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始建於1911曆經民國,北伐戰爭,抗戰,解放戰爭,建國後一係列運動百年滄桑至今
逐漸擠生於世界百強那個太學是以淸華園為基礎的。就是
校園景點
1860年10月7日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把近春園也給捎帶上了。不知為何,相隔不遠的熙春園幸免。1909前後,大清外務部為遊美學務處上奏,獲清華園建肄業館,後改名為清華學堂,於1911年開學。1913年清華學校將近春園等地並入。在之後的一百年裏,清華的校園內建起了各式各樣的建築,但清華園附近的古建築和地貌仍被完好的保留著。
清華園兩湖一河水係的另一個湖,指的是近春園的荷塘。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荷塘指的就是裏。
近春園荷塘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麵,長著許多樹,蓊蓊鬱鬱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摘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時過境遷,荷塘邊早已有了一條寬暢的柏油馬路。這條南北走向,橫穿近春園遺址的路被命名為近春路。
近春路
“荷塘的四麵,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隻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裏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隻有些大意罷了.......”。— 摘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中學的時候,在聽語文老師朗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我也曾試圖想象過那月光下的美景。可惜 月光下的荷塘,是做清華主人才能擁有的奢華享受。幸好,春天的荷塘,即便不是在荷花盛開的夏天,也是風景如畫。
荷塘的四麵,依舊高高低低都是樹。楊柳之間,交植著桃花、迎春花和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花木。荷塘 中間有一個被稱為“荒島”的小島。
荷塘石橋
日晷
清華校友為母校捐贈的不計其數紀念品中,最多的可能是石頭。最大的可能也是石頭。最重的可能還是石頭。這塊為百年校慶捐贈的石頭,是到目前為止我在清華園裏到看到的最大最重的紀念物。從石製日晷到這塊具有一定觀賞價值的石頭,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過這個不可道破的天機,還是留給讀者自己去猜吧。
與其它不斷翻新的國內大學校門相比,清華除了東校門因校區擴建而向南移了,過去的南校門和西校門幾十年沒變。過去從南校門通往校區的路兩邊種著穿天白楊。清華校慶遊(上)貼出後,有朋友問為什麽沒看到,我說會在(下)中看到。後來另一位朋友說:“白楊……陳希同當市長時砍了,說種什麽市樹(槐樹)”。我仔細一看照片,果然如此。再見白楊,再見南校門,再見了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