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道,可由入世與出世兩個層麵來理解,好比人間、天堂有別,道在不同層麵有不同規凡,生命在哪個層麵之中,就屬於哪個層麵管轄、規範。
在一個公司裏,從總經理、部門經理到員工,權責劃分很清楚,不同級別,職位越高,權限越大。在入世層麵裏,做人也有權限。
神給人的權力有限,也就是人的能力有限。人擁有的權力,是眼睛所能看到、感官所能感知的部分,或人知識領域以內的事,其他都屬於不可知。
然而,同樣是人,神卻給某些人額外的能力,譬如聖經描述,耶穌有能力和天使、神直接溝通,她的十二門徒就沒有這個能力與權柄,聖經裏經常用「睡著了」來形容門徒們看不見神。
一般而言,所謂入世生活,多半以物為主,許多人一生辛苦,死後留給兒女的是錢、物質,一代又一代處心積慮、亡命與形,隻是為了物質,為了生活品質高下而已,不是為了把生命之道留傳給兒女。出世則著重在以人、以完善生命品質為主。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追求。
許多人一輩子都把人和物的位置顛倒,變成「物人」,物在上,人在下,人成了物的奴隸。出世和入世的不同,就是明白了「人」、「人的生命」比物重要;否則錢、房子、車子等一切物質、生活用具,便成全家人的重心,一代又一代,以生命為代價,為保有物質而活。沒人知道自己的生命有多長,但都知道自己的存款有多少,這就是入世和出世之別。
追求出世的人,在意的是何時才能真正了卻生死。如果「了卻生死」涵義太大,縮小一點就是了解生命。若「了解生命」還是不夠明確,那就用「了解自己」來代表。人是否了解自己究竟需要什麽?
從古至今,佛家常說:「人生到老一場空,一場夢。」可是現代多少人還是為了這個夢,一輩子奮鬥不懈,一生在五行裏相生相克,相互糾纏不休。
為了追求物質或美其言曰生活品質,夫妻、父母、兒女之間,常常為了自己的私欲,為了自己要得到多少、占有、或掌控多少,而爭執反目。反之,極少人會為了健康或為了生命而起爭執,更少人在生活無虞後,明白道的規範,知道入世要學做人,出世要求修、修道。
入世追求的是保守做人的規範不可超越做人的規範,放棄做人去做畜生,甚至下地獄。追求出世,則須付出與入世不一樣的義務、責任心,越往上提升,不但要增強自我的約束,還要慢慢學會約束周邊的人,這是人的成長過程,也是道的規範。選擇走哪一條路,就要遵守那一條道路的規範。
如果把出世當作上,入世為中,還有一個為下,但一般都不提下,因為不值得一提。俗話說:「入地獄永不得超生」,表示已經失去向上提升的機會。過去不提下,是因為提不提已經沒什麽意義,隻能拿來告誡世人,千萬不要地獄無門自來投。過去的人很怕觸犯道的規範,就是怕下地獄,再也沒有機會做人,就像被判死刑,沒有贖罪的機會一樣。
《論語》講君子之道、聖人之道,其實就是提供一套規範,讓人可以選擇應該做什麽樣的人。做君子就要人性具足,君子是修行、修聖道的基礎,也是進永生之門的必修之課,無論針對東方人或西方人,君子之道都可做為做人的標準。修行首先要學會做人,天道也要從人道開始,也就是從君子開始。
做君子不易,人人都有不足之處,要以君子為效仿的標準,也就是做人的標準,找出自己距離這個標準的差距,逐步學習、改善。每個人的殘缺性不同,有人天生殘缺性較少,有人較多,都可以慢慢修補。
做君子常吃虧,經常要放棄一些利益,也要放棄一些所謂的是是非非。君子追求的是人道,不能為了一個瓶子、幾塊錢、一點小事,就跟父母、兄弟姐妹翻臉,或為了爭奪家產、土地、房子,為滿足自己的欲望而喪失人性。
現在已經是下元末,人的約束性越來越差,經常為一點小事大動幹戈。生活品質雖然越來越高,卻常常為了一點利益而爭論不休、告狀、打官司,把錢財看得比一切都重,不顧一切親人、親情。人還會選擇性遺忘,忘記自己不如意時別人曾伸過的援手,不但忘,甚至反而記恨,嫌別人給的不夠多。人會變成如此,皆因欲望越來越多,需求越來越大,無法滿足就翻臉,正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
人性容易失去,最難保留。在入世生活中,要分辨長輩所教的規範和價值是對、是錯,不妨試試「君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