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真實,愛平庸,愛倚窗半開的晨花,愛日落林梢之時——你在我身畔。(寫給我的家人,2014-2-9)(摘自維夏維夜2014年2月之絮語,補充 《無為而為》詩裏的某些句意,2015.8.30)
維夏維夜之詩:《無為而為》-- (2015年8月29日首次載於新浪博客 )
我人生年輪裏繁盛之蔥碧時光
一年年隨著秋風飄向蒼色暗季
我曾驚慌奔跑,怕盎然的腳步衰老緩滯
我的雙腿將屈從於麥草粟粒的粗糙輕渺
曾帶著奔跑的心奔跑,我在光明的綠野
也在黑丘荒原奔跑,卻忘記為何奔跑
一堤堤水,一叢叢荊棘,一座座山
抵越過了,前方又有無窮的待抵物
助我行走涯際的尖刀利刃終於生鏽
山的顛峰卓影在我眼裏褪色消影了
一條原始的蜿蜒土路清晰呈現視野
我低頭,發現塵埃中眾多庸物之美
你的靜安暖目,久映印我影像
我拾起樹枝不再塗鴉童年鴻鵠
隻是端莊書寫餘生的座右銘:
碌碌無為,無為而為
陌上心上,執子之手
守子蘭香,與子偕老
維夏維夜, 2015.8.21初稿,,修改於8月底。
愛真實,愛平庸,愛倚窗半開的晨花,愛日落林梢之時——你在我身畔。(寫給我的家人,2014-2-9)(摘自維夏維夜2014年2月之絮語,補充 《無為而為》詩裏的某些句意。2015.8.30)
關於“無為而為”:出自老子《道德經》,“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第三十七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鎮之以無名之樸,夫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無為,是《道德經》中的重要概念。道家所宣揚的“無為”是一種生存的大智慧,而不是終極目標。老子的無為思想,一種對道的追尋。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無為即自然。演化有三:無為無所不為,有為有所不為,不爭自有成。春秋戰國時期,戰爭連煒不斷,社會動蕩不安。麵對動蕩的杜會局麵,思想家們紛紛提出治國安民的大政方略:名家福導禮治,儒家則主張尚賢,唯獨道家老子提出無為而治。老子認為“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以上文字引用收集自網絡,2015-8-29)
“無為”的思想內涵:道家中的“無為”一般包含著兩層含義:一是崇尚天道(自然法則),即人與自然界之間的自然無為。提出“道法自然”“天地生萬物,然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二是崇尚人道人(人事規範),即人類活動應與天道般自然無為。提出“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也”。其中在崇尚人道方麵又有兩層意思,一即提倡人應順應自然界,隨緣而動,不要隨意破壞自然的和諧與平衡;二即社會人際關係方麵,提倡應統治者效法“道”的自然無為精神,盡量簡化社會的各種製度與規範以保持民間民風純樸。(以上文字引用收集自網絡,2015-8-29)
無為論,正確的理解應當是不違背事物的本性而為。“無為不能理解為無所作為,《淮南子·原道訓》:“無為為之而合於道”。 道家的“無為”,是清靜自守之義,是道家以“道” 修身所要達到的“合於道” 的理想境界。能達到這種理想境界便無所不能為(“無為而不無為”)。 真正的無為本義是學而知其樂。 無為境界是謙卑者修行的境界;是順應萬物,以順其和。(以上文字引用收集自網絡,2015-8-29)
音樂:清晨的美好--張宇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