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兒子的問題引發的回憶之一 :學吃虧

(2011-05-07 05:30:15) 下一個

兒子在美國高中寫作文,把我下鄉三年然後考上北大的一段經曆選做主題,向我提出了滿滿一頁紙的問題。我覺得一個在美國生美國長的90後,居然肯去了解母親在文革期間的一段經曆,實屬難得。而且這些問題對當年的百萬知青來說,是對往事難忘的回憶。於是一時心血來潮在文學城建了個博客,把兒子的問題帖了上去。兩三天後在忙得已經忘了此事的時候,一個朋友說在文學城看見這篇博文,覺得像是我寫的,並說文章列在48小時最受歡迎的文章第10位。得空後上網瞄了幾眼,48小時過後,文章不見了,但發現博客竟然還一直排在本周最受歡迎博客的第20位左右。這下好像欲罷不能了,因為看看前麵的博客,裏麵多有上百篇文章,僅以一篇帖子呆在這個位置,似乎對不起點擊的讀者。但對於一個在化學實驗室幹了20多年的理科學者來說,寫文實在不是我的強項,隻好勉為其難試一試吧。

兒子的問題確實是打開了塵封的記憶的大門。在回答他的問題的時候,曆曆往事浮上心頭。拜讀章詒和的《往事並不如煙》時最喜歡書標題,是的,有時往事並不如煙。有些往事,是終生難忘的記憶,是人生道路的轉折,是一生遵循的準則。

兒子的問題讓我憶起童年。想起童年,第一個想起的是外祖父,北京人叫姥爺。對我來說,後麵這個稱呼更親切一些。我從一出生就住在姥姥家,一直住到7歲上小學。作為孫輩在膝前的第一人,自然得到了比其他表姐和表弟表妹們更多的寵愛。由於父母都在科研單位工作,很忙,我小時候的周末多是和姥爺姥姥一起度過的,逛北海遊頤和園,在政協禮堂看演出,去新僑飯店吃西餐,還有去北戴河避暑,都是一輩子的美好記憶。但關於姥爺我最想說的是姥爺的一句讓我一直遵循的教誨。姥爺曾在國民黨政府中為官,後任曆屆全國政協委員,也算得上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愛國人士。數年前意外的在李敖的回憶錄中看到對姥爺的幾句充滿讚譽的描寫,在李敖那隻尖刻犀利的筆下能得此記錄,也從側麵見證了姥爺的為人。從小直至上研究生,得姥爺無數言傳身教,但有一段談話我至今記憶猶新。在我十幾歲時,姥爺對我和我的大表弟(他的長孫)說,“你們今後做人要學吃虧。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你們都冰雪聰明,什麽事一看就明白,不會吃虧。所以在與人與朋友相處中要學吃虧,這樣才能與別人很好相處。”這麽多年,姥爺的這一教導一直記在心上。大家經常感歎你的朋友怎麽那麽多呀,這大概真要感謝姥爺的家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凡婦 回複 悄悄話 我的老師說:吃虧就是便宜,不要爭。我一直努力遵守。也許我損失了一些小錢小財,但得到了心裏的平靜。平靜生活帶給我的快樂與喜悅是任何金錢都換不到的。

再說不與人爭的結果,往往會得到更多。因為沒想要什麽,意外的得到帶來的驚喜往往大於實際的價值。

你姥爺真是個有智慧的老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