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事遲

小小不言就算了。。。
正文

全民尚武 以戰止戰

(2011-11-21 08:50:44) 下一個

中國應出台《榮軍法》激勵全民尚武

2011-11-21 08:35 作者:青衫老祖

中國的國家安全環境是好了,還是壞了?根據青衫老祖的觀察,中國的安全環境更好了,也更壞了。所謂更好了,是中國自身強大了,應對和拒止外部壓力和挑戰的綜合實力增強了,手段也越來越多了,初步具備了戰略威懾、應急作戰、戰略決戰等積極防禦能力,中國不好惹;所謂更壞了,是中國“養光蹈晦”策略失去延續條件了,中國被霸權主義盯上了,被美國列為第一大威脅和戰略競爭對手。美國一方麵宣布從伊拉克撤軍,一方麵把美國的21世紀定義為太平洋世紀,高調重返亞洲,其實質越來越呈現遏製、圍堵、弱化中國的戰略運作與戰爭準備。在朝鮮半島和東海外緣,鞏固日韓、日美同盟;在西太和南海一線,幹擾中國統一,鞏固美澳同盟,策動菲越叫板中國,並與印度裏勾外聯,加上阿富汗駐軍,構成對中國的U型包圍;再加上北約東擴以及以利比亞為跳板、成功跨越地中海的北約南擴,已經形成對中俄的環型包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麵臨著空前的地緣政治壓力。

中國選擇和平發展的道路,既是社會主義的本質使然,也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必須。和平才能發展,發展必須和平。因此,隻要不發生威脅中國核心利益和戰略利益的重大事變,中國就應當堅持和平發展不動搖。

但是,中國並非生活在真空中。中國能不能和平發展,並不完全取決於中國自身。中國實行和平發展,既需要中國的堅定意誌,也需要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的積極合作。美國必須尊重中國的和平發展選擇,必須做好和平接納一個新的世界大國的思想準備。美國做好這樣的準備了嗎?通過對美國一係列地緣政治操作的觀察與分析,青衫老祖斷定,美國並沒有做好這樣的準備。“堅決不做第二”的美國,延續的完全是一貫的霸權主義思維,采取的也完全是遏製、打壓、分化、弱化競爭對手的強權手段。

因此可以說,中國的安全環境問題,說到底是美國問題。正確處理中美關係,贏得中美地緣政治博弈,已經成為中國能不能實現和平發展、能不能順利完成民族複興偉業的最重要的國際角逐。一個是崛起的、對現有國際秩序具有變革要求的新興大國,一個是處於衰落狀態的、千方百計維護霸權秩序的傳統大國,它們將以什麽樣的方式完成位置互換,不僅關係彼此的國家利益,也關係人類發展進程。對此,中國決不能排除擦槍走火的可能!青衫老祖多次說過,美國好戰,不是人性問題,而是體製問題。金融寡頭加軍工寡頭,就是戰爭販子。長期以來,美國一手高舉美元,一手高舉炮彈,坐享著豐厚的霸權紅利。任何可能威脅其霸權地位的國家,都無一例外的成為美國的對手國家,必欲除之而後快。麵對並不聽話的中國,美國決不會排除一切選項!因此,問題並不是戰爭會不會發生,而是戰爭一旦發生,中國能不能以最小的代價贏得戰爭。

因此,美國問題的核心又是軍事問題。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察什麽?勝負而已。一個國家的軍隊能不能打勝仗,如何打勝仗,不僅關係百姓和將士生命,更關係國家存亡、民族興衰。而古之善用兵者,總是先為不可勝,“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麵對強大的戰略對手,中國必須認真比較中美之間的“五事七計”,查找中美軍隊建設差距,至少在某些關鍵環節形成“以鎰稱銖”的戰略優勢,牢牢把握局部戰爭製勝權。

相比較於美國,中國差距巨大。美國具有全球機動打擊能力,空海一體化戰術運用自如;中國還沒有形成完整意義的製海權,否則不存在東海、南海問題。從作戰區域看,中國依然處於由空地一體化向空海一體化轉變階段。遠海作戰與近海作戰的差距在於,美國可以在保持國內和平發展的前提下遂行戰爭而中國則可能被迫做出重大戰略重心調整,中美之間“戰損風險”的不對稱性問題突出。麵對未來戰爭樣式轉向“以空海一體為基礎的海嘯戰”的大趨勢,中國加快軍隊和國防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性、緊迫性都十分突出。無強兵必無強國。麵對美國的咄咄逼人,中國必須堅持統籌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統籌富國與強兵,以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為目標,加快軍事和國防現代化步伐,補足因一時忍耐而造成的欠賬,著力實現轉變、跨越、躍升。

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軍事技術進步,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戰鬥力生成方式為主線,實現科技強軍、信息強軍;一手抓部隊將士的素質提高,著力建設一支能夠自如駕馭現代戰爭體係、敢打必勝的高素質的人民軍隊。

為此:第一、中國軍費繼續大幅度增加。中國存在大量相對過剩生產能力。與其完全依賴出口消化,不斷延續出口、外匯;外匯、美債;美債、美軍,這樣一種以中國過剩產能支撐強大美軍、強大美軍反圍中國的怪圈,毋寧將部分產能轉化為我軍現代化的支撐力(青衫老祖不反對“三駕馬車”,更不反對改革開放。中國不能走閉關鎖國、封閉僵化的老路!關鍵是做好統籌文章)。軍費占GDP的比重應達到3%的世界平均水平。美國4.8%,俄羅斯4%,印度接近3%,韓國要求達到3%。日本因憲法製約是1%,但絕對值長期數倍於中國,且早就想突破限製。3%決不是一個高負擔的水平,更不是搞軍備競賽。青衫老祖始終認為,應從科學發展的高度看待增加軍費支出。軍工也是產業。加強軍工產業,有利於建設創新型國家,有利於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有利於拉動民用產業發展升級,有利於在軍民融合中加快中國現代化步伐。據有關分析,汽車對經濟的拉動力是1:18,飛機為1:48,航空母艦的拉動力則高達1:128。人類曆史還反複證明,壓力促進創新;戰爭壓力是人類創新的最大原動力。為和平,要強兵;為發展,也必須強兵。

第二,製定《榮軍法》,把“榮軍政策”上升為國策,建立有效的激勵機製,促使更多的高素質的優秀青年走進戰士行列。要著力恢複“一人當兵,全家光榮”的優良傳統,確立以報效祖國為榮、以逃避應征義務為恥的榮辱觀;要切實提高部隊生活待遇,推行職業化管理,確保現役軍人擁有相對優厚的崗位收入;要拓寬退伍轉業軍人安置思路,適當放寬現役軍人退休條件,著力解除軍人的後顧之憂;要提高對以身殉職軍人的補償標準,健全擁軍優屬製度,使報效祖國者切實得到應有的回報;進一步健全國家榮譽製度,對做出突出貢獻的軍人、為國捐軀的烈士給予充分褒獎等等。為此,建議國家製定《榮軍法》,把對軍人及其家屬的優惠待遇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

中國必須樹立一種觀念:凡是應征入伍的人,都是時刻準備用生命扞衛祖國和民族尊嚴的人。對於這樣的人給予相對優厚的待遇,有利於塑造國家利益至上的民族品格,有利於褒揚奉獻、犧牲和尚武精神,也有利於提升全民族的國防意識和愛國熱忱。

第三,抓緊研究製定國家安全戰略,為統籌富國與強兵、統籌和平發展與軍事鬥爭、統籌軟實力與硬實力、統籌保護國土安全與保護戰略利益安全等提供行動綱領,切實建立國家安全保障長效機製。

總之,麵對複雜的安全環境,隻要中國在堅持科學發展、和平發展、和諧發展的同時,腳踏實地地做好軍事鬥爭準備,適時適當使用力量;既擁有實力,也擁有使用實力的決心,並清晰告知自己的對手,進而形成可靠的戰略威懾,孫子所說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就有實現的可能;中國也完全有可能在一個相對平坦的道路上實現和平崛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