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破

因為老遊的出現,有了建立博客的念頭,謝謝老遊!
正文

法製觀念缺失 華人形象受損 ---《英中時報》

(2011-06-02 06:18:50) 下一個
2011年4月29日北安普敦郡丁姓華人在家遇害,一家四口全被利刃刺死,兩名遇害的女兒年僅18歲和11歲。該案嫌犯目前鎖定為52歲的中醫師杜安翔,現下仍下落不明;


2010年9日,北約克郡兩名殺害非法移民陳才關的華人凶手遭到警方逮捕,兩人因大麻生意糾紛殺害陳才關,將其拋屍河內;
2009年8月,紐卡斯爾兩名從事賭球生意的留學生在公寓遇害身亡,傳聞有黑幫涉足,案發現場慘不忍睹。
這些血腥離奇的凶案滿足人們獵奇窺探欲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侵蝕了英國華人的形象。在媒體的報道下,大麻、黑幫、賭博這些灰色的詞與英國華人聯係在了一起,成為華人印象的關鍵字,潛移默化了英國人的思維,而全體華人也不免受此波及,背負形象陰影。
血腥凶案抹黑華人形象
“通緝令!華商上門索命,四口之家無人生還!”5月4日,《每日郵報》在網站的顯著位置放上了這條新聞,驚悚的標題一掃王子大婚帶來的喜慶氣息。報道詳細講述了來龍去脈,記者同時還將一家四口以及凶犯的照片一並放出,十分吸引眼球,當天就登上了網站新聞關注排行榜。
北安普敦的滅門慘案登上《每日郵報》網站後,眾多網友紛紛留言,各抒己見,眾多評論中也有一些過激言論,折射出了英國人對中國人的種種偏見。
“又來了,又是這種外國人犯罪的新聞,我看都看膩了,每隔一陣子就有這樣的新聞出來,外國人做生意,犯了法,然後就一走了之。英國都要成為犯罪天堂了!”
“中國人還真是自傲,他們總是悶不作聲,自己解決問題。”
“我就知道,中國城很多人都受著剝削,從事著非法勾動,然而他們害怕受到暴力威脅,都不敢吭聲。”
或許正是因為內容過激,《每日郵報》目前已經關閉了這則新聞的留言係統,後續新聞一概無法評論。留在留言板上的58條評論多為善意,但其中夾雜的敵視情緒,猶如白紙上幾個墨點,讓人無法移開視線。帶著這些情緒,英國人難免對華人認知存在偏差,甚至刻意責難華人。
此案曝光不久,有一名華人網友在某知名留學生論壇發帖抱怨:“這個案件雖然真相出來了, 可是還是給我們這些在英國工作生活的中國人造成不少影響……一名英國同事就質問我,為什麽中國大陸人會那麽殘酷,怎麽可以一個人殺四個人,我都不知道怎麽 回答。”
帖子下麵的回複中也有不少網友表示,自己也經常碰到這種問題。一些英國人由於各種負麵新聞的影響,對中國人帶有偏見,一些人甚至認為華人多從事非 法生意,破壞英國治安。不管發覺與否,每個客居英國的華人都在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組構著華人的形象。然而建城難,毀城易,一人的非法行徑,猶如墨色水彩,給華人艱辛打造的光輝形象留下了星星點點的汙跡,難於在短期內消除。
移民形象不佳促英關緊大門對於英國老移民來說,近年來英政府的移民政策可謂是一年緊於一年,而2010年新舊內閣的交替更是正式宣告工黨13 年“寬鬆”移民政策的終結。持續低迷的經濟,不斷上漲的物價,居高不下的失業人數,英國政府開始將矛頭對準外來移民,而不佳的移民形象更是成為了壓垮移民 通道的最後一根稻草。
4月14日,英國首相卡梅倫發表了上任之後首個移民講話。他公開指責工黨“無管製”的移民政策,造成大量外來移民湧入,而這些移民英語能力不強,很多人不想甚至不願意融入社會,造成很多不快,甚至可以說分裂了原本統一的英國社會。卡梅倫給移民冠上的“分裂”罪名尚屬小兒科,《每日電訊》今年4月發表的一片文章則直斥未來移民增加了犯罪率,給英國治安帶來隱患。
“英國警方去年一共逮捕了91,000名外國犯罪者,接近2008年的兩倍。”文章末尾還引用了一名劍橋前官員的話:“外來移民的犯罪已經成為了英國社會的一大問題,隨著移民人口不斷增加,政府到了考慮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了。”
而今年二月一項大型調查也指出,較之美國、加拿大和西歐其他國家民眾來說,英國對外來移民最感擔憂,有四分之一的英國民眾都認為,移民問題是目前英國麵臨的最重大問題。調查顯示有59%的英國人認為太多非英國出生的人在本國生活,70%的人認為政府的移民管理很糟糕。在經濟不景氣和負麵宣傳的影響下,英國人對於移民的戒心越來越重,仿佛集體患上了“移民恐懼症”;英國政府更是以此為題,大刀闊斧削減移民。
山雨欲來風滿 樓,這個時刻曝光的華人滅門慘案難免又為移民形象抹上了灰色的一筆。一人的不法行徑,造成的負麵影響卻是由所有在英華人承擔,這個代價不可謂不嚴重。入鄉應隨俗 形象需愛護卡梅倫針對移民的講話雖有過激之嫌,但不少華人切實有“不融入社會”的通病,入鄉而不隨俗。兩國製度有別,法律不同,華人的一些特殊之道在中國或許能通天徹地,在英國這個法製國家往往卻是絕路一條。一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向記者表示,華人圈內的確有一小部分人為了賺錢不擇手段,從事不法生意,種植大麻、操縱賭球屢見不鮮。然而這些門門道道往往和黑幫有扯不清道不明的關係,為貪圖一時錢財卷入這些糾紛,其實並不理智。“不管從事天下什麽行業,講究的都是誠實守信,這才是通往富裕和成功最快的道路,旁門左道來錢容易,但是走得都不長久的,”這名人士向記者感歎道。
然而滅門慘案中的杜先生並非一開始就走向極端,何以英國法庭並沒有給他一個公道呢?記者就此問題谘詢了英中國際法律事務所的高級糾紛商議談判師李玲女士, 她向記者表示,就目前公布的糾紛案情來看,這個官司其實並沒有那麽複雜,在英國目前法律體係下,嫌犯杜安翔完全有可能拿回債務,並不至於要走上絕路。“他(嫌犯杜安翔)可以向法官申請凍結對方財產,還有很多其他方法可以討回這筆錢,丁家所謂的破產逃避法,其實也並不可行,有明確目的的財產轉移在兩年內都是可以追回來的,”李玲向記者說道。李玲女士跟記者提到,經濟糾紛案一般並不能短期解決,最快也要一年,所以當事人需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做好長期打算,而且要做好債款追不回來的心理準備。 在英國90%以上的經濟訴訟案都是通過調解解決的,但較之西方人,華人遇事更易衝動,麵對糾紛案不能很好控製情緒,這其實並不利於解決爭端。
在這個問題上,公民谘詢局(Citizen Advice Bureau)的顧問Chris Lee也持相同觀點。“華人雖然身在英國,但他們很多人對於英國法律並不了解,而是憑著自己固有的想法來詮釋法律,因此他們碰見一些體係上的差異也不能很好地適應,容易走極端。”
“很多華人不知道自己能夠享受什麽服務,也不知道去哪裏尋求幫助,其實有時候我們提供的幫助就是告訴他們要繞出來,此路已經不通了,”Chris Lee說道。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英國作為一個法製健全的國家,居民的生活受到完全的保障,在這樣的體係下,遵守“規矩”才是通向成功的捷徑。而天無絕人之路,困 難當前必定有解決之道,極端手段隻能逞一時之快,帶來的後患無窮無盡。英國華人同在異鄉,應積極融入社會,拒當孤獨“異客”,從一言一行塑造形象,相信如 此守得“規矩”華人必能一掃負麵陰影,成就正氣大方形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