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潘金蓮被要爭幸福了

(2011-04-13 09:56:57) 下一個

 

潘金蓮被要爭幸福了

莊冬

老中現在的網絡中文實在是高!特別是這個“被”字被用的出神入畫,咱一直想用也沒機會,剛剛看到有人說“潘金蓮的故事是古時候女人要爭幸福”就發現機會啦!

而且好象大概“潘金蓮的故事是古時候女人要爭幸福”這個說法還是挺有一定的市場滴,因此咱就寫一個帖子叫《潘金蓮被要爭幸福了》。

潘金蓮的故事大家是熟悉的,如果不是因為《金瓶梅》也是因為《水滸》,反正兩個來源也差不多。

那麽“潘金蓮的故事是古時候女人要爭幸福”嗎?

咱以為不是,咱以為這樣說是強加於人,所以咱說“潘金蓮被要爭幸福了”。下麵咱就說說咱的理由。

咱不說宋朝的時候有沒有“幸福”概念,因為即便是今天的中國人又有幾個知道啥是“幸福”呢?唉,其實都別說中國人了,就是民主自由先進的美國人又有幾個知道啥是“幸福”呢?

因為咱不說潘金蓮知道不知道“幸福”概念,就算“潘金蓮的故事是古時候女人要爭幸福”那也是一個巴掌拍不響嘛!

那麽,“潘金蓮的故事是古時候女人要爭幸福”裏的跟潘金蓮的那一個巴掌拍響了的另一個巴掌是誰的巴掌呢?

咱猜大家一定會異口同聲地說:西門慶的巴掌!

這樣一來呢,咱們是不是就也可以說“潘金蓮的故事是古時候男人要爭幸福”呢?具體地說就是“潘金蓮的故事是古時候一個叫西門慶的男人要爭幸福”?

與其說是潘金蓮的故事是古時候女人要爭幸福,不如說潘金蓮的故事是古時候男人要爭幸福,因為如果沒有西門慶這個古時候的男人要爭幸福的話,潘金蓮的故事就無從談起,或者說古時候一個叫西門慶的男人要爭幸福是潘金蓮的故事的根源,至少也是起源。反正不管三七二十一,西門慶的巴掌也比潘金蓮的巴掌大。

當然啦,武大郎這個古時候的男人要爭幸福:“缺乏自知之明”地娶了“精通琴棋書(畫?)的女知識份子潘金蓮小姐”也是潘金蓮的故事的根源或起源之一。

至於道德觀倫理價值觀社會曆史文化民族男女平等這些大概念跟“幸福”一樣,咱也就不說啦。

總之,“潘金蓮的故事是古時候女人要爭幸福”和“潘金蓮的故事是古時候男人要爭幸福”這兩個說法裏,咱以為還是後一個要比前一個更準確那麽一點點。

所以,如果一定非要說“潘金蓮的故事是古時候女人要爭幸福”不可的話,咱以為那也應該是說“潘金蓮的故事是古時候女人被要爭幸福”更準確一點。

當然啦,潘金蓮這個古時候女人自己的個人的獨立思考的也是要爭幸福滴,隻是她的智力和體力還有財力實在是小的可憐微不足道,因此她的“要爭幸福”就隻能是以被西門慶“要爭幸福”的形式和目的出現啦。

特別好玩兒的是武大郎“把潘金蓮當作“行貨”也就是東西,而不是有意誌的人”也被拿來說事兒。還有揮一揮手說“王婆是罪魁。背後黑手很重要,可解讀當代政治,或理解現在的政治”等等等等。

這就實在是不由咱不說幾句政治,咱以為拿“有意誌的人”這個概念說事兒實在是關公戰秦瓊。宋朝時候的人應該不知道“有意誌的人”這個概念。那時的西方人恐怕也不知道“有意誌的人”這個概念,而且還是女的“有意誌的人”的概念。那時西方都沒有女的“有意誌的人”的概念,拿這個來要求武大郎就實在是冤枉啦,比豆餓都遠望,不僅在時間上遠望好幾百年,而且在空間上也遠望好幾萬公裏哪!

好多年了,在一些中國人看來,現在的“幸福”概念似乎包括“民主”,其實是美式兒“民主”,也就是“投票”,因此她們“要爭幸福”。可惜的是她們的智力和體力還有財力實在是小的可憐微不足道,因此她們的“要爭幸福”就隻能是以被美國“要爭幸福”的形式和目的出現啦。

所以,在“要爭民主幸福”這件事情上,這些中國人是現代的潘金蓮,這些現代的潘金蓮是被“要爭民主幸福”,而美國是現代的西門慶。

這些現代的潘金蓮認為中共是現代的武大郎。既然說到這裏就說全了,美國的各種智囊就是王婆婆。可是,那現代的西門慶為什麽不殺現代的武大郎呢?

那是因為現代的武大郎也有一個弟弟叫武鬆---中國人民解放軍,可惜的是現代的西門慶打不過現代的武鬆。也許現代的西門慶不是打不過現代的武鬆,反正他們在朝鮮過過招兒,總之結果不那麽理想就是啦。

這就實在是又不由咱不想起毛主席對尼克鬆說的中國女人多可以給美國幾千萬的故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