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謝欣研究員《Cell research》創新iPS新技術

(2011-11-02 22:40:24) 下一個
近日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國家新藥篩選中心的研究人員在小分子化合物提高iPS誘導
效率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重要核心期刊《Cell  
Research  》上 



《Cell  Research》雜誌於1990年創刊,2001年首次獲得影響因子,創造了中國人創辦
與出版的科技期刊首次突破2分的曆史紀錄。份雜誌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與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2006年與國際著名的自
然出版集團合作,通過優秀論文開辟快速審理的綠色通道,國際編委協助組織專題稿件
,期刊發表的優秀原創論文推薦到頂級學術期刊點評欄目等。並且在之後的這些年裏,
影響因子逐步提升,今年其影響因子達增長至9.417,位於國際細胞生物學領域核心期
刊10%。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國家新藥篩選中心的白人計劃女博士謝欣,
本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幹細胞先導專項及科技部重科學研究計劃的支持。 



幹細胞具有在體外大量增殖和分化為細胞的潛能,可為再生醫學的替代療法提供充足的
細胞來源。2006年以來,日美科學家利用病毒載體轉染不同轉錄因子(Oct4,  Sox2,  
Klf4,  c-Myc等),成功將體細胞重編程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iPS細胞具有和胚
胎幹細胞類似的功能,卻繞開了胚胎幹細胞研究直麵臨的倫理和法律等諸多障礙,因此
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然而病毒載體及原癌基因的應用使iPS的安全性受到
質疑;而且iPS的誘導效率也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尋找新的方法
來減少轉錄因子的量、避免轉錄因子的整合並提高的重編程效率。 



博士生王荃、許新秀等在篩選了近兩千小分子化合物後發現,用於抗抑鬱和治療躁狂的
老藥LiCl能顯著增加iPS克隆數。在小鼠體細胞重編程過程中,LiCl能提高四因子誘導
效率5倍,三因子誘導效率近60倍,使重編程效率接近15%。在人體細胞重編程過程中,
LiCl可有效提高Oct4單因子誘導人iPS的成功率。機理研究揭示,LiCl的促重編程作用
並非主要通過對GSK3b的抑製。與其他GSK3b抑製劑不同,LiCl不僅能增加幹細胞基因
Nanog的表達,還能提高Nanog的轉錄活性。LiCl還能通過降低H3K4特異性組蛋白去甲基
化酶LSD1的表達來改變細胞的表觀遺傳修飾,從而提高細胞重編程效率。 



本研究不僅發現了有效提高重編程效率的小分子化合物,也部分揭示了重編程的機理,
還為老藥新用提出了新的思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