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笑談
最近又在什麽報紙雜誌上看到對男女一生各有多少性伴侶的調查報告,以前就有好幾次看到過類似報道,都放過了他們,這回又卷土重來,我不能再饒了他們。這些可都是正規的研究機構,不知道他們具體怎麽得出的結論,但一般無非是先隨機發問卷調查,再作統計學處理,最後將結果公布於眾。如其中一個調查結果大概是男10.4,女4.6,即男人一生平均有性伴侶數約是女人的兩倍多點兒,各個調查結果大同小異,我們不妨四舍五入取個整數--- 男10:女5,這樣比較好說事兒。
我敢挑這茬兒是因為我學過統計學,想當年一次測驗,其中一題考的是某地計劃生育超生概率的試題,我開始沒下筆,一直撓頭皮,直到撓出血了還沒想出怎麽做,旁邊女同學刷刷刷就搞定了此題,見我還愣著,就半遮半掩放在桌麵上,我當然明白是什麽意思,平時我們不說話,全靠磁場感應,我當時隻需斜斜眼就能見到真諦,但我沒那麽做,我有我的道德底線(當然如果是男同學,我就會把底線放得很低),不能讓她看不起;最後我終於硬著流血的頭皮、挖空心思地把題作完了。現在早已記不清同桌的她的相貌,但那磁力還吸著心上的某個地方,這是題外話;到第二次上統計學課時,老師先是表揚了大部分同學努力學習獲得了好成績,然後說道,個別同學平時不用功,這回給了他個 -8分,因為他的答案是:超生的可能性為百分之 -8!滿堂一片哄笑。不過最終我還是在這種哄笑聲中畢業了,對付開頭提到的調查統計問題自然是遊刃有餘。
假設某一地區、或全世界的男女總數基本相等(本來就應該相等,上帝造人都是成雙造的,),而且男人的每個性伴侶都是女人(而不是其它動植物),同性戀由於數量少可忽略不計(即使計在內也不會影響男女間的比例),那麽我們可以看出,男人這邊每有一個女性伴侶,那麽女人那邊也同時應該有一個男性伴侶,男人這邊如果有10個性伴侶,那女人那邊也就有10個,而不可能隻有5個,因為如果男人這邊有10個而女人那邊隻有5個的話(算式:10 — 5 = 5),那男人的剩下的那5個性伴侶,是什麽東東?(自給自足不算,因為那是以自我為伴侶),總不能把《聊齋》裏的美眉也算進去吧。
為進一步說明,再做一典型假設,有10男10女(也可同時放大為各10億),其中一個男的特花,有10個性伴侶,其他9個男人均為處男;也就是說,隻有這10個女人都跟過此花男,他才有可能有10個性伴侶;如果算總平均數,10個男人總共有10個性伴侶,10個女人也總共有10個,平均每人1個,平均數總是相等的,隻是個體有差異而已。
調查問卷不可能發給全世界每一個人,或發給某一國家、地區所有的人,隻能發給部分人,用這部分人來代表所有人,統計學上是允許的,把這部分人叫做“樣本”,樣本越大就越能代表全體。就上例而言,如果調查問卷發給了這20個男女中的4男和4女,而這4男中包括這位花男時所得出的結論,和不包括這位花男時所得出的結論,當然會截然不同了,這在統計學中叫抽樣誤差。
這樣分析好像還不能圓滿解釋所有問題,比如,為什麽多次、而且是在不同時間、不同的國家或地區的調查,都得出了類似的結論呢?換句話說,為什麽那些“花男”多被抽中,而那些上好的處男卻很少被抽中呢?我絕對相信各調查機構的道德水準及專業水準,隻好補充解釋如下了,看看大家是否能接受。
男人一般都比較直接,在回答問卷時有一說一;社會又向著他們,所以顧忌也少;近年更已經不是“向著”的概念了,你看人家“豔照門”醜聞主角兒陳某某,在網上顯示了與幾位女星做愛時雄赳赳、昂昂起的照片後,名聲大噪,在有中國女人的所有地方都特受歡迎,比如一次他乘的飛機還沒到上海,女粉絲們已聚勢而待、甚至急不可耐了。所以男人在填表時,多寫幾個性伴侶,不僅有助於提高自信心,而且別人也沒法查證;萬一泄漏出去,搞不好還能名利雙收。而女人一般比較矜持和謹慎,估計填表時多數人會少寫幾個性伴侶,相對保持一份含蓄;但娛樂圈的靚女除外,她們還是要搏出位的,有意無意地讓身體最不見光的部位走光,通過私人資源大家共享而博得騷名;如“豔照門”的女主角兒之一張某某(屬被走光,竟因禍得福,始料未及),連韓寒到香港參加書展被問及最想見誰時,答的都是隻想見她,估計是看了她那麽多一絲不掛的照片裏的身體各種最細的細節後,很想看看她穿上衣冠時是什麽人樣;但女星們一般不會接到問詢表,再說人數也少,即使接到的話對調查結果也沒什麽影響。這樣分析起來,男人很可能會多填性伴侶數,而女人則會少填。
再有就是在填表的時候,填表者會思考怎樣才算是性伴侶,即性伴侶的定義怎麽界定。一夜情算不算?兩夜呢?幾夜才算?去紅燈區或美發廊算不算?做了哪些動作才算?或者那些動作做到什麽程度才算?這些都不太好鑒別和確定。男人情商低而性商高,隻要有“性”就會算作性伴侶,而女人往往以“情”來定奪,無情的男人,管你有沒有性,很可能都被省略不計了。這樣一來,男人的性伴侶數又會顯得多出一些。
現在我們就清楚了,男女各自的性伴侶平均數應該是基本相等的,調查結果之所以會不同,是由於抽樣誤差、男女在填表時的心態不同、以及對性伴侶概念的理解不同等等原因造成的。其實根本不用有我這麽深厚的統計學基礎,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既然是“伴侶”,就是一男伴一女,“性伴侶”就是一男一女既相伴又弄性,一來一往,豈有誰多誰少之理?
隻有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才可能出現男的性伴侶比女的性伴侶多。比如北朝鮮在戰爭後,男人死得差不多了,據說後來有不少中國誌願兵誌願留下,幫他們義務打完仗後又幫他們義務傳種繁殖,盡管如此男人還是不夠用,隻得允許一個男人可以擁有兩個以上女人;這個大家不要羨慕,餓漢不知飽漢撐,他們一直這樣撐下去,也很辛苦的。在印度和中國,男女人口比例也相差較大,但都是男多女少,如果調查男女的性伴侶多少的話,隻有可能女的多出或最多是男女相等,不太可能出現相反情況。
值得羨慕的倒是那些調查機構的工作人員,拿著工資,發發表收收卷,再公布個調查統計結果,糊弄糊弄上司和社會,又不用負什麽責任,生活得一定很愜意。但這種結果卻會造成不良影響,女人會認為我們男人比實際上還要花,不利於男女和諧共存;一旦這種有關多性伴侶的調查結果傳到中國,不僅不會起到道德提醒和抑製作用,反而會刺激我們比學趕幫的神經,從而引起攀比,加上又不需什麽經濟作基礎,我們肯定會不斷刷新吉尼斯紀錄,不知道還會不會由此創造出什麽其它人間奇跡來呢。
責任,全在那些調查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