入,也沒有任何解釋或論述;簡單地說就是大行情的絕對大底,這是絕對後驗性的,市場跟隨者在操作上是必須放棄的,簡言之,即沒有理論上的意義,也沒有實戰上的意義。

2,第二/三類是見大底後開始長時間升勢時,在第一/二次階段性盤整的局部底或支撐線買入,其前提都是確認了升勢,而且是大行情升勢的早期,是後驗性的,對中長線較大倉位操作有借鑒意義,但現實中難以碰到,因為絕大多數股票在升勢結束時不會有這麽多或這麽清晰的階段性行情。特別地,該操作點和操作類型的劃分與大多數主升浪入點失之交臂。

所謂“纏論”沒有任何理論框架,每個帖子都是信手拈來的流水帳,簡單的重複和自相矛盾之處比比皆是,絕大部分帖子沒有任何內容,當然也談不上邏輯性或任何係統性。但作者對市場的理解和實戰性經驗總結,具有相當高的水平,是非常有價值的。大致邏輯性地整理和潤色如下:

市場從來都是明白人掙糊塗人的錢,無論其它方麵如何成功,到了市場裏,贏輸是唯一標準。市場總是很公平,最終賺錢的總是少數人,絕大多數人,不過是坐坐電梯,然後墜入深淵。散戶的命運,大多如此。

個股方麵,成分股和從年線或半年線上來的超跌股,慢慢把形態走好,一旦大盤中線上升完全確立,那麽都會輪動走出行情。在行情熱烈時,注意熱點蔓延。比如,ER時二、三線股會逐步活躍;ER結束後,業績不好但有題材的股票拋開業績枷鎖,會逐步活躍起來。其實,節奏並不新鮮,從來都是在ER季節時,所謂業績好的、一線股表現得好一點。之後,業績作為題材被炒爛了,自然要找新的來替代,否則就維持不了市場熱度,熱度若能堅持,會徹底燎原。沒有三線股參與的行情,永遠都是不完整的。

中樞是買賣雙方反複較量的過程,中樞越簡單,證明其中一方的力量越強大。中樞的複雜程度,是考察市場最終動向的一個很重要的依據。一個超複雜的中樞過後,就算一方贏了,其後的走勢也是經常反複不斷的。在同一趨勢中,中樞上移或震蕩的模式會重複,但不是簡單的重複,相鄰兩中樞的複雜程度、形態,經常有所區別。任何市場的獲利機會,隻有兩種:中樞上移與中樞震蕩。在給定級別下,中樞上移中不存在任何理論上的短差機會,除非這種上移結束進入新中樞的形成與震蕩。而中樞震蕩,震蕩最容易出利潤,一定要等適合資金規模的針對具體個股的較大買點,然後到較大級別賣點一定要賣。沒技術千萬別搶小級別的反彈,在杠杆條件下,大幅震蕩很可怕。

沒有什麽比看著指數漲,絕大多數人都虧錢更能打擊多頭情緒的了。把所有拉指數的都給掀起來,拉的時候快,跌的時候的就更快了,把多頭的能量轉化為勢能,最後勢能轉化為下跌的動能,這從來都是做空的不二法則。市場充滿騙線,短時間內翻倍暴漲,然後連續暴跌,最終跌到0摘牌,證明翻倍上漲不過是總體做空的前奏。

陷阱與非陷阱最關鍵的區別,除了是否中樞震蕩外,就是力度上的前後比較問題了,這要研究明白,形成直覺。Gap Down/Up開盤後,若走成震蕩,就有了製造小陷阱的可能。一般這種小陷阱,都是製造盤中高低點的,就是故意打破某個位置。該強不強就要小心陷阱。無論上漲下跌,若無陷阱則殺傷力都有限。時間越長的精心安排的陷阱,殺傷力就越大,一根長上影,或一根高開大陰線,或跳空,或幾天的連續K線,都是典型例子。多空齊殺,找準機會落井下石、突施冷箭,這從來都是震蕩行情中的不二法門。震蕩中的利潤,從來都是在多頭空頭的虧損中煉出來的,雖然殘忍,但卻是震蕩行情的生存之道。

反彈行情是逐步欺騙的過程,不可能是主力一直拉到底,逐步掂上去,停在一個新的水平,心理意義在於,讓猶疑的人有心理轉變的時間,爭取更多的人。等足夠多的人認同了,再掂高一點,等哪天認同減少或風聲不對,就突然過河拆橋,這樣,主力才有可能全身而退。所有真正的大頂,都是反複衝擊出來的,有足夠的時間去反應判斷,那種V型頂,在大型走勢中基本不會構成真正的頂部。第一段的下跌並不嚴重,反而是反彈後的下跌才真正的令人開眼。7%是個不錯的指數反彈比例。

除了大盤股,板塊在基本輪動一次後,很多股票都進入相對的調整期,這時候對多頭來說,確實有點壓力。一般來說,碰到這種情況,有兩種處理的方法:一、一次大跳水,把壓力變動力,把不堅定的趕跑,用空間換時間,加快調整的結束;二、在這裏上下震蕩繼續磨,讓成交量慢慢萎縮下來,以時間換空間,最後取得新的上升能量。

投資組合或Watch List,要有輪動現象,此起彼伏,總是有機會,資金才可以最大效率地參與。做個股要注意輪動,一個板塊漲起來了,沒必要追高,要買也買那些沒啟動但有新資金關照欲啟動的。現在的行情,持續性都不高。沒技術的,就緊持中線肯定會漲的股票或板塊。

底部不是一天構成的,是要反複製造恐慌搞出來的,不恐慌,沒人止損,不會有底部。在指數的底部,強勢個股最多就順勢洗盤。

大跌或長時間壓抑後的普漲,突上去以後,行情能否真正健康地展開,關鍵是其後的分化,強勢領漲板塊的繼續走強,這才是長遠之計。好好觀察調整中有新資金介入的,一旦還有新一波,這就是黑馬了。輪動後首先調整的板塊能否再次啟動,能,那大盤就肯定有戲,否則至少要調整一下。

判別一板塊的強弱很簡單,就是把類別數平均一下,越大越強,而這個平均類別數,可以叫板塊強弱指標。最強的板塊屬於領漲板塊,該板塊的動態就十分關鍵了,此外,把所有板塊的纏中說禪板塊強弱指標列在一個圖上,其輪動的次序與節奏就一目了然了,根據這並配合具體股票的走勢分析來,輪動操作當然就極為簡單了。

若大量個股被比如50SMA壓製,則50SMA對大盤也壓力很大,若大盤還沒到該位置,就有預示意義了。調整是需要時間的,所以輪動是最好選擇。

若連續很長時間,周一或周五大跌大漲,一旦改變,對大方向有預示意義。

一定要嚴重關注成分股,特別有一定資金規模的,成分股都是大部隊在戰鬥。大權重板塊見頂了,市場也好不了;否則,各中小板塊就可以繼續輪動。操作輪動的唯一原則:倉位避開大的回擋,借回擋踏準輪動節奏,同時適當考慮波動大的股票利潤率高。

市場真正的成功,都是嚴格的操作下完成的。操作失誤了有什麽大不了的,市場的機會不斷湧現,嚴格的操作程序足以保證長期的成功。隻要按著技術提示來,隻在買點出現時介入、買點買,然後持有等待賣點的出現、賣點賣。對當前行情的判讀,永遠是第一位的。去掉貪婪與恐懼,把自己變成零向量,才不會影響判斷市場合力的走勢。也隻有明確地知道市場當下的行為,才可能逐步化解貪婪與恐懼,把交易行為建築在堅實的現實基礎上,而不是貪婪、恐懼所引發的臆測上。投資,就當獨行客,所有事情都自己去承擔。順著市場的總向量的方向增加其力度,才是真正的順勢而為。

對於高水平的人來說,一個帶均線和成交量的K線圖,比任何技術指標都有意義。任何技術指標、係統,本質上都是一個評價係統,以該係統的標準評價對象的強弱。其實,強弱都是相對的,關鍵標準。具體應用上,標準都和應用的資金量和操作時間有關,否則沒有意義。最簡單又最實用的技術係統是均線係統,這顯然不是一個太精確的係統,也有太多的騙線。若按照突破某條均線就買入操作,反之賣出,成功率絕對不高,特別當均線是短期的時。真正有用的均線係統,也就是由若幹條代表短、中、長期走勢的均線構成的技術評價係統。在級別前提下,如何判斷趨勢與盤整,是判斷走勢的核心問題。在此基礎上,才能研究同級別的組合和不同級別的組合。

在回檔的時候跟進強勢股票。盯著所有放量突破上市首日最高價的新股以及放量突破年線然後縮量回調年線的老股,這都是以後的黑馬。特別那些年線走平後向上出現拐點的股票,一定要看好了。至於還在年線下麵的股票,先別看了,等上年線再說。其實,這就是在牛市中最簡單可靠的找所謂牛股的方法(非箱體震蕩型股票)。一般大盤股啟動的騙線比較少,而小盤股不一定。散戶就當好散戶,別整天想著抄底、逃頂,抄了底逃了頂,主力吃什麽?一定要等趨勢明確才介入或退出,這樣會少走很多彎路。

一隻股票長起來千萬別隨意拋了,中線如果連20SMA/50SMA都沒跌破,證明走勢很強,就要拿著。高水平一點,打短差可以增加資金的利用率,但高位拋掉的,隻要中線圖形沒走壞,回擋時要買回來,特別那些沒出現加速的股票。有一個拋股票的原則,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緩慢推升的,一旦出現加速上漲,就要時刻注意出貨的機會;另一種是第一波就火暴上漲,調整後第二波的上漲一旦出現賣出信號或放巨量的,一定要小心。

有一種很錯誤的理論,認為虧損多少就要止損,按這種方法來操作,最終都不可能大成功的。其實,從來不存在真正的止損問題,隻存在股票是否依然該持有的問題,隻有這種意義下才存在止損:股票當前的走勢從能持有變成不能持有。這與盈虧無關,根據盈虧進出是極端錯誤的。大資金的介入不可能一下子完成,隻有Average Down,所以,有時是主動被套。

股票和投資

泡沫是必然的,好壞之分在於,是否最終影響到實體經濟的深層結構與運行;股市的泡沫屬於好泡沫,而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屬於壞泡沫,因為整個銀行、金融體係就受到最直接的衝擊,其影響是災難性的。

對於基本麵,隻要知道別人心目中的基本麵以及相應的影響就可以了,自己千萬別信。股票歸根結底就是廢紙一張,唯一的功能就是價格的載體,價值投資不過是一種傳銷手段而已。基金,無論公募還是私募,說白了就是合法傳銷。

一旦錢是有限期的,就等於自動設置了一個停止交易的時限,這是所有失敗交易中最常見的一種。資金的限期,唯一可能就是把操作的級別降到足夠低,這樣才能把這個限期的風險盡量控製,但這不過也隻是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最好是無限期的資金,如果真有什麽限期,也是足夠長的,這極為關鍵。

“手中的錢,一定是能長期穩定地留在股市的,不能有任何的借貸之類的情況”。而基金,不過是所謂合法地借貸了很多錢而已,即使是沒有利息的,性質一樣。一旦行情嚴重走壞,基金必然麵臨巨大的風險,一次大的贖回潮就足以讓很多基金永不超生。傳銷,通常隻有一個後果:歸零。基金,至少對大多數來說,一樣。這是基金一個最大、嚴重違反投資要點的命門:他的錢都不是他的。對於開放式基金,這點更嚴重,因為這種贖回是可以隨時發生的。而中國的開放式基金就更可怕,中國人的行為趨同性極為可怕,國人一窩蜂去幹一件事的後果是什麽,大概也見過不少了,無論政治、經濟、學術上,無一例外。

基金的大命門必然導致基金經理必然要以淨值為標準;同時,由於基金拿對單一股票的占有率有比例限製,導致最好的可能不過是,幾家基金聯合坐莊,否則就是大散戶。短差弄不來,又不能隨時護盤砸盤,其持倉的實際效果,就是讓股票的盤子變小了。

資本的虛擬化決定市場永遠都是血腥的。並不是每個股票都有莊家,基金成了越來越重要的阻擊目標。基金就是散戶打包,一口吃少麻煩,吃散戶沒意思。投資中,唯一重要的其實就是成本。持續的周期性行情短差,就把基金的成本抬高而逐步消滅了。到基金淨值虧損到底線,基金經理就走人了,所剩籌碼的管理水平也就更低。在一個大級別的,例如月線中樞的調整中,一個集中的攻擊,打破一個點,把一個基金公司集中搞跨,所有的基金公司都將麵臨嚴重的贖回潮,然後就可控製整個市場。

股票的所謂價值可以是這樣一個完美的圈套,就是在股票所代表的公司上有1元的利潤,在股票上就可以產生至少10元的增殖,這,無非就是資產虛擬化中的放大功能。因此,任何一個空殼公司,理論上,隻要能合法地發行基金或股票,然後用這傳銷得到的錢部分地投在該空殼公司的資產上,就可以在股票上賺取10倍以上的增殖。隻要有錢,什麽優質資產不可以被優先選購注入?然後,投資這股票的基金或實體就掙錢了,然後新一輪的傳銷又開始了,如此而已。長線持股的唯一理由就是,在長線的買點介入,而長線的賣點一直未出現。

市場中唯一的活動,其實就是錢與股票的交換運動。沒有任何股票可以帶來收益,能帶來收益的是智慧和能力,即把錢通過股票為載體變成更多錢的智慧和能力。所有消息都必然會提前反應到走勢上,等消息明朗,一切都晚了。走勢是是用錢堆出來的!在資本社會裏,有什麽比用實在的錢堆出來的更可信?值得相信的東西,有哪樣不是建築在金錢之上的?資本市場就是金錢遊戲,除了錢,還是錢,隻有錢是唯一值得信任的,而錢在市場上運動的軌跡,就是走勢,這是市場中唯一可以觀察與值得觀察的東西。一切基本麵、消息麵等的分析,最終都要落實到走勢上,隻要有錢的運動,就必然留下軌跡,必然在走勢上反映出來。要讓實在的錢來說話。

先買後賣與先賣後買,效果是一樣的,隻要有賣點,就要賣出,隻要有買點就要買入,唯一需要控製的,就是量。大資金對小級別可以小資金量參與,任何利潤都是利潤。級別的意義,其實隻有一個,基本隻和買賣量有關,大級別的量當然大一些。

投資,是一生的遊戲,被打回原形是很可悲的事情。好的資金管理,才能保證資金積累的長期穩定,比任何的技術都重要。大資金最後比拚的,其實就是資金管理的水平。資金,必須長期無壓力,這是最重要的。借錢投資,然後贏利後還繼續加碼,結果都是一場遊戲一場夢。不能把自己放置在危險的境地,所謂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都不是資本市場應該采取的態度。這樣的態度,可能一時成功,但最終必然失敗。

市值隻是表象,成本才最重要,股票隻是圈錢載體,能把錢圈到才是真本事。收集派發的遊戲無論如何玩,最關鍵是自己成本的下降和場外成本的增高。如果拉抬時資金流入跟不上,就要主動砸盤了。大資金必須是成本不斷降低而籌碼不斷增加的動態建倉,這是一個基本的原則。

TA的意義在於,知道市場在幹什麽,在什麽位置該幹什麽,已建立的倉位,如何持有,如何把小級別的持有逐步轉化為大級別的持有,以及如何退出;這一切,最終都是為資金管理服務的。投資最終的目的不是股票本身,而是資金,股票不過是過程中的廢紙載體,沒收回資金,一切都沒意義。對資金的任何疏忽,都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任何人,必須明確的是,多大的資金,在市場中都不算什麽,而且,資金是按比例損失的,一萬億和一萬元,按比例損失,變成0的速度是一樣的。無論多大的資金,要被消滅,可以在舉手之間,因此,永遠保持最大的警覺,這是資金管理最重要的一點,沒有這一點,一切管理都是無用的。

一個最簡單又最有效的管理,就是當成本為0以前,要把成本變為0;當成本變成0以後,就要掙股票,直到股票見到曆史性大頂,也就是至少出現月線以上的賣點。這就是資金管理中針對每隻股票的最大原則,按照這原則,不僅可以得到最安全的操作,而且可以贏得最大的利潤。一些最壞的習慣,就是股票不斷上漲,就不斷加倉,這樣一定會出問題。階段一次性買足,用部分機動資金做短差(針對每隻買入的股票,都要留部分機動的資金,例如1/10),讓成本降下來。每次短差,不要增加股票的數量,這樣,成本才可能真的降下來。股票該買多少,該占總體資金多少,一開始就應該研究好,投入以後就不能再增加。

股票開始上漲後,一定要找機會把股票的成本變成0,除了途中利用小級別不斷弄短差外,還要在股票達到1倍升幅附近找一個大級別的賣點出掉部分,把成本降為0。這樣,原來投入的資金就全部收回來了。如果以後還要上漲10倍呢?沒問題,當股票成本為0以後,就要開始掙股票。也就是利用每一個短差,上麵拋了以後,都全部回補,這樣股票就越來越多,而成本還是0。

特別掙股票的階段(成本為0以後),一般一個股票,盤整的時間都占一半以上,如果一個股票在上漲後出現大型盤整,隻要超大級別賣點沒出現,這個盤整會讓你的股票不僅把拋掉的全掙回來,而且比底部的數量還要多,甚至多很多。一旦股票再次啟動,你就擁有比底部還多的但成本為0的股票,這才是最大的黑馬,也是最大的利器。(不同意這一點,因為雖然股票數變多,但實際上賬麵損失很大,不符合Drawdown原則;其實,不要妄想比主力更聰明,因為主力有所有的優勢,僥幸贏一局不過是主力放過了小魚去抓大魚)

一個合理的持倉結構,就是擁有的0成本股票越來越多,一直遊戲到大級別上漲結束以後。而資金,就可以不斷增加參與的股票種類,把這程序不斷下去。股票種類越來越多,而成本都是0。這樣,才會有一個最穩固的資金管理基礎。

隻能自己把握命運,沒有任何人值得信任,唯一值得信任的,就是市場的走勢和節奏。市場不是賭場,市場的操作是可以精心安排的。當你買入時,你必須問自己,這是買點嗎?這是什麽級別的什麽買點?大級別的走勢如何?當下各級別的中樞分布如何?大盤的走勢如何?該股所在板塊如何?而賣點的情況類似。判斷買賣點,如何提高其精確度,是理論學習與不斷實踐的循環,但這一套程序與節奏,是不會改變的。精度可以提高,但節奏不可能亂,節奏比精度更重要,節奏更需要經驗性的直覺。與市場當前的節奏對抗,就隻有痛苦和折磨。心態好不是受虐狂般忍受市場節奏錯誤後的折磨,而是在認錯之後有把握有能力繼續戰鬥並翻身。錯了就百忍成鋼不認錯是完全錯誤的,一旦發現節奏錯誤,唯一正確的就是認錯並跟上節奏。市場的聲音,永遠是當下的,任何人,無論前麵有多少輝煌,在當下的市場中,什麽都不是。市場的節奏,隻有一個:買點買、賣點賣。雖然簡單,但能遵守的不多。貪婪和恐懼阻止了傾聽市場的節奏,而被貪婪與恐懼所支配的唯一結果就是出局。隻要有一刻被貪婪和恐懼阻隔了對市場的傾聽,1萬億與1萬,變成0的速度是一樣的,前者甚至可以更快。市場是最好的修身之處,人類的貪婪、恐懼、愚蠢,在資本市場裏,每時每刻都在演繹著。順應市場,其實就是戰勝自己的貪婪、恐懼、愚蠢。真理不是金錢的多少,乃是生命的無缺和無限美好。社會表麵不會有公平,永遠沒有,公平在人心裏。心靈寧靜睿智快樂,一切順其自然,一切苦樂不依賴外部的表象變化。永生和死亡的區分是什麽?其中一點就是對名利的認識,對人類社會現象的認識。真理給予我們永恒的生命,永生的含義超越了這些屬於死亡的表麵繁榮。在西方,真正在資本市場上有成就的,基本都成了哲學家。沒有對市場的洞察,靠整天這消息、那題材地折騰,那永遠隻能在散戶的區間中震蕩。有此眼界,不一定能達此高度,畢竟眼高手低也是通病;但無此眼界,就一定不可能達此高度。

買賣點是有級別的,級別越小,對判斷的精確要求越高。初學者不要操作小級別,因為小級別對判斷精確度要求高,但如此做可以迅速獲得熟練交易所需的數量和經驗,所以,若操作,必須小資金量。大級別能量沒耗盡時,一個小級別的買賣點引發大級別走勢的延續,那是最正常不過的。但如果一個小級別的買賣點和大級別的走勢方向相反,而該大級別走勢沒有任何衰竭,這時候參與小級別買賣點,就意味著要冒著大級別走勢延續的風險,這是典型的刀口舔血。市場中不需要頻繁買賣,戰勝市場,需要的是準確率,而不是買賣頻率。小級別操作對精確度要求比大級別高,而且資金容納程度低。小級別的進入,卻出現大級別的上漲時,有兩個選擇:一、繼續按小級別操作;二、升級為大級別操作基礎上,部分保持小級別操作,這對於較大資金更實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