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葉冬眠

像深秋的楓葉,隨風飄零,在漫長的冬日裏品味往日...
正文

中國人把現實利益看得比家庭更重要?!

(2011-04-27 07:34:15) 下一個
送太太回國慶祝父母金婚,回家後頓時覺得沒了家的感覺。其實平時我也經常做飯,完全不是那種離了老婆就沒法生活的人。她在家時我們平常也是各自忙各自的,還時常搶新電腦,時不時還抱怨對方看電視聲音開的太大。現在一切都由我自己控製,可就是覺得不對勁,不知道該幹什麽好。
隨手打開電腦,在Google中不自覺的 敲了Family一詞,第一頁便跳出Wikipedia, 寫到A family is a group of people affiliated by consanguinity, affinity, or co-residence. 出於好奇,又翻開書架上的“辭海”對家庭的解釋是“由婚姻血緣或收養而產生的親屬間的共同生活組織”。大同小異,而中文更強調了共同生活。從文字中可見我們中華文化的家庭觀念更重視共同生活。
忽然想起不久前和她討論過的海外中國人和老外的家庭觀念的區別,結論似乎傾向於老外更有家庭觀念。於是,我感覺有必要把這個話題拿來和大家再討論一下。我們生活中各種渠道的信息表明,多數情況下,老外隻要家庭存在,就應該一起生活。如果因為某種原因家庭中夫妻一方要有一段較長時段的遷移,家庭應一起遷移。否則這個家庭破裂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即使他們有時是很友好的分手,並保持著好朋友的關係。至於老外夫妻一方為了另一方放棄自己工作的情況就更不用說了。在加拿大,如果夫妻一方工作遷移在50公裏以外而另一方為此放棄現有工作,則可以名正言順地得到失業保險。
總體來說相同的情況在我們中國人中也存在。然而,不同於老外的是我們身邊還有一種很普遍的現象,那就是夫妻長時期的分離生活而繼續保持著共同的“家庭”。有些老外很難理解這種家庭關係,聽了隻搖頭。或者他們覺得這種家庭有著難以克服的困難,很可憐。然而,現實情況是這類家庭的多數並沒有什麽大的困難,他們之所以長期分離,往往為的是得到更多更好的社會利益和資源,諸如子女教育,社會福利等等。
去年底出差回國了一趟,有機會見到了許多以前在國內生意上的朋友,他們現在可真是發了。沒想到他們中的多數都也把家移居了海外,而自己仍然在國內發展。每年“回家”度假一段時期。回來和老婆提起此事,她憤憤地說,“都是些什麽人,生意做大了 就把老婆支的遠遠的,自己可是自由了”。
我相信他們沒有一個人會承認那是他們把家人移民海外的目的。 他們幾乎都會說這樣做是為了這個家的未來。然而一個家庭的生命周期是多長?能有多少未來而需要現在如此大的犧牲?或許有人認為這是中國人奉獻精神的體現,但是否同時也說明許多中國人把現實利益看得比家庭更重要。
我並不想指責任何人,隻是覺得這些家庭中至少有一方為這個家犧牲得有點多。如果說他(她)們不認為自己是在犧牲自己的家庭生活,那麽他(她)們的家庭觀念或家庭生活就有問題,起碼按辭海對家庭的定義來說如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