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婷的空間

浪花翻騰,複歸於水。人生奮爭,複歸於命。大水在海,大命在天。水靜非死,命息非忘。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續《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窮的國家》

(2012-01-31 20:11:19) 下一個
(五)中國人的價值觀建立在私欲之中
       
      由於在貧窮的環境下生長並且缺少應有的教育,大多數中國人不懂得優雅的舉止和基本的禮貌。他們中的大多數人著裝笨拙粗鄙卻不感到害羞。他們在青少年時所受的教育就是如何說謊並從別人那裏索取,而不是去與外人去分享自己的所有。
       
        中國是一個物產豐富的國家。但人口眾多加上不合理的管理使得中國成為了無限廉價勞動力的輸出國。這些輸出也包括那些受過教育的勞動輸出,除了他們的教育水平,實則和其他一般苦力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中國大規模生產的便宜產品降低了輸入這些產品的地區的商業信用度。由於技術落後,管理失敗,中國製造的單位能耗要比發達國家如日本,美國高出很多。因此,隨著出口額的增加,中國在擴大生產的同時喪失著寶貴的能源。同時,這種行為也嚴重汙染了環境,使中國變為全世界最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國家。
        
       目前中國正在遭受著資本主義社會兩大邪惡的折磨,即環境的破壞與人性的喪失。由於中國人天生的貪婪本性,它們可以毫無保留的接受資本主義的陰暗麵和無止境的利益紛爭。
        
       中國人對西方的技術與產品狂熱追求卻對西方管理文化所強調的坦率,直接,誠實這些品質漠不管心。有人曾經作過一個精彩的比喻可以來解釋這種奇怪的被稱為中國模式的資本自由的現實,即沒有法律約束的資本自由就像不存在地獄這一概念的基督教,最終每個人都墮落,無一幸免。事實上,現在的中國已經成為質量低劣,價格便宜,仿製,侵犯知識產權的代名詞。
        
        由於中國文化不鼓勵敢於冒險這種優良品質,所以中國人極力避免冒險,他們也不想尋求機會來改善自己的生活。
 

(六)中國人的生活思想還停留在動物本能對性和食物那點貪婪可憐的欲望上
        
       中國人對於生活的平衡性和意義並不感興趣,相反他們更執迷於對物質的索取,這點要遠遠勝於西方人。大多數中國人發現他們不懂得“精神靈性”,“自由信仰”,以及“心靈健康”這樣的概念。因為他們的思想尚不能達到一個生命存在的更高層次(即肉體和靈性的並存)。
        
       中國人追求腐化墮落的生活,滿足於自我生理感官需求。他們的文化建立在聲色犬馬之中:麻將,賭博,色情,吃欲,貪婪,色欲無不滲透在他們生活和文化中。
 
(七)失敗的中國式教育成為世界的笑柄
         
       在中國人的眼中,受教育不是為了尋求真理或者改善生活質量,而隻是身份和顯赫地位的象征和標誌。中國的知識分子從別人得到尊敬並不是因為他們為了別人的幸福做過什麽,而隻是因為他們獲得了占有相當的知識。事實上,他們中的大多數隻不過是一群僅僅通曉考試卻不關心真理和道德的食客。
        
        中國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幫助社會改善總體水平,而是為統治階層和少數富有階層服務的。唯一服務的對象就是他們自身集團的利益。
       
       中國教育體係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一種失敗和恥辱。它已經不能夠服務於教育本應服務的對象:社會。這個教育體係不能提供給社會許多有用的個體。它隻是製造一群投機分子,他們渴望能夠受益於社會所提供的好處卻不關心回報。
      
        中國可以培養出大批的高級能人才,但卻很少可以培養出合格的可以獨立主持的管理級專家。服務一個公司或者社會,光有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勇氣,膽量,正直和誠實的領導才能,這恰恰是大多數中國人所缺少的品性。正如亞瑟 史密斯,一位著名的西方傳教士十一世紀前所指出的:中國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氣正直的純真品性。這個評價,雖然曆經百年,如今依舊準確診斷出中國綜合症的原因。
       
        大多數中國畢業生對選擇出國並為外國工作不會感到內疚,事實上他們首先欠下了中國人民在教育上為他們所做出的犧牲。隨著傳統文化價值觀的破壞和逐部衰弱。大多數的中國人,包括受過教育的人都徘徊在精神和內心世界的窗口,像迷失的狗一樣不知何去何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