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54)
2021 (46)
2022 (43)
2024 (58)
開門見山,就是介紹一個小偏方。簡單來說就是平時練習的時候,建使用加上相當於子彈重量的空槍,讓訓練更接近實用情況。
最近因為疫情的原因,美國社會安全前景不妙,至少也是不明。好些華人朋友們買了槍,想必是爭論歸爭論,終歸要武裝,口號假惺惺,行動要真誠。留園更是及時響應,推出侃槍活動,讓我等平時就不安分之流,再借東風!
最近一段時間上班不規律,竟然沒有注意到老兵節的假期。突然多出來的一天當然是除草,剩下的時間可以躲到地下室玩個小視頻,錄下來以前琢磨出來一直在用的小偏方。說出來好像平淡無奇,就是在空彈匣內填充金屬顆粒,增加重量如同壓滿了子彈,相信有助於平時靶場之外的訓練。
感受真槍,射擊練習小偏方
本來是想三五句話就能解決問題,可以和以前那個幹火不傷槍偏方合在一起,可能槍手又犯了囉哩囉嗦脾氣,所以做出來的視頻好像相對可以獨立。有的朋友建議用1.5倍速觀看,說不定是個好主意。
應該好些人會有同樣的感覺或經曆,就是接觸了相對輕便的聚合物手槍以後,總是感覺子彈的重量,與空槍的重量已經有相當的可比性。換句話說,就是拿著空槍,和裝滿子彈的槍,感覺很不一樣。
如果單純的重量不一樣也還好忽略,但是槍支本身的重心分布,甚至總體重量,都是發生很大的改變。尤其是聚合物結構的槍支,差別更是明顯。所以這裏提出這個話題,希望通過這個偏方,讓朋友更熟悉滿負荷槍的操控,能夠最有效率地打好第一槍。
既然涉及到了這個話題,幹脆就花點時間,把有代表性的五支手槍平行比較一番。畫麵上的表格是槍手的收集來的數據還有大概估算,比較下來是如此這般。最誇張的是Glock 19,裝滿子彈後,重量增加了一小半。其次是HK VP9,裝滿子彈後重量增加35%。這兩支都是聚合物槍身並采用雙排供彈,所以重量的增加比較明顯,其中Glock的槍身相對來說最輕,所以增幅最大,不怪Glock至今仍然穩坐頭把交椅,果然名不虛傳,薑是老的辣。雙排供彈的還有CZ75,子彈容量更大,但是采用的全金屬槍身,所以裝滿子彈後,重量隻增加了四分之一。至於袖珍的Ruger LC9s,因為是單排供彈,雖然是聚合物槍身,也隻是增加了四分之一的重量。最後一支是Kimber的9毫米1911,因為顏色的搭配這裏用了一支黑色的Rock Island 代替,單排供彈加上全金屬槍身,所以重量隻增加了15%,槍手最先買的就是這支槍,雖然不實用但非常喜歡,而且打起來非常的過癮。
既然看出了些端倪,自然問題解決也很容易。說來也是極其簡單,就是把彈匣拆開,在彈簧的間隙中,添加金屬顆粒,增加彈匣的重量。至於填多少,當然是和子彈的重量一樣。槍手以前用的是子彈重裝用的彈頭,體積比較大,不容易塞得太滿,後來使用氣手槍用的彈丸,方便了許多。說來也奇怪,不論是彈頭還是彈丸,加的再滿,也隻能是接近真正子彈裝滿彈匣重量,而不會超過子彈的重量。
具體實踐當然非常簡單,視頻中從頭演示了一遍。用HK VP9作例子,把彈匣從底部打開,可能彈簧要突出一塊,但是不要緊,輕輕壓下來,一邊加入彈丸,一邊搖晃震動,如上麵說過的理由,盡量加滿。如果有空隙的話,重量不足不說,還時時會發出嘩啦嘩啦的響聲。最後把彈匣重新裝好,此時就有了點真槍實彈的味道。
不光是接近真槍實彈,效果上更是身臨其境,重量的增加不用說了,手槍重心的改變也能讓人感覺一新。現在拿在手裏的HK VP9顯得非常自然勻稱,對照,換一隻空彈匣的話,馬上可以表演一個很明顯的頭重腳輕。
無論如何,小偏方也白話了這麽多。當然再拿起槍來,應該和實戰或者靶場上,更加相像,也算有所收獲。如果各位朋友或者覺得有幾分道理,就請支持這個小小的偏方。
讓手槍幹火永無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