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智庫

致力於做地緣政治、經濟、軍事和政治層麵的研究,目標是成為中國的蘭德機構。
個人資料
正文

中華文化的弘揚

(2011-12-16 18:59:34) 下一個

中華文化的弘揚-推薦吳輝的弟子規 

  現在其實到了拯救和發揚中華文化的時候了,我們對比一下西方文化和中華文化,西方文化其實就是快餐文化,沒有什麽底蘊。

  舉個例子,就拿西醫和中醫來比較,西醫比較合適的是去治療腿斷了的這種硬傷,也就是即時性的。而中醫中最關鍵的是預防和深層次的醫治,預防其實就是食療,其實吃對了東西你就不用進醫院的(但是這樣的話醫療機構和藥廠就沒有生意了),深層次的醫治其實就是治標又治本。但是西醫不是這樣的,西醫現在對於很多慢性病等等都無法醫治,而且很多亞健康你去驗血都驗不出來,但是中醫一看就知道病症在哪邊。

   這個就是中華文化的優勢,中華文化其實才是這個世界最好最優秀的文化。中華文化是一種內斂型的文化,比較適合做帝國,而且做帝國的話維持時間會比較長。看看西方國家做帝國,基本上壽命很短,為什麽?因為他們是掠奪性的,你被剪一次羊毛可能沒反應過來,但是剪兩次三次呢?就像大英帝國一樣,最終在各種反抗下現在成了美國安插在歐盟的攪屎棍了。

   講完中醫,就要講到中華的古老的文化,這邊推薦吳輝的弟子規,有誌之士可以多推廣一下,讓我們的後代多了解些我們中華文化的精髓。現在看看那些中學生,西化的相當厲害。很多男的看不出是男是女。

 

下麵轉載吳輝的一篇文章: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弟子規多媒體學習軟件》賞析之三

我們要教出什麽樣的孩子?

孝順、謙恭、自立、自強。

孩子是另外一個我,是我的血脈的延續,孩子要自立於社會,能自己養活自己,不要讓我操心。孩子還要自強,要能自己成就事業,自己把握人生的航向。

孝順、謙恭,這是人生的起點。有了這個基本的品德,就能夠融入社會。

下一步是自立。

怎麽自立?

自立,要在殘酷競爭的社會生態中,謀得一個生存位置,關鍵要靠付出

這個付出關鍵不是錢的付出,而是心血的付出,愛心的付出

所以,《弟子規》總論的第三句話,是泛愛眾,而親仁

泛愛眾,就是要愛周圍的一切事物。而親仁,就是要親近仁德之人。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所有的一切財富、機遇,都要靠自己的付出,去爭取。所謂命自我做,福自我求。不要說我沒有錢,我不能付出,沒有錢,可以付出微笑,付出愛心。隻要你有善的付出,世界就會有感應,你就能夠得到善的報答,事業的機遇就會垂青於你。

愛迪生,世界最偉大的發明家,通用電氣公司的創立者。他一生有約兩千項創造發明,擁有白熾燈、留聲機、碳粒電話筒、電影放映機等一千多項發明專利權,被譽為光明之父現實中的普羅米修斯發明大王,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世界最偉大的發明家是如何誕生的?愛迪生8歲才開始上學念書,隻上了3個月,就因為遲鈍太笨而被學校退學,此後一直由母親教導。12歲時,他開始在從底特律到休倫港的新鐵路線上賣報紙。愛迪生15歲那年,有一件事情使他的生活發生了永久性的變化。18628月的一個早晨,愛迪生在大幹線鐵路上賣報時,突然發現一個3歲的孩子正站在鐵道中央拋石頭玩,此刻他後麵有節貨車在向他駛來,這孩子完全不知道自己處於險境。愛迪生見狀,急忙把報紙連同帽子扔在月台上,奮不顧身衝上去救出了孩子,但兩人都頭朝下摔到了尖銳的碎石上。他們摔得那樣狠,以至於碎石末都嵌進了肉裏。這個孩子叫吉米,孩子的父親名叫麥肯齊,是克利門斯山火車站站長。麥肯齊對愛迪生的救子之恩感激不盡,卻無以為報,所以邀請愛迪生住到他的家裏,並傳授給他電報技術。從此,愛迪生便和這個神秘的電的新世界發生了關係,踏上了科學的征途。

世界最偉大的發明家,通用電氣公司的創立者,誕生於一個小小的善念。小男孩遇到危險,僅僅是一個瞬間的事情,但就是這一個瞬間的善舉,成就了世界最偉大的發明家。如果沒有這個善念,電燈也許不會被發明,整個人類現在說不定現在還在摸黑啦。

心懷善念有多麽重要,我們不妨再來看另外一個例子。馬加爵是一個八零後,雲南大學生物專業大四的學生。2004213日晚他用石錘錘死了一個同學,拖入衣櫃裏麵。214日晚又用同樣的手法殺害一個同學,拖入衣櫃裏麵。215日又殺害一個同學,拖入衣櫃裏麵,又有一個同學來到他的宿舍,又被殺害拖入衣櫃裏麵。殺了四人後,馬加爵開始從昆明火車站出逃。2004315日晚上730分,馬加爵在海南三亞河西區落網。

事情的起因是一個牌局,邵瑞傑,馬加爵大學三年半最好的朋友,因為打牌與馬加爵發生口角,批評了馬加爵的為人,揭露他曾經嫖娼,於是招來殺身之禍。馬加爵供述:我跟邵瑞傑很好,邵還說我為人不好。我們那麽多年住在一起,我把邵當作朋友,真心的朋友也不多。想不到他們這樣說我的為人。我很絕望,我在雲南大學一個朋友也沒有……我把他當朋友,他這麽說我,我就恨他們。

一個這麽小的事情,導致馬加爵連殺四人。就馬加爵來說,家道貧困,生活非常壓抑,積累在心頭的怨恨太多,這些毒物因為一個偶然刺激,就形成了殺人的惡念。如果馬加爵在成長的過程中,得到過很多的愛和幫助,心頭沒有很多怨毒的積累,殺人事件不會輕易釀成。在馬加爵殺害四位同學以後,又有一位叫林風(音)的同學從走廊經過,因為這位林同學曾經給馬加爵買過一個饅頭,所以馬加爵放過了他。如果不是這一閃的善念,林同學被招呼進來,肯定又是拖進衣櫃。

所以一句惡的言語,值多少錢?在極端情況下,能因此把命送掉。一個善的饅頭,值多少錢?在極端情況下,能因此避免死亡。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善和惡,區別非常大。

從愛迪生和馬加爵的故事,我們就能體會到,心存善念有多麽重要。孩子從小充滿感恩,與人為善,一輩子的人生道路就會順暢得多,常常能夠逢凶化吉,鴻運高照。孩子如果從小孤僻、乖戾、惡毒,那麽成長的過程中遭遇挫折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怎麽樣讓孩子感恩、存善?

首先一條,絕對不能打孩子。孩子那麽小,肯定打你不贏,你如果動不動就動手,孩子的心裏就會充滿恐懼和怨恨。一顆充滿怨恨的心,怎麽可能釋放出善念和感恩出來呢?跟孩子講原則,可以沉默,可以威懾,但是絕對不能動粗。尊重孩子,孩子將來也會尊重你,並且也能被別人所尊重。

第二,要多表達對孩子的關愛。每天抱住孩子問一下,爸爸愛不愛寶寶?愛。那寶寶愛不愛爸爸?愛。愛這個詞是很有魔力的,你每天說,就自然會在行動中流露出來。

第三,家長要做孩子的表率,孝敬爺爺奶奶,善待親戚朋友。孩子耳濡目染,受到善的熏陶,自然就能善待他人。所以教善,也不是靠刻意去教的,而是靠行動熏陶的。

《弟子規》非常強調行動,泛愛眾不是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要付諸行動。但是我們知道,行動往往需要成本,需要付出代價,而每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關鍵是盡心。所謂福田心耕,隻要你盡心了,你會得到足夠的福報。

遠大的總裁張躍先生有一個經營信條,不要問訂單的把握有多大,要問我為客戶付出了多少。這是一句至理名言。企業在尋找訂單的過程中,如果刻意去行賄,去搞不正當競爭,往往不可持續。企業的使命,是提供客戶價值,這才是本分。所以張躍堅決要求客戶經理不能行賄,一旦發現就開除。不行賄幹什麽?盡心盡力創造客戶價值,盡心盡力為客戶服務,盡心盡力做好客戶的空調顧問。這是本分。行賄,喝酒桑拿什麽的,那不是我們的本分,去琢磨那個低級的東西,整個企業都會走到邪路上去。

當然,商業行為需要考慮利益,利益怎麽來?你不能老是去想,去追求,你去追求,往往越求越不來。利益的獲得,不是靠追求,而是靠感應。你用自己盡心盡力的付出,去感應客戶。

關於追求與感應,有哲人這樣詮釋:曾經有一個人為了得到美麗的蝴蝶,便買來一雙跑鞋、一隻網子,穿上運動服,追逐奔走了兩個小時,終於在氣喘籲籲、滿頭大汗中抓到幾隻。可是因為蝴蝶在網子裏恐懼、掙紮,絲毫沒有美麗可言。這就是追求。另一個人也喜歡蝴蝶,他買來了兩盆鮮花,放在窗台,然後靜靜地坐在沙發上品著香茗,望著蝴蝶翩翩而來,心情猶如吸蜜的蝶口。這就叫感應

追求是從自我的角度考慮,忽視了事物內在的微妙規律,所以常常事與願違。感應則從完善自我、奉獻自我出發,順應了天理,因而皆大歡喜。其實隻要你盡心盡力對客戶付出,利益是不言而喻的。完全用不著絲毫勉強。

抓住為客戶付出這個本分,就不會患得患失,因而能贏得客戶的尊敬。遠大的空調品質高,價格貴,有的客戶往往采取極端手段殺價,如果沒有過硬的心理素質,你就抵擋不住客戶的攻勢。但是如果自己的價值觀很明確,我守住本分,提供客戶價值,真心為客戶服務,如果殺價,我們的服務就不可持續,這就違背了遊戲規則。所以無論什麽情況,我們絕不行賄,絕不搞不正當競爭,哪怕丟掉訂單也絕不動容。這樣一來,客戶就調動不了你,最終乖乖按你的遊戲規則辦事。所以遠大三次被評為中國最受尊敬的企業,關鍵在於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

通過盡心付出、通過感應,而贏得客戶對產品品質和遊戲規則的認可,不要問訂單的把握有多大,要問我為客戶付出了多少,這是一種境界。從遠大的商業價值觀我們看到,盡心盡力行善付出,不僅和商業規則不矛盾,而且恰恰是商道的精髓。在商場上,不賺非分之錢,不做非分之想,盡心盡力行善付出,是唯一應該做的,而且是唯一可以做的。

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是整個《弟子規》的核心思想。就是以孝為統領,正德行善,立己立人。孩子處處與人為善,必定會贏得別人的尊敬,事業也一定能夠有成。

退一步說,我們教孩子,還能怎麽樣?孝順、恭敬、敬業、盡職、行善,我們已經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至於說,做到了這些,孩子卻依然不出息,事業依然沒有立起來,那我們也要把心態放寬。做到了這些,就夠了,我們隻能做這些,剩下的事情,等待上天的安排。這就是但行善事,莫問前程

我們對孩子太過於功利主義,要求孩子掙很多錢,往往得到的結果,不遂我們的心願。而我們一旦考慮功利,那麽在盡職行善的本分上,往往做得不夠。所以健康的心態,就是隻管行善,隻管盡職付出,不要去問結果,因為行善的每時每刻,就足夠我們享受每時每刻的快樂。

這就是幸福的人生。積善餘慶,自在隨緣。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編者述評:每個人來到世界,所擁有的資源都非常少,赤條條就來了。而且絕大多數人,都不是富貴之家。普通老百姓有一口飯吃,就把你生下來了。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那麽作為一個普通人,要在幾十年的人生經曆中脫穎而出,談何容易?別人也是人,一樣的四肢一樣的頭腦,你能付出的別人也能做,你憑什麽出人頭地?

靠強橫,靠勇敢,行嗎?短時間內有效,但是長期肯定不行。因為你強橫而獲得利益,別人怕了你,你會失去人心。

怎麽樣贏得人心?

答案很簡單。與人為善。

剛才我們舉了愛迪生的例子,類似的例子太多了。晚清首富胡雪岩,一個錢莊的學徒夥計,幹些倒尿壺之類的雜貨,朋友王有齡遇到困難,沒有進京的盤纏,胡雪岩資助了朋友500兩銀子。王有齡發跡之後,給了胡雪岩很多機會,胡雪岩的生意很快做大,從強手林立的商業競爭中脫穎而出。

就是說,一個人活在世界上想要出頭,光靠自己的拚命幹活,沒有用的。你能幹別人也能幹,你怎麽可能出頭?不管你怎麽努力,混個糊口,了不得了。

出人頭地,如果有貴人相助,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但貴人不缺錢,他為什麽助你?人心。他看重你的人,你的心,你的品德,你的良善。所以行善很重要。佛家講三世因果,善惡有報,勸說人們棄惡從善,這是極高的智慧。

一顆善良的心,我們隨時帶在身上,隨時可以派上用場,隨時可能給我們帶來好運。而且這個東西是任何金錢所不能夠替代。

那我們為什麽不把良善的品質教給孩子呢?我們不是愛孩子嗎?我們不是希望孩子有出息嗎?我們留錢給孩子,孩子未必守得住,留書給孩子,孩子未必喜歡讀。但我們把良善的品質留給孩子,一生管用!

這就是弟子規倡導泛愛眾,而親仁的理由。我們確實應該把這些東西都傳給孩子,養成孩子良善的性格,孩子會因此而獲得人生的幸福。因為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雄主 回複 悄悄話 支持,支持
堅持走自己的路,認真負責的堅持自己的觀點(不論錯與對)。最討厭那些思想,學術交流不成然後轉變為無賴型的人生攻擊。
有空玩玩 回複 悄悄話 Ding!得道多助!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