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鳥朝鳳是一部好片子,置景畫麵演員表演都很精致,讓我想起老電影那種親切樸實,不喧嘩的美。
農村傳統而不土氣,人物自然而有感性。師娘演得好,小天鳴,大天鳴都很讓人喜愛。師父更是支撐得起濃濃的筆墨,把導演想表達的都說出來。
但是看完依然有一個難解的結,也是我們中國文化人一直無法逾越的障礙,傳統如何保留。電影的答案很慘:讓它流逝。這也是很多中國傳統,手藝的悲慘結局。
從電影看,師父和天鳴對於嗩呐的傳承,更多是責任感榮譽感,而不是對這門手藝的喜愛鑽研創新。一門手藝經過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印記。任何事物不發展就意味著滅亡,不僅是傳統藝術,現代藝術也一樣。
大環境變了,有了新時髦的挑戰,把觀眾搶去,該怎麽做?電影給出的方法是:敵對抗爭,大打出手。這樣無疑是自掘墳墓。第一可以吸收現代元素,第二可以轉換角度,做少數受眾的精品。
再有就是嗩呐人過於關心自己的地位,受不受尊重。其實工匠的態度是我做得精益求精,提供給同樣理解我喜愛我的人,我的成果自然也被人尊重。而不是尊重在先。
對於傳統的承傳,日本做得很好。我看他們的出路就是提高水準,培養受眾(喜歡的人,精品從不缺乏喜愛者),勇於融入(日本把英文字母寫入漢子書法,簡直是融入的典範)。
中國做得好的是郭德綱。再怎麽痛惜相聲的逝去也沒有用,通過研究相聲研究觀眾,把相聲做活才是真正的傳承。老郭總說:先要活兒好,對得起觀眾的票錢。也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觀眾是衣食父母,我沒有什麽值得驕傲的。可他如今是相聲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