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幾本書和連續劇和研究方法
很多人發郵件來問我主要看哪些資料和書,為什麽能夠在2010年10月份開始研究,1年半內能夠這麽快速的進步,從經濟-金融-地緣政治-軍事-政治-宗教-哲學等等這些領域都快速涉及並且能夠融會貫通。
這邊推薦一本書《全球通史》,你可以知道羅馬帝國的興衰、波斯帝國的興衰、馬其頓王國的崛起等等,另外推薦幾部連續劇《大秦帝國》《漢武大帝》《三國演義》《大明王朝》,什麽還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這樣的連續劇建議少看,穿越劇也建議少看,這些都是幻想逃避現實,無法提高你的認知能力。
關於宗教方麵,建議大家上百度查一下各個宗教的曆史,基督教、伊斯蘭教、天主教、東正教、猶太教都是一個起源,亞洲的漢傳佛教、藏傳佛教等等也都是一個起源(在印度),了解了宗教的曆史,也就能夠了解很多現在的現狀。
下麵講研究方法,很多人看書或者看連續劇容易陷進去,容易被別人影響,這個就是由自己意誌力決定的。假如沒有這個意誌力,那麽就要時刻提醒自己,書、連續劇和資料都是工具,要跳出工具看問題。有些人看了幾本書後就陷在書裏麵去了,就象有人看了基督教的教義就去信仰基督教去了,這個是錯誤的,現在的社會,從政治這個高度去看,宗教隻是手段,從來不是目標。我們研究一些內容要能夠客觀公正,站在政治這個高度去思考這些問題。
然後講認知能力,人的認知能力分成幾個層麵,事、人、哲學這三個層麵,一般剛進入社會的學生首先接觸到的是“事”這個層麵,也就是你要把事情做好,這個時候可能人際關係還相對來說簡單,等到你坐上管理者的位置,這個時候就是人這個層麵,大部分人基本上就到這個層麵為止了。那麽研究也是一樣,先是比較務實的把事情做好,比如收集信息解讀信息,緊接著就是要從人這個層麵去思考這些信息,因為這個世界是由人組成的,任何事件背後都是體現的人的意誌。然後把人的意誌進行集中和分析,就是哲學,哲學研究的就是人的思維的共性。哲學又分成理論哲學和實踐哲學,以前大部分哲學的過程都是理論哲學-實踐哲學的,我們現在在做的是從實踐哲學進入理論哲學,這樣我們感覺更務實。
另外看待國內國外的事情,要能夠站在政治的高度看待問題,政治沒有好壞隻有輸贏,沒有輸贏是最壞的結果,有了輸贏後贏家的利益基本上會和國家利益慢慢重合。(請看前幾天寫的一篇文章“政治” http://www.sh-antong.com/hw/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020 )有人問汪精衛假如贏了怎麽辦?其實很多人沒有搞清楚,汪精衛永遠不會贏,因為他不是老大,當時PK的實質不是汪精衛和蔣介石,當時PK的是美國和日本,汪精衛後麵是日本,蔣介石後麵是美國,實質是美國打贏了日本,而不是蔣介石打贏了汪精衛。我們看問題的高度決定了你的思維的角度。
當然,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行萬裏路不如閱人無數,這個其實就是由閱曆決定的。假如你閱曆足夠,就可以去看《易經》,中華文化的源頭,也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易經》的核心就是一個字:“變”。周易、儒家學說、道家等等是把這個變相對固定下來,因為“變”這個東西不容易被大眾接受,那麽針對當時的情況形成一個相對變化不大的理論,就能夠推廣,周易就是周文王根據當時的局勢形成的對易經的一個解讀,後麵儒家、道家都是類似。那麽我們根據易經照樣可以按照現在的局勢形成一套符合現在局勢的解讀,這個就是理論的升華,以前為什麽沒有人能夠超過儒家,因為大家都在研究儒家,而不是研究儒家的起源《易經》。
我還是那句話:高度、深度和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