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教育子女中 最容易忽略的事-就是如何在孩子的心目中建立起對父母的信任。沒有了孩子對父母的信任, 那不管你是虎媽獅爸, 猩爺猴奶, 不管你是放養還是圈養, 父母教育子女的事就像張飛扔雞毛--有勁難使 。即便有靈丹妙藥也將是白搭。
俗話說得好, 三歲定終身。孩子是從小經過耳濡目染父母的身教言傳,才潛移默化的奠定出自己的人生觀的。我們第一代移民,經曆了自己辛苦的努力,才做出了一番事業: 養了兒育了女,有了房也有了車,現在又輪到了教育子女的時候。但諸不知為什麽孩子就是聽不進父母的肺腑之言? 有些父母為了自圓其說, 也就美其名曰的: 我的孩子放養了。
其實我認為最根本的一點就是父母本身沒有做好自己的身教。不妨我們可以用孩子的眼光來看看一些父母們的身教:1. 父母拚命的在美國工作,學習,努力克服心理壓力,適應新的環境。孩子呢還沒有出身,看不到。(記住以後得告訴孩子)
2. 孩子出身了, 父母為了孩子的奶票, 自己的工作,請了保姆,十幾個小時的在外工作。孩子呢隻認保姆, 爹媽卻成了陌生人。(盡量的能與孩子多在一起)3. 孩子上幼稚院了,父母希望孩子快樂, 玩具,衣服應有盡有的買。孩子呢會認為這是父母應該做的。(賞罰分明,孩子要東西是要有條件的: 要玩具就要別人喜歡你; 要別人喜歡你就必須知道如何尊重別人; 要聰明就要知道如何學習...)
4. 孩子進小學了,父母為了孩子,送補習,學琴藝。自己呢下班後不是看電視, 連續劇, 就是泡電話。孩子呢會認為這是我在奮進你在玩。(其實這時是父母身教的關鍵,在孩子的麵前應該多做些有意義的事,就是睡覺也比孩子在家時家長看電視或泡電話強。不然孩子能相信家長以前也努力過?)5. 孩子放假了, 父母為了孩子有個豐富的假期,出去旅遊。孩子呢會認為這是孩子在陪父母玩。(旅遊要去孩子喜歡去的地方)
6. 孩子進中學了,父母喜歡把孩子與其他的同學比。孩子呢會認為父母了解他人比自己清楚,與他人比純粹就是罵我。(盡量的表達對孩子的愛意與願望,關心與滿足孩子學習上的興趣與要求)7. 孩子要上大學了,父母不應該不是哭窮就是逼著進名校 (孩子呢會認為這是父母自私, 虛榮,根本就不了解他們)
綜上所述,在有些孩子的眼裏父母隻會自己賺錢享受,卻要我這般的努力,那般的勤奮,這公平嗎? 孩子還能聽你講道道嗎? 就像是:自己經曆的苦難卻讓自己亂感歎。
自己一口爛英文卻要孩子學中文。
自己簡譜都不懂卻要孩子五線譜。
自己沉迷影視劇卻要孩子停遊戲。
自己泡吧打電話卻要孩子數理化。
自己夢想與希望也要孩子抬頭望。
隻有想想自己五六七, 才能看看孩子今朝夕。
虎媽的父親是伯克利大學博士,三個妹妹、老公均是常春藤大學碩士、博士;比爾蓋茲的父母是銀行董事與名律師;臉書馬克的父母是精神科醫生與牙醫;相信他們的父母在孩子麵前, 做事的時間一定比玩多得多。虎媽的大女兒、獲得哈佛大學錄取的蔡思慧是這樣形容她媽媽的:「其實虎媽不凶,她陪我們寫功課、練鋼琴,還要做飯、陪我們看電影我很幸運有這樣的虎媽」。「媽媽因為太忙,我還學起了做飯,比如麵食炒飯、包餃子」。
所以對孩子的教育,身教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