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死亡的意義

(2011-10-31 04:43:44) 下一個

    那天,開車經過一片墓地,同車的一位朋友突然說:「這片墓地的風景真好,如果不貴,真想先買下一塊。」
      
我笑了:「你才四十歲,現在要做的是享受生活,買墓地的事還輪不到你。」
     
朋友沒笑,說:「買了墓地,就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這是我至今聽到的最富有詩意的話,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來由。

     
我們都相信人總是要死的,相信生命像一支燭火,總有一天將要熄滅。這種感覺使我們悲哀,也使我們清醒;使我們感到一種詩意,也使我們感到一種平安。當我們心中有了那種接受死亡的準備,我們就會發現,總有一死的命運是美麗的。
  一, 死亡讓我們平等。
     
人無論貴賤,壽命大概都是七八十歲。在我們呱呱落地後不久,我們的祖輩會死去;當我們走近墳墓時,我們的孫子會出生。生命是一次旅行,人就是一個旅客,乘著船,在永恒的時間長河裏航行。我們在一個地方上船,在另一個地方上岸。無論是國王,還是乞丐,生讓我們赤條條的來,死讓我們赤條條的去。每一個葬禮都是人類平等的宣言。
        二, 死亡讓我們寬容。
       
死亡讓我們學會了寬容。從秦始皇到曹操,從朱元璋到毛澤東,我們寬恕從前的一切偉人,因為他們都已經死了。死人的訃告裏是沒有仇恨的。
     
寬容的態度使我們能夠原諒人類的弱點與罪惡,使我們留戀這個不完美的塵世。試想有那麽一個完美的世界,那裏沒有一所房子會著火,沒有一架飛機會失事,沒有像克林頓一樣的總統,沒有像戴安娜一樣的王妃,那麽,那個完美的世界還是不去的好。在那裏,人生的一切興奮和騷動都消失了;那裏不再有文學,因為它已沒有罪惡,沒有錯誤,沒有迷亂的情欲,最糟的是,它沒有了驚奇,就像去看一場已經知道結果的比賽,毫無趣味了。
     
所以,無論牧師把天堂講得如何美好,我們都不願早去,因為我們知道,這個充滿缺陷的塵世,才是我們真正的天堂。
        三, 死亡讓我們熱愛人生。
       
我們知道人生隻有一次,正是這種人生不再的悲哀,使我們要趁人生還未消逝之前盡情地把它享受。我們看花,是因為我們知道花不常開;我們賞月,是因為我們知道月不常圓。如果我們能夠永生,那麽我們便不會熱切地去體會 這人生的樂趣了。
  
    
「買了墓地,就能更好地享受生活。」這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我想,下次回國時, 
我應該去我的家鄉買一塊墓地。在那裏,每一個半圓的墳堆,就像一個女人的乳房。

2008年10月 於麻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