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紅袍

(2013-05-31 11:31:08) 下一個

大紅袍,是武夷岩茶的一種,因多種傳說而得名。大紅袍原母樹產於福建武夷山天 心岩九龍窠的高岩峭壁之上,母樹的數量很少,現存為六顆。每年根據雨水、產量等因素作限量採摘。即使在最好的年份,茶葉產量也不過幾百克。經過茶葉栽培專 家的多年培育,在1982年就有扡插繁殖成功的大紅袍品種推出,1988年據茶葉審評專家鑒定在品質風韻上已達到原母樹風味。2006年,武夷山市政府開始對大紅袍母樹進行“停采留養”。


大紅袍母株的生長環境得天獨厚,終年有水從岩頂流下,帶著岩頂所積累的養份,形成恰到好處的灌溉。另外,由於母株所處的岩石位置,能夠擋住中午猛烈的陽光,卻會反射太陽的光線往母株,故此母株的生長環境是其他鄰近岩茶茶樹所缺。由於這種特殊的生長環境和植株,大紅袍母株極為珍貴。武夷山市政府向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訂立保險,為現有六株大紅袍母株投保一億元人民幣產品責任保險



“大紅袍”名樅茶樹,生長在武夷山九龍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著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紅袍”石刻,這裏日照短,多反射光,晝夜溫差大, 岩頂終年有細泉浸潤流滴。這種特殊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大紅袍的特異品質,大紅袍茶樹現有6株,都是灌木茶叢,葉質較厚,芽頭微微泛紅,陽光照射茶樹和岩石 時,岩光反射,紅燦燦十分顯目。“大紅袍”茶樹現經武夷山市茶葉研究所的試驗,采取無性繁殖的技術已獲成功,經繁育種植,已能批量生產。

 


關於大紅袍此名的來歷有兩個說法:


一說大紅袍此名來自該樹清明時節嫩芽紫紅的顏色。由於猴子對紅色的嫩芽比對綠色的葉子感興趣,故能適當的採集大紅袍的葉子。


另外一個說法則源自一民間故事:傳說古時,有一窮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廟方丈看見,泡了一碗茶給他喝,果然病就好了。秀才臨行辭別時,老方丈贈送一小包茶葉,囑咐秀才好好保存,將來會有用得著的地方。後來秀才金榜題名,中了狀元,還被招為東床駙馬。 直到一日,皇後得了個腹痛的怪病,秀才想起當日老方丈所贈的茶葉。皇後在服用茶葉所煎成的湯後迅速復元。皇帝大喜,命狀元往武夷山謝恩。在老方丈的陪同 下,前呼後擁,到了九龍窠,但見峭壁上長著三株高大的茶樹,枝葉繁茂,吐著一簇簇嫩芽,在陽光下閃著紫紅色的光澤,煞是可愛。老方丈說,去年你犯鼓脹病, 就是用這種茶葉泡茶治好。狀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將皇上賜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以示皇恩。等掀開大紅袍時,三株茶樹的芽葉在陽光下閃出紅光,眾人說這是 大紅袍染紅的。後來,人們就把這三株茶樹叫做“大紅袍”了。


1930年代,崇安縣長吳石仙在大紅袍母株所生的石壁上刻了“大紅袍”三個大字。從此大紅袍就成武夷岩茶中品質最優異者。武夷岩茶產於福建武夷山。武夷山位於福建崇安東南部,方圓60公裏,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顯,故名岩茶。武夷產茶曆史悠久,唐代已栽製茶葉,宋代列為皇家貢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設立禦茶園和通仙井專門采製貢茶,明末清初創製了烏龍茶武夷山栽種的茶樹,品種繁多,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四大名樅”,此外還有以茶樹生長環境命名的,如不見天金鎖匙等;以茶樹形狀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賓釣金龜鳳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樹葉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錢竹絲金柳條倒葉柳等;以茶樹發芽早遲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



由於正岩大紅袍極為珍貴,當地人隻有在貴賓來臨時才會用以招待。1972年尼克鬆訪問中國時,當時的中國領導人毛澤東贈送他四兩的大紅袍母株茶葉。據一些宣傳大紅袍茶葉的網站所言,由於尼克鬆不知大紅袍母株產量少而極為珍貴,曾私下抱怨毛澤東小器。周恩來後來為此對尼克鬆解釋,說:「主席已經將『半璧江山』奉送了。」,並把大紅袍由來告知,聞說尼克鬆聽後對此肅然起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