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和癌症作鬥爭 (三)

(2014-10-23 08:29:07) 下一個
2014-10-08 菠蘿 奴隸社會

序 (一諾):昨天的文章發出以後馬上收到一些家裏有癌症患者的讀者反饋。我們為提供了一些有價值的信息感到高興,同時也覺得應該盡快把剩餘的部分都發出來。今天繼續分享我清華生物係的師弟菠蘿寫的關於癌症的一係列文章的第三部分,回複 117 看前兩部分。菠蘿在美國博士畢業,現在在聖地亞哥做藥物研發。我們還沒有見過,不過以文如其人的標準,菠蘿童鞋肯定是頭腦清楚又風趣幽默的。大家自己看文章就知道了…

看完今天的內容,我要為菠蘿 ”找罵“ 的勇氣叫聲好,你呢?

(七):轉基因食物會導致癌症麽

“轉基因”絕對是近幾年在各個媒體出勤率最高的詞匯之一,所有能炒的都炒過了,所有能吵也都吵過了。我隻想負責任地說: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篇經得起推敲的高質量研究論文證明轉基因食物能致癌。網上盛傳的法國研究的大鼠吃轉基因食物致癌的文章,我專業的評語是:”扯蛋”。當然很欣慰地看到這種嘩眾取寵的垃圾論文已經被撤稿了(1):

官方:http://www.elsevier.com/about/press-releases/research-and-journals/elsevier-announces-article-retraction-from-journal-food-and-chemical-toxicology

中文QQ:http://news.qq.com/a/20131129/013670.htm

“轉基因食物完全無害”,本身就是一個在科學上無法證明的命題。即使它一直無害,保不齊100年後會不會有一個人因為轉基因而嗝屁了呢?

作為嚴謹的科學家,我們隻能說,在有人能證明它有害之前,它是無害的。作為不太嚴謹的科學家,我個人覺得轉基因有害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這個一方麵可以理解為自我安慰,因為我知道自己在美國長期吃各種轉基因食物,所以說美國人不吃轉基因的可以歇菜了。

科學家沒事搞轉基因幹嘛?一是為了省錢,二是為了賺錢。

我們這種無聊科學家,搞些轉基因農作物或者動物,無非是為了讓它們在生長中產生競爭優勢,要麽長得壯,要麽長得快,要麽多結果,要麽不被蟲咬。歸根到底,都是為了降低成本,喂飽更多人,這其實和以前袁隆平做人工選育水稻目的是一致的,隻不過隨著科學家對生物科學,尤其是基因重組技術理解的增加,我們終於可以不靠天吃飯,而自己能夠構造出更優良的動植物來賣錢。地球人口還在高速增長,在2040年左右預計將達到80億(2)。對食物的需求會翻一倍,如果沒有轉基因作物,隨著土地減少,人口增加,很多人吃不飽,到時候還有人在乎轉基因不轉基因麽?

大家談轉基因色變,但是到底什麽是轉基因,我估計除了被“二十一世紀是生物的世紀”忽悠進生物係的人之外,絕大多數人隻是憑空想象。

轉基因的本質是給細胞加入新的功能蛋白質,這些新蛋白質或許能促進生物體生長,或者能生產抗藥性等等,但是無論如何,它們隻是蛋白質。所以我們吃轉基因食物,就是吃了傳統食物+新蛋白質。那轉基因食物是否致病的爭論的本質就應該是新引入的蛋白質是否對人體有害。

我之所以覺得轉基因有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是因為這種新引入的蛋白質有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第一:人類還沒有掌握自己創造全新功能蛋白質的能力。轉基因引入的所謂新蛋白質,其實都是自然界存在的,隻是我們把生物體A的某種優勢蛋白,加入到生物體B中,讓B獲得這種特性。比如給牛轉基因,加上人的胰島素蛋白,這樣牛奶中就可以提取胰島素了,牛吧!既然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蛋白質,那麽轉基因蛋白就沒有理由比正常蛋白更有害。

第二:所有的蛋白質都是20種基本氨基酸構成的,在人的胃和小腸裏都會被蛋白酶分解成氨基酸而被吸收。所以無論蛋白質是啥轉基因的產物,最終被人體吸收的都是那麽20種氨基酸。紅燒轉基因熒光雙眼皮鯊魚和紅燒青藏高原純淨無汙染鯉魚,吃到肚子裏都是一樣的;麥當勞專供轉基因五彩玉米飯和黑土地五穀雜糧營養飯,吃到肚子裏也都是一樣的。

總而言之,而對於轉基因,大家大可不必談“轉”色變。我支持大家吃健康的食物,也尊重個人選擇,如果你真的怕轉基因,又能買到確定非轉基因的食品,那固然好。如果像我一樣,沒有條件也沒時間去鑒別每種食物是不是轉基因,不如放輕鬆一點,與其天天窩在網上看轉基因的新聞,不如出去跑跑步來得健康。

參考文獻:

1: http://www.elsevier.com/about/press-releases/research-and-journals/elsevier-announces-article-retraction-from-journal-food-and-chemical-toxicology

2: http://esa.un.org/wpp/unpp/panel_population.htm


(八):怎麽才能用上國外最新的抗癌藥

自從用上微信,最近常有人問:“菠蘿,我有個親戚得了XX癌,聽說美國有最新的藥XX,但是中國沒有賣,你有途徑能買到麽?”

這幾年是歐美新抗癌藥物研發的收獲季節,在臨床上有不少藥物取得了挺好的效果,給患者和家人帶來了希望。晚期肺癌,皮膚癌,前列腺癌,白血病等等都有了新的治療方法。但是99%的新抗癌藥都先在美國和歐洲上市,中國市場往往有幾年的滯後。所以對中國的病人來說怎麽買到隻在歐美出售的抗癌藥,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如果你爸是李剛,那我相信肯定會有神奇的辦法,我下麵說的隻是針對普通家庭在不違法的情況下的選擇。

首先要明確的是,抗癌藥在美國(多數歐洲國家)是處方藥,所以除去通過醫生之外,是沒有辦法能夠拿到的。對處方藥的控製在歐美非常嚴格,對待醫生沒有看到病人就開具處方藥的懲罰非常嚴重,會直接導致吊銷醫生執照。由於美國醫生的工資非常高,所以正常情況下是不會有人冒險做這件事情的。這和“高薪養廉”很相似,一方麵“高薪”,一方麵“嚴打”,保證大家守規矩。這也從根本上堵住了 “合法” 出售抗癌藥給中國的機會。

所以對剛開始的問題,抱歉,我沒有辦法買到。

那是不是就沒辦法了呢?也不是的,還是有一些其他途徑。

最簡單的處理是讓病人直接來美國(或者歐洲)。隻要來美國找到腫瘤科醫生,滿足條件後,就能用上最新的藥了。但是這個選擇有一個基本要求,就是病人身體要足夠好,能坐長途飛機和順利入關。 如果滿足了這個基本條件,來美國看病就有兩個選擇,第一是走 “正門”, 第二是走 “偏門”。 “正門” 是指直接聯係腫瘤醫院,讓它們出具邀請函,然後去簽證。這個選擇很安全,整個過程中會有美國醫院全程指導,很有保障。但是問題是需要大筆資金做保障。眾所周知,美國和歐洲的醫療是很貴的,完全靠著保險係統才讓大家都能看病。從中國來看病肯定是沒有保險的,所以醫院為了安全,往往需要病人支付一大筆的保證金,才會出具邀請函,這個數額不同醫院不同,但是對腫瘤科來說,上百萬人民幣是肯定的。“偏門” 就是冒充旅遊來美,然後在這邊以“低/無收入人群”看病,會省很多錢。在美國簽證政策放寬了以後,病人以及家屬可以用旅遊的名義來美國,這樣子就避開了讓醫院出具邀請函的步驟,因此不需要大額的前期保證。這個的問題是入關會有風險,如果被盤問,有被遣返的可能。我一方麵理解大家走“偏門”的原因,另外一方麵,這種行為對美國醫療係統和信用係統是巨大的損害,孰知每一個按照“低收入”來美國看病,然後在網上津津樂道的人,最終都由美國辛勤勞動的中產階級給你們買單?我支持大家持旅遊簽證來美,省去前期麻煩,但如果財力能承受,請盡量不要濫用“低保”這個福利。

如果因為種種原因,病人不能來美,還有辦法麽?還有一個辦法是去香港或者歐洲其他管製沒有這麽嚴格的地方購買。這是個巨大的市場,相信有很多人在做,萬事問Google或者百度就好。

最後一個辦法其實是我最想說,而大家往往不會直接想到的:在中國申請加入臨床試驗!由於中國市場巨大,現在最新的抗癌藥,在歐美批準以後甚至之前,都會開始在中國進行臨床試驗,以希望盡快在中國上市,這中間往往有1~3年的時間。這其實是一個巨大的 “免費醫療” 的機會。臨床試驗的參與者通常不需要繳納藥物的費用,而且還常常受到特別照顧,甚至有補貼。隻要找到新藥在中國臨床試驗的消息,就可以到相關醫院進行登記注冊,如果滿足要求,在中國就可以加入臨床試驗,比跑一趟人生地不熟的美國好多了。參與臨床試驗聽起來有點讓人擔心:我的親人是不是成了小白鼠呢? 不是的。傳統意義上,參與臨床試驗很大的風險是療效和劑量不準,藥物可能完全無效,或者即使有效但是不知道該用多少,用量太低沒效果,用量太高有毒性。但是抗癌新藥在中國開始的臨床試驗相對安全很多,因為同樣的藥在歐美已經通過了2期臨床試驗,醫生已經知道了療效,有效劑量,最大耐受劑量等等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參與臨床試驗,和藥物被證實批準後的治療幾乎沒有任何區別。對了,被師弟們提醒,參與臨床試驗還有一個嚴肅的風險:有一定概率(一般小於50%)被分到 “對照組”,而不是 “實驗組”。“對照組” 裏麵一般使用的是當下最好的治療方式,”實驗組” 裏麵用的才是新藥。臨床試驗一般是 “雙盲”,就是病人,醫生都不知道誰是 “對照組”,誰是 “實驗組”。所以參加臨床試驗和來美國接受治療,還是有區別的。

查閱臨床試驗的數據庫有以下幾個:

(1)北美臨床試驗注冊中心(ClincalTrials.gov)(http://clinicaltrials.gov/)

(2)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ChiCTR)(http://www.chictr.org/cn/proj/search.aspx)

(3)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臨床試驗注冊平台(International Clinical Trials Registry Platform,ICTRP) (http://apps.who.int/trialsearch/)

祝福大家都能用上新藥,早日讓癌症不再是絕症。


(九):中醫能治療癌症麽

上次寫了網絡上火爆的 “轉基因”,不出意料,收到不少討論,應接不暇,很有意思。我不禁感歎大眾邏輯思維的缺陷和媒體對人思維的操控效果。今天想再討論下另一個網絡熱門話題:“中醫”,基本就是繼續找罵的節奏。

先說明一下,這一期是我寫的係列裏麵最不 “科學” 的一次,裏麵充滿了我個人情感和個人價值觀,與 “科學家” 身份無關。

我從小身體孱弱,中藥湯吃了無數,西藥也吃了很多。所以個人作為優秀小白鼠,對中醫西醫都有豐富的第一手資料。扁桃體發炎的時候有時吃青黴素膠囊,也有時候喝板藍根衝劑,青黴素來得快,板藍根來得很慢,但是最後反正都好了。很多 “小毛病” 都是這樣,選中藥確實沒啥問題。

圖片說明:雙盲實驗,西醫證明一個藥物是否有效的基本實驗原則。

但是到了癌症這裏,西醫基本實現了壟斷,從放療,化療,靶點藥物,骨髓移植到最近火得不行的免疫治療,無一不是西醫的理論和實踐。

那麽中醫能治療癌症麽?作為普通群眾,我覺得答案應該是 “能”,畢竟在現實中確實有光吃中藥就穩定下來的癌症病人;但是作為被西方科學係統 “洗腦” 過的科學家,我又非常猶豫,因為我們並不知道病人 "如何/為什麽” 被中藥治好了。

中醫和西醫之爭,我覺得更多是哲學之爭,而非純粹科學之爭。中醫強調 “係統” 和 “經驗”,西醫強調 “對症” 和 “證據”。在西醫係統裏麵,你不僅需要治好病人,而且還要明確知道為什麽治好了,所以我們在藥廠一方麵開發藥物,一方麵拚命尋找和藥效相關的 “生物標記”(biomarker)。有一個能預測藥效的 “生物標記”,是很重要的,比如諾華最新的抗肺癌藥ZYKADIA‎,隻對ALK基因突變的病人才有用 (1)。在臨床試驗和目前進入市場後,隻有基因測序是ALK突變的病人才會使用ZYKADIA。

中醫則完全沒有這個 “困擾”,隻要治好了病人,即使100個裏麵隻治好了一兩個,我們就會說中藥有效!這是很多西方人不相信中醫,很多中國科學家近年來對中醫排斥的重要原因:中醫到底是拚運氣還是真科學?! 但是在癌症這件事情上,治愈率低不是根本問題。因為即使西方上市的抗癌藥,不用 “生物標記”,而用到不篩選的癌症病人身上,效果也是很差的。比如ZYKADIA用到所有肺癌病人身上,有效率不會超過3%(因為隻有4%左右肺癌病人有ALK突變,而ZYKADIA對70%左右ALK突變病人有效)。

其實,以往在 “生物標記” 被廣泛理解和應用之前,很多抗癌藥都過不了臨床試驗,因為這些試驗藥物對絕大多數(95%以上)病人都沒效果。現在美國的藥監局(FDA)正在聯合各大藥廠開展一個大項目:從以前 “失敗” 的藥物中淘金子 (2)。理由是雖然 “失敗” 的試驗藥物在大規模臨床試驗中對多數病人都沒啥效果,但是如果對其中有一個或者幾個病人有效,如果我們現在能用新的生物檢測技術,知道這一個或者幾個病人有什麽特別之處(基因突變,腫瘤代謝,表觀基因組學之類的),也許這些 “失敗” 的藥物就能煥發青春,被開發成隻針對有這類病人的 “特效藥”。

我覺得相似的道理,中醫治療癌症之所以不受大家待見,是因為它對絕大多數人都沒啥效果,但是如果能把 “生物標記” 的概念引入中醫,是不是能從一定程度上改變大家的觀點呢?還沒那麽簡單。因為中藥還有一個嚴重不符合西方科學觀的東西:靶點是未知的!西藥的 “生物標記” 絕大多數時候都和藥物的靶點直接相關,比如ZYKADIA直接針對的就是突變的ALK蛋白活性,這同時也是 “生物標記”。中藥就麻煩了,”調養五髒六腑” “增強身體機能” “促進代謝廢物排出”,說白了,就是 “綜合調理”。但是在西方科學家眼中,這簡直就是偽科學和民科。

我們之所以不知道中藥的靶點,是因為我們不知道中藥裏到底有什麽,特別是什麽是有效成分。一堆的草藥,動物屍體,糞便(不信啊,去查查 “夜明砂”)之類的東西煮在一起,誰知道裏麵到底啥是有效成分?別說中藥了,你知道 “小雞燉蘑菇” 裏麵啥是有效成分麽?

現在很多人嚐試用現代科學的方法分離中藥中的核心有效成分,可惜成功的很少,但是偶爾也有運氣好的,比如大名鼎鼎的 “青蒿素”,這種從中藥青蒿中提取的化合物對治瘧疾有奇效,在世界上救了幾百萬人,在2011年得到了號稱 “諾貝爾獎前傳”的 “拉斯克獎臨床醫學獎” (3)。我個人覺得如果中藥是 “單方”,提純化合物可能還有希望,如果是 “複方”,用現在的技術和理念,大家真可以洗洗睡了。可惜,中藥絕大多數都是複方。

目前,我覺得純靠中醫取代化療放療來治癌症風險太大,成功率不會超過1%。但是中醫作為西醫化療放療後的身體調理,可能比用西醫更好。西醫因為靶點太單一,要做全麵身體調理基本不可能的,這個時候,也許 “一鍋亂燉” 的中藥反而會好一些。

改變中醫在抗癌界地位的最終辦法還得是大規模臨床雙盲實驗,讓客觀效果說了算。這是不變的真理,對各種醫療辦法和技術都適用,無論你是東方醫學還是西方醫學,喜歡混沌還是單一。

最後說句不科學的幻想:最近兩年癌症研究領域的最大突破是臨床上免疫療法的成功,雖然目前還是早期,隻測試了很小部分病人,但是臨床實驗結果確實讓人鼓舞,比如在皮膚癌中的效果超越了現有的所有藥物,讓很多隻能活幾個月的病人多活了幾年 (4)! 我一直覺得中醫中很多藥強調的所謂 “係統調理”,也許靶點是在免疫係統?!如果是這樣,也許我們真有幸有一天在抗癌藥物領域看到中國傳統醫藥大發異彩了。

參考文獻:

1: Shaw A, et al. Ceritinib in ALK-Rearrang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2014;370(13):1189-97.

2: Cancer researchers revisit 'failed' clinical trials, Nature, 2013.http://www.nature.com/news/cancer-researchers-revisit-failed-clinical-trials-1.12835

3: Artemisinin: Discovery from the Chinese Herbal Garden, Cell. 2011 Sep 16;146(6):855-8.

4: http://www.medpagetoday.com/MeetingCoverage/ASCO/4615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