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就好

真實的故事,希望您喜歡。
個人資料
小百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古戰場遊記之二十四: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上)

(2015-06-30 13:21:32) 下一個

古戰場遊記之二十四: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上)

斯大林格勒馬馬耶夫崗頂的"祖國在召喚"塑像,人像身高52米,劍尖離地85米,重7900噸: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世界曆史上決定全人類命運最關鍵、最殘酷、最血腥的戰役,在它進行的七個多月期間,全世界都摒住呼吸注視著它每一點微小的進展:它的勝負隻在毫厘之間,而卻又關乎未來世界是進步或倒退、自由或奴役、光明或黑暗的前景,局勢一發千鈞。這樣偉大的史詩,簡單的介紹顯然不夠滿足讀者的胃口,但以我的能力和知識又無法向大家詳細生動闡述,所以本文中的具體戰爭描述大部分ZT自網絡、書本和博物館資料,篇幅較長,沒有興趣的網友請不必在這裏浪費時間。

1942年夏季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前夕南線的戰績地圖:

 

    進入1942年初,蘇德雙方都在前一年的殊死搏鬥中遍體鱗傷,但戰爭的殘酷現實又不許任一方停下來喘息。此時的德軍雖在莫斯科城下受挫,但其軍事實力(尤其是高級作戰部門的指揮能力、部隊機動性、製空權掌握等)仍遠遠超過蘇軍。1941年他們殲滅了三百多萬缺少作戰經驗且毫無準備的對手,因而此刻仍握有戰場主動權。對於德軍在新一年將選擇哪裏為攻擊重點,麵對眾多互相矛盾的情報,蘇軍最高參謀部作出了完全錯誤的判斷,認為德軍仍將重點對中線莫斯科再度攻擊。包括正在冉冉上升的軍事明星、西方麵軍司令朱可夫大將在內的眾多高級將領同意這一分析。這一估計也為斯大林采納,除了德軍在中線出色的欺騙性集結,以及被"繳獲"的德軍中線詳盡作戰計劃之外,幾個月前莫斯科差點陷落的孽夢仍繚繞在他腦海中。斯大林將戰略預備隊的幾十個師悉數配備在北線和中線,而南線統帥、西南方麵軍司令員鐵木辛哥元帥不但兵力不足,反而被要求先發製人地進攻以牽製德軍兵力。這一戰略錯誤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我在《古戰場遊記之十九:狄埃普悲歌》中寫道:"由於蘇軍統帥部對德軍的主攻方向判斷錯誤,南方戰區的軸心國軍隊攻勢極其淩厲 :在5月12日至29日的哈爾科夫進攻戰役中包圍並全殲蘇軍突出部的5個集團軍共23萬人,從5月8日到5月18日又在刻赤戰役中幾乎完全消滅紅軍3個集團軍共超過17萬人,接著曼斯坦因在7月4日攻陷克裏米亞的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守軍10萬餘人被殲(其中俘虜約7萬人)。"在不到兩個月的前哨戰中蘇軍損失已超過五十萬人,德軍推進五百多公裏,這就是斯大林格勒戰役前夕的嚴重局勢。希特勒認為勝利在望,於6月28日命令130多萬軸心國部隊,其中包括羅馬尼亞27個師,匈牙利13個師,意大利9個師,斯洛伐克2個師,西班牙10個師,向斯大林格勒及高加索方向全速進軍,斯大林格勒戰役正式開始。此時希特勒對蘇軍的潛在力量嚴重低估,不顧陸軍參謀長哈爾德和眾多高級將領的反對,將主攻方向一分為二: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油田相隔八百多公裏,犯了兵家大忌。

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油田的形勢和希特勒分兵地圖:


    希特勒之如此迫切分兵,有他的政治和軍事考量:1941年12月7日,日本人偷襲了珍珠港的美國艦隊,從而使戰爭從歐洲、亞洲和大西洋擴展為全球性的衝突。12月11日,德國和意大利承諾了與日本簽訂的三國公約,向美國宣戰。美國和英國也以宣戰回敬了他們。這就使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1941年底,英國首相丘吉爾從倫敦匆匆飛抵華盛頓,與美國總統羅斯福舉行緊急磋商,商討同盟國的戰略,這就是著名的“阿卡迪亞”會議。這次會議的一項重要成果,是所有與德、意、日軸心國宣戰的同盟國家簽署一項共同宣言(外交部長宋子文代表中國簽了字),包括美、英、蘇、中在內的二十六個國家在新年伊始莊嚴宣告,要動員所有的力量堅決消滅法西斯。希特勒此刻以焦慮不安的心情注視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德國若不迅速戰勝俄國,那麽美國潛在的軍火生產能力同俄國潛在的人力聯合起來,戰爭將出現非常難於取勝的局勢。基於這一戰略估計,希特勒決定集中所有力量在1942年全力擊敗蘇聯,爾後才能騰出手來對付西方。

斯大林格勒市中心的無名戰士墓(在方圓數百公裏的整個斯大林格勒地區,紀念碑不計其數,但我們沒有看到一座紀念物是獻給連級以上軍官,包括斯大林、朱可夫和居功至偉的崔可夫的):



     德軍的攻勢起初非常順利,蘇軍在空曠的草原抵抗力薄弱並不斷向東撤退,他們數次重新組建的防線均因德軍的側擊而崩潰。軸心國軍隊形成7月2日在哈爾科夫東北部與9日在米列羅沃附近的兩個包圍圈。而匈牙利第2軍團及德意誌國防軍第4裝甲集團軍已於6月28日在沃羅涅日戰役中獲勝,並於7月5日攻占該城,參與沃羅涅日防禦戰役的紅軍37萬人被殲。到7月底,德軍強渡頓河,距斯大林格勒不到60公裏。8月8日,德國李斯特黨衛軍第5維京裝甲師占領了年產石油250萬噸的高加索邁科普油田,蘇聯的命運危在旦夕。

頓河以西的廣袤草原:

 

     蘇軍開始不戰而退。 大夢初醒過來的斯大林明白了不能與德軍在不利時機和地點上硬拚。他隻得忍下這口惡氣,在一個月的德軍圍追堵擊下,相繼又後撤了150—400多公裏,退到了伏爾加河畔。戰爭爆發以來,由於地處後方,斯大林格勒一直遠離戰場,城市的工人加緊造坦克、大炮支援前線。直到1942年4月22日夜晚,敵機才第一次大規模空襲了這座城市。隨著夏季來臨,前線不時傳來令人不安的消息,滿載疏散居民的列車也源源不斷開進城市,斯大林格勒開始動員起來。當局發現該城防禦狀況極糟。原先沒有係統修築過城防工事,已修築的防坦戰壕和火力點,在春天裏也被雨水淹沒衝垮。6月,斯大林格勒市開始沿城修築環形野戰工事。市民們積極響應,成千上萬的工人剛下班就到城外掘戰壕。到7月中旬,挖掘了簡易戰壕2750公裏,防坦克壕1860公裏。7月15日,斯大林格勒州決定在城郊構築第四道防禦戰壕。然而,沒等工人們把簡陋的壕溝挖完,戰鬥就打響了。


    7月17日拂曉。蘇第62集團軍第192師第676團在頓河草原的普羅寧村與德軍第6軍團的先遣部隊相遇。兩軍接火後,德國人的坦克就圍了上來。第676團戰士依仗地形頑強抵抗,德軍投入了增援部隊,連飛機都趕來助威,大炮轟鳴,眼看快被包圍,蘇軍開始向後撤退,潮水般的德軍向頓河大彎曲部湧來。這場規模不大的遭遇戰揭開了斯大林格勒大會戰的序幕,斯大林和希特勒就是從這一天起把各自越來越多的部隊投入到這場曠日持久的血戰之中,並最終決定了雙方的命運。


       斯大林格勒原名察裏津,位於伏爾加河下遊西岸,對這座以他名字命名的城市,斯大林是再熟悉不過了。1918年蘇聯內戰時期,斯大林率領紅軍在這裏打退了哥薩克白軍的進攻。戰後它成為蘇聯南方交通樞紐和重要工業城市,共有一百多家企業,如“紅十月”廠、拖拉機廠、“街壘”廠等。它還是通向糧食、煤炭、石油主要產區頓河下遊和庫班河流域的門戶。(即使今天,我們在從斯大林格勒到頓河以西廣闊草原遊覽的路途中,車子多次被鐵路上行駛的運油列車堵行,每輛運油列車都有一百多節油罐廂。)如果德軍占領斯大林格勒,將一舉切斷蘇聯中部同南方的聯係,奪取糧食和石油資源,還可北取莫斯科,南出波斯灣。對於蘇聯,斯大林格勒無論如何丟不得,要不惜一切代價阻止德軍前進。

從高加索開往斯大林格勒方向的運油列車:


頓河上行駛的輪船,請內行的大俠指教是不是油輪:


    在德軍開始大肆進攻時,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方向有戰鬥力的部隊隻有第62、63兩個集團軍,約16萬人,2000門大炮,400輛坦克,454架飛機。在巴甫洛夫斯克到庫爾莫亞爾斯卡亞一帶設置防線,防線正麵530公裏,縱深120公裏。兵力配備由第21、62、63集團軍作第一梯隊;第57、28、38集團軍為預備隊。64集團軍仍在由圖拉奔趕來的途中。別看有這麽多集團軍編號,有的是原西南戰區潰退的散兵收容組成,有的剛從後方調來,缺少作戰經驗,武器裝備嚴重不足。蘇軍的外圍防線也隻是一些普通的野戰溝壕,對德軍構不成大的威脅。而進攻該城的主力德國精銳的第6軍團擁有6個主力軍、2個坦克軍,27萬餘人,3000門大炮,500輛坦克,還得到德第4航空隊1200架飛機的空中支援。戰役打響後,意大利第8軍團,羅馬尼亞第3軍團也趕來參戰。為了搶在蘇軍後備軍趕來之前奪占該城,第6集團軍分成兩個突擊集群。北部集群由坦克14軍、步兵第8軍(後來還有17軍)組成,位於佩烈拉佐夫斯基;南部集群由步兵51軍、坦克第24軍編成,位於奧勃利夫斯卡亞地區。7月23日,兩集團軍在頓河大彎曲部內沿頓河河岸向卡拉奇推進,劍鋒直指斯大林格勒。   

從馬馬耶夫崗頂遙望“紅十月”廠(近景)和拖拉機廠(左上角處):

 


    防守於斯大林格勒地區的蘇軍,包括主力62 和63集團軍在內,都沒有戰爭實踐經曆。更要命的是其高級軍官在幾年前斯大林中了希特勒反間計而進行的軍隊肅反運動中幾乎被處決迨盡(這也是1941年戰事中蘇軍損失慘重的重要原因)。因而在戰役開始階段盡管在嚴令下拚死抵抗,仍節節敗退。蘇軍最高統帥部就此作出了生死攸關的決定:將駐守莫斯科的預備隊火速調往斯城,組建斯大林格勒方麵軍,統轄第62、63、64集團軍及原屬西南方麵軍的第21集團軍、第8航空兵集團軍。司令員由原西南方麵軍司令鐵木辛哥元帥擔任,赫魯曉夫任軍事委員,博金任參謀長。方麵軍的任務是固守頓河沿岸,從巴甫洛夫斯克至上庫爾莫亞斯卡亞500公裏長的防線。新組建的方麵軍在各級指揮員的努力下,開始向指定地域開拔。在通向斯大林格勒的大路小徑上,出現了一支支由軍隊、汽車、坦克、炮車連成的急流,它們晝夜向伏爾加河奔去、向頓河草原奔去。在開闊的地帶,每當天空出現德軍飛機,這一股股車流、人流或就地待命、養精蓄銳,或跑步跳躍、加速前進,一走進伏爾加河畔,他們就按照命令,消失在茫茫的頓河草原裏。

平坦的頓河草原正是德軍飛機、坦克和機械化部隊耀武揚威的天地:


    7月14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通過決議,宣布斯大林格勒進入戰爭狀態。其後,德國人在頓河大彎曲部發動猛烈攻勢當天,接替因病去職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帥的新任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上將7月23日以統帥部代表身份降落在斯大林格勒。盡管他離開莫斯科時已明白軍事形勢危如累卵,但他下了舷梯看見前來迎接的新任方麵軍司令員戈爾多夫陰沉著臉,仍心中一震:前線的形勢糟糕透頂,再不采取果斷措施,整個蘇軍防線就崩潰了。與第62、64集團軍對峙的德第6軍團在數量上占有絕對優勢:其步兵為蘇軍1.5倍,炮兵為蘇軍2.6倍,坦克為蘇軍2倍。而蘇軍陣地工事簡陋,第64集團軍剛進入陣地就投入戰鬥,彈藥不足、缺乏經驗影響了戰局。保盧斯采用兩翼突破縱深包圍戰術,圍殲第62集團軍:同時進抵卡拉奇,強渡頓河,企圖在行進間占領斯大林格勒。華西列夫斯基唯一可支配的隻有尚在組建的坦克第一和第四集團軍。把組建才一天的部隊投入戰火連天的前線,無疑是犯了兵家大忌。可不如此又有什麽辦法呢?莫斯卡連科立即將司令部人員組織起來,然後就率領部隊出發了。擬訂計劃、進行戰鬥準備是在行軍中進行的。

      7月25日注定要成為斯大林格勒會戰中一個重要日子。天剛破曉,德第6軍團的北方集群坦克部隊已逼近卡拉奇渡口,離渡口僅剩最後二、三公裏路程。如果讓德軍占領渡口,就會將城內蘇軍補給線切斷,德軍會源源不斷渡過頓河。在這危急時分,莫斯卡連科的坦克趕到,雙方的坦克展開了遭遇戰,(這關鍵的一天霍特指揮的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還在高加索急馳來參戰途中,否則斯大林格勒早完了)。戰場形勢起了變化,德軍開始撤退,蘇軍坦克占領了陣地。莫斯卡連科剛鬆口氣,又接到報告,友鄰部隊坦克第4集團軍在頓河西岸與德軍陷入血戰,讓他立刻前去增援。蘇軍坦克反突擊,擋住了德軍沿頓河右岸向南、向東挺進的勢頭,並衝破了德軍對第62集團軍的合圍。7月31日,茹拉夫廖夫上校率領被圍的殘部5千人,在第1和第4坦克集團軍配合下,突破德軍圍困,回到後方陣地。

卡拉奇 Калач-на-Дону 位於頓河大彎部西岸,距斯大林格勒僅68公裏,是斯大林格勒的西大門,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保羅斯經過衝殺,誌得意滿地跨過這裏殺向斯大林格勒,5個月後,也就在這裏斯大林和朱可夫伸出兩隻巨手掐斷了他的喉嚨。圖為市內紀念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專欄:

 

     華西列夫斯基花了不小代價,阻止德軍占領卡拉奇,還沒有來得及高興,又為第64集團軍陣地的安危憂心忡忡了。7月25日,德軍以兩個步兵師和一個坦克師的優勢兵力攻打第64集團軍第229師,該師防禦正麵近15公裏,卻隻有5個營的兵力。德軍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但接連發動數次進攻都失敗了。直到近中午,陣地上蘇軍死傷大半,彈盡糧絕,德軍在一次猛烈進攻後,終於得手。該師指揮所亦受德軍攻擊,師長被迫後撤,與部隊失去聯係。次日,德軍坦克密密麻麻地碾過蘇第229師防線,向頓河右岸推進。崔可夫接到報告,急調海軍陸戰第66旅一個炮兵營前去阻擊敵人。德軍坦克陣形亂了,滾滾濃煙遮蔽了一切,好幾輛坦克燒了起來,德軍撤退了,他們以為蘇軍早有防範,這就為蘇軍增援部隊贏得了時間。

卡拉奇市區一角:


     戰後崔可夫元帥在回憶起這場戰鬥時還心有餘悸。他說,如果那天沒有炮兵營及時趕到,行進中的德軍就占領了下奇爾斯卡亞,渡過奇爾河,先於我軍抵達舊馬克莫夫斯基、奇爾火車站和雷奇科夫斯基地區,從南麵逼近蘇第62集團軍的翼側和後方。蘇坦克集群的反突擊所取得的戰果就喪失殆盡。這一仗贏得好險,但不是僥幸,它靠的是蘇軍的勇敢和犧牲。一般來說戰爭是實力的較量,戰場勝利天平往往倒向占有優勢兵力一方。但有時候弱者悲壯動人的視死如歸精神,也會打破勝負的平衡,正義者的血肉之軀會比烈火和鋼鐵更有力量。1942年7月末的最後幾天,蘇軍就是靠著鐵的紀律、用血肉之軀築起了鋼鐵長城,打破了德國人在行進間搶占頓河渡口、奪占斯大林格勒的企圖。

卡拉奇市蘇軍戰士紀念碑:

 

    希特勒以為蘇軍已全線崩潰,快要垮台了。將他在東普魯士臘斯登堡的"狼穴"大本營遷往更靠近前線的俄國境內烏克蘭"狼人"行營,準備隨時以征服者身份露麵於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正是這關鍵的幾天,希特勒又犯了兩次致命錯誤:7月23日,希特勒召集他的軍事將領開會。在仔細研究了前線形勢後,希特勒決定讓霍特指揮的第4裝甲集團軍從斯大林格勒前線撤回改攻高加索。不到幾天,在向高加索全速前進的德國第4裝甲集團軍又接到命令停止前進,掉轉頭來向頓河以南推進,越過卡爾穆克草原,配合第6軍團從南麵進攻斯大林格勒。這主力裝甲集團軍一去一返丟掉了(7月23--29日)極其寶貴的6天時間(這六天恰好是莫斯科援軍尚未到達,特別是最精銳的崔可夫64集團軍正從圖拉急馳來填蘇軍在頓河大彎曲部的空缺,卡拉奇和斯大林格勒兵力極度空虛的關鍵時刻),讓他的軍團日後陷入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血戰。

卡拉奇市內婦兒雕像:

 

     霍特的坦克第4集團軍編成內有坦克第48軍(坦克14師和摩托化步兵第29師),步兵第4軍(步兵第94、317師)和羅馬尼亞第6軍。夏季作戰以來,坦克第4集團軍連戰皆捷,士氣正旺。接到希特勒命令後,即刻南下,隻用三天時間就馳驅數百公裏,7月29日渡過頓河,出現在斯大林格勒南部,長驅直入,配合西南方向保盧斯軍團,不顧一切衝殺過來。德軍采用慣用戰術,先是飛機轟炸,爾後火炮射擊,繼之步兵和坦克進攻。趁蘇軍立足未穩,一天內竟發動十數次進攻,終於衝垮蘇軍堅韌頑強防守。西麵的保盧斯軍團乘霍特軍團節節推進,也發動了攻勢。8月7日晨,德軍以兩個軍的兵力向第62集團軍南北兩翼發起攻擊。第62集團軍撤至頓河左岸。8月15日晨,保盧斯以16個師兵力將蘇軍第62集團軍切割、包圍。8月17日。德軍以慘重代價占領頓河左岸。曆時一個月的頓河彎曲部戰鬥拉下帷幕。
   
頓河上的大橋,對岸即卡拉奇。本文下集將會重點介紹蘇軍在這裏的圍殲過程:

 

    在這一個月中,蘇軍的頑強抵禦使德軍總共隻推進60至80公裏。希特勒隻好放棄行進間占領斯大林格勒的計劃,嚴令保羅斯一波又一波的強攻。從此,伏爾加河畔的決戰進入了白熱化。(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小百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needtime' 的評論 :
我覺得希特勒所不了解的主要是俄羅斯這個民族和蘇聯這個製度。1918年貌似脆弱的布爾什維克為什麽能最終在內戰中獲勝?我去了幾次前蘇聯也百思不解。今天西方政客們對中國和中國共產黨同樣很不了解,總預料什麽"崩潰"的。我卻認為中國會和平地(雖然也是艱難地)走向民主化的道路,她比印度的前景光明得多。
needtime 回複 悄悄話 這就是一個小國進入大國,想當然戰略導致的失敗!

是超越了小國領袖的想象範疇。 他連大國領土都沒有仔細領略過, 靠什麽進行戰爭啊。
小日本打中國也同樣的不可思議。 就是能一時占領, 最後依然失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