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彌一郎其人
林彌一郎1911年9月2日出生於日本大阪市南河內郡藤井寺町的一戶農家。中學畢業後,1932年林彌一郎加入了日本航空第一聯隊,並通過了下士考試。之後,林彌一郎到日本航空學校學習飛行技術,曾在熊穀飛行學校和航空士官學校擔任飛行教官。
1941年11月,林彌一郎30歲時以飛行第54戰隊的中尉身份被派往中國。最初參加了武漢地區的航空作戰,然後到廣東和廣西一帶的航空部隊任職。
1942年6月,在桂林空戰中,林彌一郎駕駛老式的九七式戰鬥機,與當時美國空軍陳納德P-40戰鬥機編隊進行激戰。在機身34處著彈且發動機停車的艱難情況下,指揮其所在的中隊進行空戰,並取得了擊落美軍戰機5架的戰果。林彌一郎後來回憶道:“(當時)忘我奮戰,九死一生啊!”,他本人駕駛著傷痕累累的戰機竟然奇跡般地返回了廣州白雲機場。
2年後,林彌一郎晉升為少佐,擔任日本關東軍第二航空軍下屬的第4練成飛行隊隊長。林部當時是駐紮在黑龍江省的佳木斯,除了擔負培養戰鬥機飛行員並幫助他們掌握高級教練機(準戰鬥機)之外,林彌一郎部還承擔對蘇防空任務。林部當時擁有70餘架飛機,其中包括大約60架“隼”式戰鬥機。在美軍以中國內陸基地為依托開始使用B-29重型轟炸機對日本本土進行轟炸後,林彌一郎部還承擔在中國內陸上空攔截美國空軍轟炸機群的戰鬥任務。
最初,林部是從中國東北的北部起飛,到中國東北的南部去迎擊美軍的轟炸機編隊。由於距離過遠且過於頻繁的空戰之故,飛機機體磨損巨大。1944年11月起,林彌一郎部移防到沈陽,以當時沈陽的兩個機場為基地,承擔保衛沈陽上空的空戰任務。二戰結束前,由於蘇聯出兵中國東北,為了躲避蘇軍,林彌一郎部從沈陽遷到了奉集堡機場,在那一直駐紮到日本投降。
當時,林彌一郎的飛行隊的人員有300多人。由於林彌一郎作戰勇猛果敢,飛行技術高超,極富正義感,且做事穩健,其手下對其都是非常仰慕。
1956年8月,林彌一郎返回了日本。由於當時東西兩大陣營對立極為嚴重,林彌一郎及其下屬處境非常微妙和困難。林彌一郎被自己的同期生們非議幫助了中國空軍建設,因而林彌一郎一直是保持沉默,很少談及自己協助組建中國空軍一事,也極少出席任何公開活動。據其下屬轉述,林彌一郎曾吐露其本人的真心話,說在當時二戰日本投降後的極端混亂中,他的所作所為也是沒有辦法,他堅持說當時的決定是正確的,也不後悔。
1977年5月,林彌一郎夫婦受當時的第一任中日友好協會會長廖承誌的邀請,首次訪問了中國。在該次訪問中,林彌一郎受到了廖承誌的接見,並會晤了多名自己當年的學生,當時的中國空軍的多名高層人士(注:沒有具體的官方材料證實。)。訪問回國後,林彌一郎在日本各地組織了“航七會”(即“七航校會”),為創建“中國歸國者友好會”(又稱“日中友好會”,即現在的“日中平和友好會”)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該會最多時曾有會員1000多人。其中,通化“二、三”事件的重要當事人前田光繁也一直積極參加日中友好會的活動,並自己創建了“三光作戰調查會”。
1978年1月18日,林彌一郎為團長的中國歸還者友好會代表團還受到當時的王震副總理的接見。
林彌一郎曾出任日中平和友好會會長,於1999年8月14日去世的。在其生前,盡管已年過高齡,仍執著地為日中友好辛勤地工作著。
1997年,原中國空軍副參謀長姚峻中將曾深情地回憶起老師林彌一郎,說:“我曾和林老師學過九九高教機的駕駛,林老師手把手地傳授我們駕駛技術,林飛行隊的全體同仁親手培育了當時一張白紙般的中國空軍,直到今天,我們仍是非常感謝林彌一郎老師的教育,和敬佩他的職業精神。”
林彌一郎在通化“二、三”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
據前田光繁回憶說,1946年2月3日清晨暴動發生後,接到這一緊急情報後,林彌一郎對手下的數名舊日軍大尉態度堅決地說:“不要動!”,並立即通知了前田光繁。前田光繁說林在通化暴動的毅然態度拯救了更多的日本人的性命。
盡管林彌一郎下達了不參與的命令,但仍有兩名屬下的舊日軍中尉率領其手下卷入了通化“二、三”暴動。
另外,前田光繁隻提到了參與通化暴動的500多日本舊軍人和遺民死亡,未提到之後的大搜捕後處決的那些日本人究竟有多少人。
(注:如果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