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夫妻同心-李延明

(2012-03-26 12:41:07) 下一個

 一對夫妻結婚多年形影不離,近年來丈夫喜愛旅行,太太卻喜歡在家靜養。先生單獨去旅行期間,太太在家老是記掛著他,覺睡不著,書也看不下。這種夫妻步調不一致的生活,應該如何調適 ?
俗話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夫妻間無論如何琴瑟和鳴,有朝一日當其中一人倒下,另一人不會因此隨他而逝,還是要活下去,繼續往前走,端看他活得有沒有目標,有沒有方向。

很多人的人生價值觀失焦,盲目的活著。試問:「如果夫妻中一人得了癌症而死,就算從前再如何形影不離,此時是否也不得不離?」人活著不是為了形影不離,而是為了活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更有目標。

我常問 : 「人為什 麽而 活 ? 」很多人都會 說: 「即時行樂!」是否真是如此?能把這個問題弄清楚,就知道自己該找甚麽樣的人生方向和目標。

不尋求人生規律,隨性而為,就是一個沒有目標的人。人生不因有老伴快樂,也不因無老伴寂寞。釋迦牟尼佛在世間,不曾因出家而寂寞,�Υ΂深知人生苦長樂短,才會告誡世人:「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出世之人的人生目標不是夫妻形影不離,而是有方向,此謂之定性,也可說是靜養。

多數人生活隨波逐流,走到哪兒算哪兒,如此怎能奢望延年益壽、白頭偕老?「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家中有人生病,可能是父母、子女或夫妻的另一半,隻要一人生病,全家慌亂,勸對方練功,他未必接受,即便接受練功,也未必來得及,因為他從未想到自己會生病,更沒想過會麵臨死亡,大半生都盲目而活。

學習生命自救法門,對生命、對健康,應該有起碼的概念,餘暇應該好好思考人活著的目的和活著的價值,先求能延年益壽,把自己在人世的時間延長,讓自己有機會了解健康和生命的意義,如此一來,夫妻之間有共同的話題與追求,而非隻是「亡命與形,隻為性配」。人不能為求盡興,忽略健康、壽命,應該通過自己的學習,逐步去影響另一半。

當然還是有人不顧健康,不管自己能活多久,一切隻為盡興,這不是一個成熟的想法。多數人對待生活都很有節製,很有計劃,不會賺錢就亂花,花到破產再說,唯獨對待自己的健康和生命沒有計劃。夫妻如果沒有共同語言,就算形影不離,心裏也會感到寂寞,不會快樂。有的夫妻天天吵架,就像天天在華山論劍,生活不寂寞,卻弄得彼此傷痕累累,感情盡失。

佛家有句話:「得不到的苦」;魚與熊掌本不可兼得。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通過學習生命自救法門,應該清楚自己活著的方向、目標,不再渾渾噩噩度日。很多人一輩子不知這一世為什麽要做人,隻知即時行樂,隨心所欲,這就是渾渾噩噩。無論是個人或夫妻生活,都不能隨心所欲,要有責任和計畫,對待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也應該有責任、有計劃。

夫妻之間步調不一致,不表示身心不協調,隻是改變自己過程中的取舍問題;生活中的選擇問題。夫妻天天形影不離,感情不見得就好,有人整天苦中作樂,渾渾噩噩過日子,卻自以為樂。

有智慧、有遠見的人,現在就會想自己將來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預做準備,有備無患,並能清楚看到,若另一半因無備而有患時,受病痛之苦的就是對方;否則痛苦的就是自己,這是因果關係。

夫妻任何一方都不能任性,如果一人任性,一人守規��τ�,兩個人的生活目標會因成熟、不成熟,明理與不明理而產生差異。人生不同階段,夫妻應該修正彼此的人生目標和人生價值觀,增加對健康和生命的責任,如此一來,夫妻間自然而然步調可以一致,雙方有了共識,就能安排生活的節奏,何時學習生命之道,何時用來生活,井然有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