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關注中央五台的武林大會
(2007-04-13 02:11:00)
下一個
請注意是“武林大會”不是“舞林大會”,是中央台不是上海娛樂。我不是體育的從業人員,但是這周二看了中央五台的武林大會感覺有話要說。
武林大會這個詞兒想必大家在各種武俠小說裏看到過無數次了,可是恐怕沒什麽人想到過有一天自己也能參加這種以武會友的武林大會。其實中華民族從來就是崇文尚武的,向來都以文武雙全為追求目標。可是現在大家看看周圍的孩子們,天天背著書包去上學,一天到晚念的都是語文、數學、外語。。。這文的教育是相當的發達了,那麽武去了哪裏呢?體育課?就是那個教你跑跑步,打打球,做些基本器械的體育課?要不是中考加試了體育恐怕連這跑跑步,打打球的體育課也要被其他的補習班侵占了。身體存在的意義變成了維持大腦的正常運轉!?讓孩子整天泡在書堆裏他/她就能學好知識,融會貫通麽?就能學以致用麽?估計大家的回答肯定是 “不一定,可是要孩子考高分,上好學校,就得讓她們鑽書本阿,因為考試考的是書本上的東西啊。” 是啊,家長說得也沒錯,在學校,衡量學生的標準就是分數阿。 而當這些孩子們走入社會的時候才發現,原來自己一直引以為豪的高分在社會上卻沒人關注。作為一個社會的人,他們被關注的是與人交往辨別是非的能力,把理論付諸實踐的能力,帶領團隊完成複雜任務的綜合能力,克服困難適應各種環境的能力。。。衡量一個人的標準變得複雜了,多層麵多維度了。突然間他們會覺得為什麽自己得不到像在學校裏時那樣的肯定和歡迎了呢?他們感覺自己不被接受,再加上周圍的人從對他們高期望的眼神到後來不屑的表情讓他們的自尊心受到打擊,有些孩子從此就覺得自己就是不行,讀了這麽多年的書都白廢了;另一個極端就是總想改變周圍的環境,覺得它肮髒,不屑與其同流合汙,到最後卻孤立了自己。
還有,從本周二晚上武林大會梅花樁拳第一場的比武來看。上台比武的兩個人都不曉得怎麽過招了,因為沒打過真人阿,平時整天就是對著樁子或是器械練,或者就是自己練功夫。而武術最初產生的原因不是為了自己鍛煉身體的,是為了搏擊的,是為了在和別人的搏殺中取得勝利,保住自己的領地的。搏殺也是人的生存本能之一,它本身就存在於人的每個細胞裏,隻是我們沒有機會或者足夠危險的環境來引發這種搏殺的本能。中國的幾千年曆史中從來都沒缺少過武術,武力的記載。往往每個朝代的開國皇帝都是文武雙全,智勇雙全。靜能運籌帷幄決勝千裏,動能騎馬射箭戰場廝殺。民間也有很多尚武的組織:鄉團阿,名目繁多的武林門派阿,五花八門的功夫架勢阿。。。隔三差五的大家以武會友,互相切磋,學習提高。雖然也不免會受些傷,但是大家還是感覺得大於失,所以每次還是欣然前往。
中國的武術可謂源遠流長,不但用到肢體和力量還貫穿了很多哲學思維、民風民俗,已經成為中華文化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可是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世界和平了,國家安定了,武術也逐漸變成體育院校裏的一個科目了,整體是個萎縮的態勢。國家之間的戰爭也都依仗鋼鐵森林了,麵對麵的肉搏基本退出了曆史舞台。身體的抗衡變成了看誰跑得快,跳得高,投得遠。。。還有極少的項目是麵對麵對抗性的,拳擊,擊劍,空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