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s World

五花八門身邊事,喜怒哀樂筆中行。
個人資料
spot321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其實你不懂天津人-城裏城外(林希)

(2013-10-07 20:15:56) 下一個

北京和天津,皇城文化和草根文化呈現出巨大的反差。

北京,天津,120公裏的距離,開車不過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應該說是兩個距離最近的特大城市了;但是,天津人和北京人文化心理之間的距離,卻比這120公裏要遠得多。1949前北京的城牆城周四十裏,高三丈三尺五寸,有九個城門;而天津城,城周卻隻有九裏十三步,城高三丈五尺,隻有四個城門。城區的大小,城牆的高矮和城門的多少倒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北京人把城牆看得十分神聖,而天津人從有城牆那一天開始,就沒把城牆看作是一回事。當然, 這也是因為天津的城區太小,小小的天津城給天津人提供的生活空間實在是太小了,天津人住在城裏,卻要到城外去謀生。這一點,天津人就和北京人比不了,北京城關上城門,北京人可以舒舒服服地活得十分自在;而天津人如果隻在城裏,就沒法活。頭一條,城裏沒有河,九條大河,全在城外,天津人不出城,就連水都沒得喝。北京在通自來水之前,喝水有井,而天津就沒有井,天津的井水是苦的,隻能喝大河裏的水,你說天津人不出城行嗎?

問題就出在天津人每天都要出城的上麵,一個人總出城,實在是太危險了。總出城的人,眼皮子雜,耳朵根子亂,久而久之就會活得不安分,就和不出城的人不一樣。不出城,外麵的事看不見,自己就可以安安靜靜地過自己的日子,還總是覺得自己的小日子過得很不錯。總出城的人,就會看見大河上過往的行船,好的,壞的,他就要跟著學,越學越覺得自己活得不如人家好。這就和如今總出國的人一樣,不出國的人,心裏靜,身上也沒有洋毛病;總出國,就是你立場再堅定,也是免不了要學些洋症候回來。

就因為城牆管用和城牆不管用,天津人和北京人從性格上就不一樣,北京人老老實實地過日子,天津人就天天都盼著有變化。北京人住在城裏,無論是吃俸祿,還是做生意,每天,每月,都有固定的收入;而天津人很可能一月沒有收入,也可能碰巧在大河裏撈上一隻金元寶來。天津人不本分,許多天津人天天盼著天上掉餡餅,就因為天津人總去河邊的緣故。

天津城小,而且城裏沒有一個穩定的居民層,天津人吃不到俸祿,必須自己給自己找飯轍,天津人每天必須奔波勞碌,天津人說自己一天不掙,就一天沒飯吃。這樣,天津人就沒有時間去思考,也沒有時間去感受。對於天津人來說,活著,就是最高的人生追求,天津人要想活得好些,就必須比一般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天津不養懶漢,天津人看不起坐家裏吃老子的人,天津人說“寧養賊子不養吃兒”。無論你是以什麽手段掙錢,天津人都尊敬你;無論你老子有多少錢供你揮霍,天津人也看不起你,頂多也就是說你是一個“少爺羔子”。八旗子弟可以在北京過得平平安安,到了天津他們就沒法活,天津人會把八旗子弟的錢一分一分地全弄到自己手裏,然後再看著他們挨餓。所以,天津人看北京人,尤其是北京的八旗子弟,不順眼。

北京城保護著北京人,隻要入侵者攻不進來,北京人就可以過著太平的日子。住在一座古老而又堅固的城堡裏,人們可以頑固地堅守著自己的生活信條,他們可以完全不管外界的變化。他們為自己活著,活給自己看。

天津人沒有這份福氣,天津城管不住天津人,因為天津城養不活這麽多的天津人。在天津,是九條大河養活著天津人。如果說到文化上來,也許可以說,北京是城文化,而天津則是河流文化了。在城文化和河流文化這兩者之間,本來就被有多少相通的地方,所以,曆史上北京人說天津人粗,而天津人說北京人酸,“粗”與“酸”,是融不到一起的。

天津人犯酸行不行?不行,天津人犯酸,沒人養活你。北京人粗行不行?也不行,北京人粗了,大家就要把你從東直門轟出去。北京的城牆保護著北京人,同時也把外來文化阻隔在城牆之外,天津城養不活天津人,天津人把外來影響帶到城裏來。守舊與開放,就成了天津,北京兩大城市的根本區別。

北京人生活在城裏,環境安定,就是有外來戶遷進來,也必須遵守城裏的規定和傳統,城裏人看你不順眼,大家夥一起哄,就能把你“開”出去,因為城裏人是按照傳統生活的,傳統就是法律。而住在九河下梢的天津人,卻必須一九條大河的流動和匯合來協調自己的生活,因之,天津人的生活信條,隻能是順從和適應。大河漲潮,河運繁忙,你就得抖起精神來給人家幹,你要是不拚命幹,對不起,過兩天潮落了,你再想幹,也沒有你的份了,天津人說:“扛刀去吧,您哪”!於是尊重傳統,墨守成規,對於天津人來說,隻能是一句空話,河水不等人,卸貨裝貨,都要趕在潮起潮落的時候,你不幹,有人幹,沒有誰地球也轉,別想在天津“拿人”。天津人什麽也不信,就隻信真格的。

生存條件不同,生活環境不同,生存狀態也就不同,城文化和河文化,傳統文化和開放文化,純文化和雜文化,或者說是文化的文化和非文化的文化,它們之間,是永遠不可能相通相融的。

1949年之後,時代進步,北京和天津都發生了質的變化。北京成了國家的首都,天津成了直轄市,二者的地位和關係一起變了。北京成為國家首都之後,就算是北京人不出城,全國各地的人也要湧到北京來,如果說過去是九條大河決定著天津人的生活,那麽如今就是五湖四海一起決定著北京人的生活了。傳統固守不住了,也沒有必要固守了,北京成了國家的中心,也成了時代的潮頭。作為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北京人的品味高了,北京人的素質也提高了。不僅是全中國一切的信息全都要在北京集中,就是全世界的信息,也要先進入北京之後,才會再傳播到全中國。北京人的經曆和見聞,遠遠地高於全中國其它地方的人。而有了這些經曆和見聞,北京人就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斷,於是他們就有了自己的見解和結論。因此,北京人變得善於思辨,他們指點江山,評說天下大事,他們要以自己的思想影響全國,他們要明明白白地活著,他們也要全中國人活得明白。再加上全中國的高級幹部,精英人士雲集北京,這樣,北京人也就隨之產生了一種優越感,無論是從生活水平上,還是從思想上意識上,北京人和天津人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大了。

比較兩個城市的區別,標誌是看青年人的生活,因為人老了,差別就小了,老到一定的火候,也就被差別了,天下的老人全都是一個模樣。天津老頭兒和北京老頭有什麽區別?沒有什麽區別,全都是沒事好做,遛鳥兒,曬太陽,坐在牆根處一天也不說話,都不說話,還有什麽差別呢?沒有了,高度一致了。

拋開老人們的高度一致,再看看青年一代之間的差別,北京青年和天津青年之間,就顯出大的差距來了。曾經有一首民謠,當然也隻是隨便唱的,唱的是“北京青年學科技,四化建設獻能力;上海青年學外語,考好托付留學去;天津青年打木器,搞好對象拜天地”。這雖然隻是一種玩笑,但也多少道出了一些道理。北京青年有自己的廣闊天地,北京的地位為他們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他們可以大顯身手,對於他們來說,成功的機會實在是太多了;而天津青年卻沒有北京青年的這份福氣,天津青年的活動空間小,那就隻好打好木器,早早地和對象拜天地。從此,隻盼著單位運作正常,按時調工資養家糊口,就是福氣了。

麵對理想和麵對現實,走進理想和走進現實,活得空靈和活得實在,這也許就是如今北京青年和天津青年的根本差別。北京青年說天津青年隻想拜天地,天津青年別想行嗎?我想發大財,發得了嗎?天津衛一共才有多少錢?能隻讓我一個人賺來嗎?大家不都是全要吃飯嗎?本本分分,天津人隻能這樣活。北京青年擁有太多的文化,而天津青年卻缺少接近文化的機會。意大利雕塑家羅丹作品展,在北京青年中引發了一場不大不小的旋風;而天津青年根本就不知道誰是羅丹。“嘛叫羅丹?幹嘛的?是老外嗎”?等等等等,你說說這中間有多大的差距吧。

天津人,北京人,情感上有鴻溝;天津青年,北京青年,生活上有差距;他們之間已經有了不可逾越的距離。最先是天津開放,北京封閉,而現在是北京開放,天津落後,於是北京人和天津人就在許多地方顯得格格不入了。

老式年間,北京人看不起天津人,天津人也看北京人不順眼。不喝一眼井的水,果然民性不同。

北京人說天津人“粗”,絕對準確。天津人到北京,向北京人問路,大嗓門:“二爺,跟您掃聽個路。介地南門怎麽走”?北京人聽著就煩,滿臉不高興地回答:“沒有地南門,有地安門”。天津人聽著更不高興:“唉,南跟安不是一個音嘛”?在天津是一個音兒,在北京就不是一個音兒了。

北京人到了天津,看著什麽都別扭。頭一宗,沒有一條正道,天津的路倚河而修,不求縱橫規範,隻圖便利通暢,彎彎繞繞,不管北南西東。北京人逛天津,找不著北,草根文化把皇城文化繞迷糊了,隻是有罪。

天津民居,以人為本,既有規範四合院,豪宅小洋樓,更有大雜院,“籬笆燈”。但居住條件絕不是天津人身份的標誌,豪門出“阿鬥”,市井有奇士,天津人從不以居住區炫耀自己,而更敬重自立人格。

天津人信奉平安是福,家裏沒有病人,外麵沒有罪人,是天津人最高的生活理想。天津人不仇富,人家富那是人家的造化;天津人教育子女“長本事”,來日憑實力參加殘酷競爭;天津人以攀附權貴為恥,天津人認為即使是販夫走卒,隻要是憑本事吃飯,就不嫌“寒磣”。

天津沒出過狀元,天津沒有文淵閣,天津沒有白鹿洞,沒有嶽麓書院,但天津卻是中國近代教育的發祥地。何以天津選擇了近代教育?近代教育何以選擇了天津?原因之一就是天津文化的草根特質---麵對最廣大民眾的教育,自然是最富有生命力的教育。

天津藝苑,更顯出了天津的草根性,戲曲界名言道:北京學戲,天津唱紅,上海賺包銀。何以一定要在天津走紅?天津走紅,就是得到了最廣大民眾的認同。藏之宮禁,流於堂會,最多就是一種觀賞,隻有在天津唱紅,經曆一次草根化過程,才真正具有藝術生命。

天津更是曲藝的發祥地,相聲,打鼓,墜子,單弦,評書,時調,天津為藝術葩苑作出了非凡的貢獻,近代幾個劇種在天津成熟,更從天津走向全國,天津是培養藝術大師的沃野,天津人是藝術家們的知音。盤點植根與天津,並在天津發展成熟,從而走向全國的藝術和曲藝藝術,草根性是它們共同的成功因素。

烹飪文化博大精深,八大菜係爭奇鬥豔,天津自然也不甘寂寞,創建菜係,挖掘天津名吃。天津三絕,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大炸糕,且不論這三種名吃的特色,隻這三種名吃的冠名,十八街,耳朵眼,狗不理,草根文化內涵,草根文化包裝,地地道道的草根文化,天津當之無愧。

草根文化和皇城文化有著巨大的差異和距離,但畢竟我們是生活在一個開放的時代裏,人們之間已經不可能再像過去那樣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生活狀態的相互借鑒,文化心理的相互滲透,人們之間已經不可能再像過去那樣各自封閉。如此看來,差異隻能是暫時的,而共同進取,共同提高才是永恒的。隨著生活的不斷進步,文化隻要占領每一個角落,天津人也罷,北京人也罷,都要隨著生活一起向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4)
評論
spot32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1955' 的評論 : 你說的一點沒錯,要不然怎麽說天津人“吹大梨”呢。謝謝!
beijing1955 回複 悄悄話 你分析得很透澈從地理位置,文化素養。讚!在我看北京人嘴損了點兒,天津人愛好吹,(我沒說所有人千萬別抬杠)
spot32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unriseRacine' 的評論 : 是啊,估計世界各國首都的人民都有一定的優越感吧,就像一個人的頭一樣,是身體的重點部位,那是相當的重要,雖然它沒有腳不能走路,沒有手不能幹活兒,沒有嘴不能吃飯,但它就是“頭”!謝謝!
SunriseRacine 回複 悄悄話 有意思,地域文化影響是潛移默化,無處不在。北京人的優越感不是家庭,學校可以改變的。對比以下,增進了解很有意義。
spot32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zhang1' 的評論 : 讚成!謝謝您!
mzhang1 回複 悄悄話 很實在,也很灑脫的文章,透著一股:嘛玩而意兒,我們天津衛人那是粗嗎?那是我們不來虛的。
我在天津前後呆過三十多年,在北京讀書,工作過。其實天津絕對是比北京要洋氣的城市。北京靠城門樓子,四合院,琉璃廠,前門大柵欄聞名,可天津的小洋樓,教堂建築,美國兵營樓群,多國租界遺留的風景數不勝數。天津人不玩兒虛的,更注重實惠。
spot32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西洋東鏡' 的評論 : 同感!林夕的小說能找到的我都看過了,像“高買”,“小的兒”,“蛐蛐四爺”,“天津閑人”等等,都是既生動,又富有津味鄉土氣息的好作品。謝謝!
西洋東鏡 回複 悄悄話 特別喜歡林希的津味小說。比如“高買”。隻是近年不太看到了。
spot32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Quarx' 的評論 : 天津是各朝各代天子們眼吧前的一塊小地,自然就不能有所作為,事事都要看天子眼色行事,處處都要仰人鼻息的小心行事,稍有不慎,就闖下大禍,不像那些“山高皇帝遠”的各地諸侯們,可以為所欲為,所以啊,離著朝廷太近一點好處都沒有。您是對的!謝謝!
spot32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冰點小白兔' 的評論 : 妹妹好!你是對的,林先生祖上是福建人,但他在天津已生活了五六十年了,也算半個老天津吧。我對老城一帶不是太熟悉,但知道那裏的確是天津本土文化的基地,民俗民風比較濃厚。謝謝妹妹!
spot32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頤和園' 的評論 : 謝姐姐捧場! 您好!是啊,天津人裏的確是實在的人很多,這可能就像林先生說的那樣,比較草根吧。
Quarx 回複 悄悄話 hmmm....恕我直言,"天津是個很保守的地方,但是保守得並不好"! 尤其是上個世紀90年代之前! 我北京,天津兩個地方都待過:天津人對北京人那個恨那,就象有些台灣人恨大陸,高雄人恨台北人。 現在。。。,天津和橫貫中國的許多大城市一樣,發生了巨大的變好。希望北京,天津兩地,都能變得更好。
冰點小白兔 回複 悄悄話 點點好。

看了這段,倒覺得這個林希不像是天津人。

老話講,老城裏的人都是幹下三爛的,這話有點糙,但是我覺得體現了天津的文化,一些比較民俗的工作都在城裏。

另外天津和北京我都呆過,他兩個寫的都不到位。

唯有地理文化部分尚可。

頂一個吧,謝點點轉載。
頤和園 回複 悄悄話 “天津青年打木器,搞好對象拜天地”,這才是生活的真諦!覺著天津人特實在,特接地氣,活得特明白。讀此文令俺想起俺那英年早逝的天津大表姐,聰明漂亮,口齒伶俐,人見人耐(愛),她就是天津水土養出的一朵美麗的花兒。

問點兒妹妹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