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婷的空間

浪花翻騰,複歸於水。人生奮爭,複歸於命。大水在海,大命在天。水靜非死,命息非忘。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未知死,焉知生?

(2016-03-22 16:26:00) 下一個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幾句詩出自曹操《短歌行》,流傳到後世很多人誤解,以為曹操在提倡“人生苦短,及時行樂”,從全詩來看,曹操其實是在感慨時光飛逝,憂愁自己無所作為,勉勵自己要及時建功立業。同樣是麵對著必有一死的人生,有人選擇及時行樂,有人選擇建功立業。然而無論如何選擇,終究歸於無有。

聖經也多次用類似比喻來形容人生苦短,“你們的生命是什麽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榮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幹,花必凋謝;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我一生的年數,在你麵前,如同無有。”……但聖經說這些,是為了喚起人們對永遠長存的真正的生命的向往和盼望。隻有勇於直麵死亡的真相,明白生命最終歸宿的人,才知道在世上應當過一個什麽樣的人生。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我卻覺得應該反過來講:未知死,焉知生?關於死,人們隻知道“人人都有一死”,卻不知“死後且有審判”。有人以為死了一了百了,隻能盡力延長生命,提高生命的質量,在有限的生命裏壓榨出更多美好感受;有人以為死是另一次輪回的開始,有無限的輪回中可以體驗各種不同的人生,於是懶散逍遙地過日子。真相卻是: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死後去向何方,卻在有生之年的選擇。

在當今社會,各種人生導師都在教導我們應當怎樣生活,有人教導怎樣保持苗條的身材,有人教導怎樣吃得有營養又不發胖,有人教導怎樣廣交朋友,拓展人脈,有人教導怎樣創新創業,改變世界,有人教導怎樣調節身心、活在當下……不可否認,這一切都有一定意義,但這一切讓人埋頭在今生現世,忽略了對死亡的思考,對死後生命的盼望,終究還是在絕望中掙紮。

“當我追求智慧,想探究世上所發生的事,我知道:人盡管日夜思索,也不能明白上帝的作為。他無論怎樣嚐試,想知道太陽底下所發生的事,也找不到答案。聰明人自以為知道,其實並不知道。”--傳道書8:16-17

轉載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