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什麽樣的學生能上哈佛?(ZT)

(2011-09-13 06:15:00) 下一個
進入哈佛大學這座具有370年曆史的世界名校,是很多學子的夢想。大家都很感興趣的一個問題是:什麽樣的人更適合做哈佛的學生?

  除了有聰明的頭腦和優秀的成績外,三位哈佛校友都不約而同地強調了要有“個人特點”。李勁特別解釋說,所謂“個人特點”不是中國高校“特招”的那個概念,而是你有哪些特別的地方。哈佛大學在錄取學生的時候,很看重你有什麽特別的地方,要能顯示出你具有巨大潛力的、獨特而優異的品質。在那篇申請用的短文(Essay)中,要體現出你不同於其他人的品質。這個品質可能是你很有領導力,可能是你很有愛心,可能是你很能在逆境中不屈服——總之,一定要體現出個人的特質。葉文斌(Bill Adams)在寫短文的時候,就不回避自己可能是“足球隊最差的隊員”,但足球“對於我個人來說比較重要,我對這個方麵有比較大的興趣,所以我對此很認真”。最後,他得以順利進入哈佛大學學習音樂和東亞文明。張俊妮則是在“一個靈感”的激發下,“好像講故事一樣”,從童年一直寫到未來的目標,把個人陳述(Personal Statement)“當作散文來完成”。同時,張俊妮博士也指出,如果念博士的話,就要看研究能力,看你在研究方麵有沒有哪個地方能體現你的特長。她說:“要能夠把自己的優點很流暢地寫出來。自己有什麽好東西千萬別藏著。”如果你是最好,就不要說自己是第二好。

  如何申請?

  對於如何申請哈佛大學並獲得錄取,是人們最關心的話題。對此,三位哈佛校友也給出了一些個人建議。葉文斌(Bill Adams)發現,“很多中國大學生想出國,然後就隨意申請,缺少方向感。有的人聽說幾個學校有名,或者認識的同學去了這些學校,所以就申請了,然後靠運氣。”對於那些想出國留學但方向感不是很強的同學,他建議“要做好你自己的研究,然後要想好你的方向,這樣成功的機會就大多了。”李勁則發現有些同學對美國接受留學生的製度缺乏了解,因此建議先要搞清楚有關申請留學的基本情況和程序,特別是各個學校在學術方麵的偏好和側重點,不要盲目申請。張俊妮博士也指出:“要看清楚自己的方向,你要知道自己特別想做的研究,要了解哪個教授是你想師從的,這樣能夠很好地明確你到底要不要去哈佛。問題不是我申請哈佛該怎麽去辦,而是要清楚自己是不是想要去哈佛,為什麽選擇哈佛。”

  讀哈佛,那些難忘的回憶

  幾年的學習生活,在三位哈佛校友的心中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李勁感受到了哈佛的多元化和寬容,“好像什麽樣的行為和方式都可以被理解和包容”,雖然有的同學帶著年幼愛哭的孩子來上課,大家也很寬容,沒有人抱怨。

  在學術方麵,張俊妮對那種既嚴謹而又思想活躍的學術交流感受頗深:“那主要是鼓勵你仔細思考問題,鼓勵你從直覺上理解它。”李勁則從那種“相互激發、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小組學習方式(team work)中受益匪淺。他對在肯尼迪學院演講廳中所聆聽的一些著名人物的精彩演講也記憶猶新。

  在緊張的課業之外,他們的課餘生活也相當豐富。張俊妮“把時間分成一段一段的”,學習之外,郊遊、滑雪,打保齡球,還組織論壇,跟人聊天,看電影,看話劇,參加“北橋詩社”;李勁則到附近學校去做誌願者,教海地難民的孩子們數學課,留下了“在其他地方難以獲得的體驗”;葉文斌(Bill Adams)讀本科的時候,一天是“1/4上課,1/4自習,1/4課外活動,1/4睡覺”,他參加了很多和音樂有關的活動。看來哈佛人全都是合理利用時間的好手。

  哈佛改變了人生

  葉文斌(Bill Adams)覺得,“哈佛讓我對我自己的看法改變了。”上高中以前覺得自己比較聰明的他,上了哈佛以後,開始覺得“如果以後光靠聰明就沒戲了”,他說,要發現自己的其他特點和朝新的方向發展,要提高綜合能力。

  張俊妮也覺得哈佛對她來說是一個轉折點。她不僅在學業上學到了很多東西,還學到了開放的思維,學到了包容,體會到為人要善良、誠懇、直率,有公德心。

  對李勁來說,在哈佛肯尼迪學院的兩年奠定了他事業的基礎,在很大程度上也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實現了他個人的價值。“它把我變成了我想做的那種人,從事國際發展工作使自己在事業上獲得了一種滿足感。”更重要的是,通過哈佛校友會這個平台,哈佛校友之間不僅相互激勵,相互交流,更提倡重視關愛弱勢人群的理念。校友會資助北京民工子弟學校,倡議對貧困家庭學生采取1+1的方式進行幫助。這種理念和價值觀形成了一種凝聚力,也得到了大家的響應。正如李勁所說,很多人認為哈佛人屬於“社會精英”,但我們常常提醒自己,所謂的“社會精英”更應該具有社會責任感!



在所有新生中亞裔佔百分之二十八


麻省始建於一八六二年,至今已整整一百四十年歷史。從宗旨到現實,從建校到今天,在世界上,麻省一直在機械工程和技術領域處於絕對領導地位。她的宗旨就是要培養出全世界最優秀的工程技術人員,她的目的就是在新的世紀中繼續在工程技術、生命科學、生物工程、經濟和商業管理等專業中領導世界潮流。
 今天的麻省共有五個分院:建築和藝術學院;電子機械工程學院;生命科學學院;人文學院和文學院。方方麵麵、林林總總涉及幾十個專業的麻省理工學院規模雖然不大,卻異常精悍。麻省在校學生不足一萬,僅相當於密西根大學的四分之一,其中本科學生僅四千有餘。可麻省的教授卻有七百八十五人,其中四十七人次獲得過諾貝爾獎。以她過去的成就和輝煌,麻省不愧為一流科學家的搖籃,也不愧為工程技術和生命科學的先驅。
 麻省校園佔地一百五十多英畝,沿查爾斯江綿延近二英哩。古樸肅穆的建築群沿江矗立。站在中心校園主樓前環顧達爾文樓、牛頓樓和伽俐略館,猶如一下走近這些科學巨擘的身邊,肅然起敬的感覺油然而生。事後我曾反復思考,名校的作用究竟在哪裡﹖僅僅在那些名譽、設備和教舍嗎﹖不,名校的效應還在於她能把一種凝聚力通過種種方式灌輸到千千萬萬個學子的心中。當你每天經過這些建築群時,你能不被巨人們的精神感召嗎﹖在他們深遂的目光凝視下,你又能有一絲一毫的鬆懈倦怠嗎﹖因此,名校的效應不在形式,而在精神,在於使你不得不奮發向上的巨大驅動力!
 在二00一至二00二學年的秋季招生中,麻省共招本科生一千零三十五人,是從一萬六千多名申請者中經過五輪挑選而產生。申請者來自美國本土五十個州和包括香港、台灣在內的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來自美國本土的申請者當中,有百分之四十一是所在學校同屆學生中的第一名,錄取後,這種比率攀升至百分之六十七。新生中國際學生占百分之八。在所有新生中亞裔佔百分之二十八,女兒曾十分驚奇地在電話中告訴我們,這屆學生中有兩名是直接從中國大陸考過來的。這個消息也很出我們的意外。大陸學生多以研究生身份考入美國留學,本科直接考過來從未聽聞,鮮有個例也總以為是一種國際學生的交流計劃。至今我們尚不清礎究竟應如何報考,錄取標準是什麼﹖
 新生中女生比例占百分之四十七,約近一半。這種比例令我們大吃一驚。有兩種觀念在此得以強行矯正。一是在傳統觀念中,認為學機械工程的女生比例不會太大,百分之五應是正常,百分之十應是極限,而百分之四十七則不得不令人瞠目結舌。二是認為女生智力和成績在高中後總要遜男生一籌,可在我們周圍則明顯表現出陰盛陽衰。成績好的幾乎都是女孩子,男生則屬鳳毛鱗角,以致於女兒的小夥伴們想在畢業舞會上找一個稱心如意的舞伴都不容易。風光體麵的,成績太賴,實在捧不上台麵。成績說得過去人卻又長得不怎麼樣。好不容易有兩項都顧得來的,又實在不夠分派。說來也怪,這一屆優秀的女生實在太多,不僅成績好,姑娘們一個個長得高挑水靈,找一個矮半頭的男生也實在不很登配。
 今年回國探親,返回飛機上遇到兩名來密西根大學讀書的北京大學物理係學生,都是女孩子。回來後女兒說在密西根大學中心校園候車時又遇上三人,也全是女生。這一說更覺奇怪,難道這一屆的好位置全讓女生給包了。時代變了,女孩子們的社會角色也變了,男女生智力上的差別也就日益縮小。由此看來,過去歸咎於女孩子生理差別的觀念實際上是一種社會心理的歧視,袪除了社會心理的障礙,女孩子們的智力便發揮得淋漓盡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