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136)
2018 (330)
2019 (198)
2025 (1)
這次的新冠病毒的對應方法反應了各國的國民性,仔細觀察很有意思。
日本以其一貫的“匪夷所思”的方式表現著自己獨特的國民性。
(一)低調內斂
很少看到日本人大吵大鬧,無論公共還是個人事務,都盡量務實,不搞虛張聲勢的宣傳。比如我寫日本的變化係列,反應一些媒體不報道但在實際生活中已經默默執行的措施。他們的做法是盡量不打擾社會秩序,日常生活。讓人聯想起日本庭院的一池水不起波瀾。
即使在公主號作為第一艘帶病毒者靠岸的郵輪,日本人也沒怎麽嘩然,大家就是默默地等待政府的處理。媒體的報道也很少負麵,直到有一位傳染病專家醫生私自上船發現問題很大。政府道歉,專家也收回自己的指控(其實就是對護理人員的保護不夠)。
隻要不出大事,大家都喜歡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個維持低調的數字,就是這種心理的集中表現。當然為了表麵光,就得有內功,這就聯係到下一個特點。
(二)精細縝密
日本人做事確實事做到家的。就說大家極為吐糟的郵輪處理,我看到了幾個病例記錄,非常詳實。這些記錄肯定對後來的決策起到關鍵的作用。比如,他們從中國的數據和公主號的實例,得出無症狀病毒攜帶者占80%,重症率低,死亡率有明顯的年齡分層,這些都是在中國發表數字前就在日本的媒體中有所報道,所以日本沒有引起大規模恐慌。
我們看不到的數據肯定更加詳實,所以日本的對應策略是:不做不必要的檢查,輕症在家隔離,重症醫院收治。這樣避免了有限的檢查資源和醫療資源被低效率占用。我想這不但使確診數字看起來低,死亡數也控製到了低位。當然如果有群體傳染(這在日本也有,比如北海道的滑雪屋和大阪的大型演出,還有些養老設施),傳染數字是很難控製的,這就和安倍發表的國家級對策有關。
在考量國家級別的對策時,日本政府是極為慎重的,股票初次大跌了以後,基本可以肯定經濟下行不可避免,各種權衡之下,最後做出中小學放假(其實離春假也就一個星期?),和大型活動自肅,兩項決定。中小學放假使很多家長也不得不在家上班,整個社會運行速度下降。大型集會(具體到100人以上集會)自肅也何有意思。自肅雖然不是強製,但帶有強製的色彩。大家看到這個詞的時候,基本就打消了機會的念頭,如果有人牽頭,也會有理直氣壯的人來反對。
(三)自覺合群
日本的社會秩序不是靠強製,而是靠自覺來維持的。這和中國的自上而下的強製和美國的以法律治國都是不一樣的。剛才的“自肅”在中國可能就起不到什麽作用,可是日本人非常自覺。比如學校立刻把畢業典禮變成網上舉行,一些準備了半年多的社區活動取消,商業活動也都紛紛退票。當然也有不自覺的,但比例小,很紮眼,大家都唾棄之。
日本人很怕被孤立,這種無形的強製力比有人帶著袖標管理還管用。不僅個人,公司也重視自己的"社會地位",很多大公司在政府發布對策之前已經開始實行全體在家工作,時差通勤。這樣幾千幾萬的人就不再一起擠公共交通,地鐵電車的乘車率降下來很多。
其實不僅是災害時期,日本日常的社會也是這樣一個運行狀態,外鬆內緊,一直都有危機感,但危機來了又不是很恐慌。我以前說過,日本人的生死觀非常淡然,他們一直都把自己放在瀕死的狀態,所以死亡真正來臨的時候反而不那麽懼怕。美國人也是,有信仰的人視死如歸,並不懼怕。中國人非常世俗,對今世的眷戀是最大的,而且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跑過別人就是勝利。
日本社會這樣一個組織方式,使得社會的緊張感過強,幸福感較差,所以大家對小確幸(小小的幸福感)很珍惜。另外,日本因為太過和諧,不同的聲音很難聽到,所以麵臨巨大危機的時候,容易出現戰略性失誤,這在曆史上也是屢見不鮮的。但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性,能生存的都有是有道理的。
因為日本還有少數民族。
這種文化有利有弊,不利於變化,也不提倡批評社會,具有高度的宿命論思維。
這種文化的形成原因之一是曆史上不服的沒地方跑,被殺光,形成獨特的以等級為核心的文化。
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
樓下,既是單一民族國家, 又何來主要民族? 次要民族是啥民族?
》》唐西 發表評論於 2020-03-10 22:02:56
日本是一個單一民族國家,主要民族是大和民族,而且人口少,有優勢。
中國地大,人多,民族也多,曆來雜音多。麵對如此緊迫的疫情,別無選擇,隻有用高壓和強製的手段才能送溫神。
用別人的做法和體製,標準要求中國是不可取的。現在歐美同樣出現流行的疫情,大家的做法不同,但目標是一致的,盡快消滅病毒。
中國鄧小平的”貓”論又奏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