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大震災後的出發和我們的日子

(2011-11-03 02:21:27) 下一個
最近看了野口悠紀雄先生的《大震災からの出発》。會關注野口悠紀雄先生,是受了郎教授的影響。郎鹹平郎教授是個很有爭議的人物。不過我非常欣賞,頗有些快意恩仇的江湖俠氣風範,還親民。郎教授提到看了野口先生的《世界經濟危機日本的罪與罰》,很受啟發。所以找來拜讀了。的確很有受益,另文詳述。 先簡介一下野口先生。63年畢業於東京大學,64年入大藏省,72年耶魯大學博士畢業,後來曆任一橋大學,東京大學,斯坦福大學,早稻田大學教授。現任早稻田經濟綜合研究所顧問。 全書大致內容就是關東大地震帶給日本最大的影響是,基幹產業的製造業的處境更加艱難,生產轉移到海外會更加加速。而日本國內因為雇傭減少,會迎來從所未有的長期不景氣。野口先生的提出了個口號,叫做脫工業化的複興。就是應該有生產性更高的新產業出現,代替製造業。還列舉了90年代的美國的經驗,當時美國因為日本製造業的崛起也麵臨了製造業的困境,不過美國發展起來了先端金融和IT關聯產業,商業谘詢等高附加價值的產業,支持並引領美國的經濟發展至今。 曆史總是驚人的重複。如今日本的製造業,外有中國等新興國家製造業的崛起,再加上關東大震災更是雪上加霜。要想走出經濟低迷,實現經濟構造的大轉換勢在必行。這是個大課題,涉及日本整個國家的將來的走向和發展。個人難加以妄言。 這讓我想起了最近與一位日本朋友稻垣的談話。她是我名古屋大學讀研究生的同學,她爸爸是名大的教授。畢業後進了豐田紡機,她先生也是豐田係的,研究機器人。不說多麽精英吧,至少也算得上處於日本中上層。她說對日本的將來很悲觀,因為她的小孩也剛出生,她說等她的小孩長大了麵臨的環境會很艱難。我笑說,你們都是豐田的人還怕什麽,她很鄭重的說如果有選擇,還是自動車這個產業以外的好。我當時隻是簡單地想,肯能是最近豐田不是那麽景氣導致她不樂觀吧。看了野口先生的分析,才開始重新思考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以下是我個人幾點不太成熟的考慮,提出來供大家參考,歡迎指正。 1.在日本的我們要做好長期麵臨不景氣的心理準備。製造業不行了,而新的產業還沒有發展起來。 2.學習金融和英語是順勢而為。 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