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享受與難受-聽青島交響樂團音樂會有感

(2011-10-21 05:13:12) 下一個

     去聽我們不懂的東西,是很有趣的;而聽完後還大發議論,則不但是很有趣,而且很幽默了。

      我不懂交響樂,但喜歡幽默,所以總愛去音樂會。上周末,我便去哈佛大學聽了青島交響樂團音樂會。
    
以前去過青島,記憶中的城市很漂亮,空氣裏總飄著一股青島啤酒和海鮮的味道。但近些年來,聽說那裏藝術的空氣也濃厚起來,因為有錢。有錢可以把鬼招來推磨,當然也就可以招來藝術家了。
    
青島交響樂團成立隻有三年,指揮是國內大名鼎鼎的胡詠言。全團八十多人,絕大多數的團員都屬於80後的,朝氣十足。中場休息時我去後台走了一趟,隻覺得俊男如煙,美女如雲。首席小提琴是一位很優雅的女士,聽說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小提琴博士。聽她領奏時拉出來的琴聲,就像聞到窖藏多年的陳酒,濃而芳香,那琴聲的充實,大概隻有人到中年之後才能真正體會得到。
     
而最讓我目不轉睛的,是那位坐在指揮正對麵的拉大提琴的女孩。眼睛大,雙眼皮得厲害,眼神裏似乎透著一種淡淡的憂愁。遠遠望去,很像林妹妹;走近再看,更像。
     
這次演出的曲目大多是家喻戶曉的名曲。《黃河》自不必說,每次聽完都讓人熱血沸騰。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的中國交響樂在世界音樂界的影響很小,能夠站得住腳的作品,除了《梁祝》,就是《黃河》了。殷承宗先生以68歲的高齡還能把《黃河》氣勢磅地彈下來,實在令人感動。先生加彈的二首曲子,《紅燈記》巧如青蜓點水,而《春江花月夜》則把中國山水畫追求的那種意境,以琴鍵彈了出來。能用鋼琴彈出中國音樂精的,非殷承宗莫屬。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和《西區故事》來自於五六十年代的美國音樂片。去年華盛頓交響樂團曆史性地訪問北朝鮮,演出的就是《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結果,北朝鮮人民被愛情的旋律感動,不再打算製造原子彈了。我最喜歡的還是《西區故事》,這曲子風格太鮮明,打群架時,該出手時就出手; 親吻時,該伸舌頭就伸舌頭。它是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又是一首優美的交響詩。如果說《春江花月夜》是一幅中國的山水畫,那麽《西區故事》就是一幅油畫,它使我更接近自然,不但是景在那裏,光也在那裏,色也在那裏,胡詠言出神入化的指揮,讓這幅畫增色不少。看得出來,如果 胡指揮是位畫家,他一定喜歡用鮮明的色彩。
     
葉小鋼的《琵琶協奏曲》給人的唯一感覺,就是找不著調。琴聲一起,我頓時感到好幾種高低全然不同的調子直搗我的耳鼓。千絲萬縷的聲音攪成一團,剪不斷,理還亂。當時我就覺得心旌戰抖,飄飄然如失卻重心,一種身臨歧路,六神無主的感覺。我環顧四周,隻見大家都麵麵想覷,好像各自準備逃生,一種大難臨頭的氣氛彌漫全場。葉小鋼是我喜歡的作曲家,他以前創作的《地平線》讓我百聽不厭,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郎郎演奏的那首優美的《星空》也是出自他手。可如果要我用兩個字來形容《琵琵協奏曲》的話,那就是:「變態」。
    
演出結束後,我找到《琵琵協奏曲》的演奏者章紅豔交談了幾句,告訴她:與去年來波士頓演出時相比,她瘦了不少。她說她近來腸胃不好,加上對化裝品過敏和連日的奔波,體重的確降了不少。
     
我想,章紅豔的瘦恐怕還和音樂有關,像《琵琵協奏曲》這樣的音樂是極傷人的。
     
我這麽想著,但終於沒有說出來。
 
2009
1  麻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