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的政改舌苔:空空蕩蕩
亞當之果
看完溫家寶記者招待會後,心中良久不能平靜,除了溫家寶在我等心中黨內改革派的形象徹底破產了以外,對中共的最後一絲奢望也蕩然無存。
會前,雖然關於溫家寶的種種傳聞,家族腐敗也好,做秀也罷,也多有聽說或從牆外看到,相關報道或揭密弄得有鼻子有眼,不由你不信。但內心還是報著一種善意說服自己,以為那些說法,或是政敵的構陷,或是敵對勢力的誣蔑,或是誇大的謠傳。他多次談及普世價值,政治改革,不是做秀,而是良知的湧動,自去年深圳談政改之後,黨報的囂張以及他的突然緘默,也為我們描述了一個令人心驚的黨內鬥爭氛圍。我們認為,他是無奈的,溫家寶之於中國,仍然是民主的一線希望。
及至茉莉花革命興起,有人呼籲以溫家寶記者會上談政改為號,推舉溫為領袖,將革命引向新階段,很多人精神為之一振的同時,也為他捏把汗。不知受此影響,他還能不能談及政改。等到CNN記者提到政改話題時,全世界都瞪大的眼睛,看溫家寶怎麽說。
但看過昨天的記者會後,反複咀嚼他談及政治改革的言論,越品越不是味,他哪裏是改革領袖,根本就是一個會說漂亮話的戲子。他的言辭,證實了他的“影帝”身份。這是我們不得不麵對的事實。
一、空論政改的中學教員與推卸責任的大國總理
[溫家寶]我認為改革是曆史永恒的主題。政治體製改革與經濟體製改革應該協調推進,這是因為世界上一切事物不會是亙古不變的,如將不盡,與古為新。隻有不斷地改革,黨和國家才會充滿生機和活力。 [2011-03-14 11:41:22]
點評:近乎於陳詞亂調了,說了等於沒說。沒什麽新意,至少共產黨一直是這麽說的和做的,做的夠不夠是另一個問題。在如此重要的中外記者會上,一個大國總理拿出中學政治教員的水平,實在是讓身為該國國民的我,不好意思。
[溫家寶]第二,政治體製改革是經濟體製改革的保障。沒有政治體製改革,經濟體製改革不可能成功,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有失去的危險。 [2011-03-14 11:41:41]
點評:這也是陳詞亂調了。但溫家寶不止一次地強調這一點,已經引起外界的部分反感。有論者說,他這段話的意思,是拿政治改革來當擋箭牌,推卸責任,其實並不是強調政治改革的重要性,而是在把經濟發展中的失誤甚至失敗,歸罪於他人。是不是這樣的,諸君自己品味。我原先是不信這種觀點的,以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對照溫執政以來社會越來越潰敗的現實,又不能不由得傾向於這種分析。
二、行政體製改革也可以反腐,為何不做?
[溫家寶]第三,當前,我以為最大的危險在於腐敗。而消除腐敗的土壤還在於改革製度和體製。我深知國之命在人心,解決人民的怨氣,實現人民的願望就必須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和監督政府。 [2011-03-14 11:42:42]
點評:仔細檢索了一下,從2003年溫家寶的第一個記者會開始,他就強調“接受群眾和輿論的監督”。此後,這一點一直貫穿他政改談話的始終。以前我深信他是認真的。但今天仔細想了想,溫家寶執政以來,具體搞了哪些製度“讓人民批評和監督政府”?除了一個虎頭蛇尾的“政務信息公開”外,製度建設乏善可陳,社會治理大為倒退,因言治罪死灰複燃,文字獄大興其道,可說是六四以來最為黑暗的時刻。執政第9個年頭了,身為一國總理,如此承諾隻留於口頭,具體行動上卻失信於民。別人說他做秀,也就不奇怪了。
其實這一點與政治改革關係不大,因為他說的是“讓人民批評和監督政府” ,而不是“讓人民批評和監督黨”,屬於典型的行政體製改革範圍。溫曾以“九死不悔”的表態獲讚於媒體,又以民主改革形象示人,在改革方麵,應當是以見鏠插針、滴水穿石的功夫傾力而為。政府歸他管,他不搞,其他8個人也不好越俎代庖;他要搞,其他8個也不好橫加幹涉。很多方麵,包括反腐機製建設,完全可以以行政改革之名有效推進,但他實際又做了什麽呢?
拿官員財產公開來說,溫家寶是中央政府總理,讓黨員公開財產,可能他力不從心。但正如一些批評者所言,讓各地政府首腦及中央部門官員公布,總是他可以要求的吧。不能全部搞,先搞試點也可以啊。搞不了地方,國務院內部搞搞總可以吧。國務院李王回張等副總理反對,你的辦公室總可以搞搞吧。實在秘書們反對,你家裏總可以搞一下。現在外麵議論那麽大,為什麽刻意回避?溫家寶那麽在意自己的形象,如果自身是清廉的,一定會想法設法消除外界對他家族腐敗問題的質疑。最好的辦法,就是公開自己及家屬的財產。可他就是不公開。這一點很讓人不解。
有評論說,“他說別人腐敗,其實他就是腐敗集團的總頭子。”起先以為這是毛左們的造謠。現在看來,不是總頭子,也大概是大頭目了。否則,他為何屢樹清廉形象而不得,大概這一點是無論如何樹不起來的。所以他隻有樹民主改革的旗號了。
三、九年民生,弄成了民不聊生
[溫家寶]第四,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也是社會穩定的基礎。我們不僅要實現收入分配的公平,逐步減少分配收入差距擴大的現象。而且要解決教育、醫療等資源分配的不公,讓人民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而做到所有這一些,都必須推進經濟體製改革和政治體製改革[2011-03-14 11:44:47]
點評:這幾句話,也幾乎是中學政治課本上的。搞民生,讓人民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從胡溫上台就開始喊。結果呢,民生弄成了民不聊生,公平弄成了公然平地,正義弄成了正在起義。教育成了產業,連人大代表都居然喊出農村孩子不要上大學的荒唐言論。醫療也成了產業,老百姓看病的一部分錢,據說就買了溫家宏處理醫療垃圾的單。更不用說房價了,九年來年年調控,越調越漲。連老百姓都說,“不怕開發商耍混,就怕溫總理調控”。
四、“民眾素質低不能搞民主”的另一種表達
[溫家寶]第五,要給每個人以受教育的機會,充分發揮人的獨立思維和創造精神。因為隻有人民有積極性,我們的改革和建設才有堅實的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也是民主的真正含義。我們已經在縣和不設區的市實行人民代表的直接選舉,在村一級實行村民自治製度,在市以上以至中央,我們還實行的是間接選舉。我們在中央委員會的選舉當中實行了差額選舉。 [2011-03-14 11:48:56]
點評:溫說得最出彩的話,也是最反映內心深層真實想法的話。我一開始聽到,以及初讀時,也被感動了。但越讀越不對對勁,最後終於讀懂了。“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也是民主的真正含義。”這句話看似跟前麵沒有多大關係,其實大有勾連。其實他前麵那些話,表麵上是談教育的權利,其實不過是一種包裝,他的中心意思,還是中國人受教育不夠,素質不高,不能搞民主的意思。
類似的觀點他其實早就表述過, 2003年11月23日,溫家寶在美國回答華盛頓郵報記者問時說:“我們在縣、鄉和不設區的市實行的是普選人民代表。在省和設區的市以至中央,實行間接選舉。為什麽這樣做?因為中國很大,人口很多,經濟不發達,發展又不平衡,在現階段不可能在高層開展直接選舉,條件還不成熟,首先文化素質就不夠。”當時這個說法受到了海內外的批評,於是他學聰明了。上次跟學生談民主時,也是先談讀書。這次又是先說受教育的機會,好象是在談一個權利,其實在變相表達在他看來“民眾素質低不能搞民主”的觀點。
五、是誰 “需要一個過程”,才能“相信群眾”?
[溫家寶]我一直認為,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是要相信群眾能管好一個村,也能管好一個鄉,也能管好一個縣,這需要一個過程。 [2011-03-14 11:49:15]
點評:這一句裏有點新意。越讀越不能不佩服溫家寶的確是個言論高手。初讀這句話時,我們會有溫家寶相信群眾能管理好自己這個基本感覺。“但是要相信群眾能管好……這需要一個過程”這句話裏沒有主語,應該是他有意隱去的。顯然,他要表達的是,“有一些人”還不能像他一樣“相信群眾”,需要給那些人一個過程。如果加上主語,就比較明確了,即“但是要那些人相信群眾能管好一個村,……這需要一個過程”。
這就是溫的高明之處。哪些人?當然是指胡錦濤等人了。溫如此煞費苦心,字斟句酌、含沙射影地把不相信群眾的責任,歸到了胡錦濤等他們的身上。這就是溫這句話的最大新意。
六、 “黨的領導”很滑頭:點了題,也撇清了自己
[溫家寶]在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推進政治體製改革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有穩定的、和諧的社會環境,在黨的領導下有序地進行。謝謝。 [2011-03-14 11:50:09]
點評:最後點題了。要“黨的領導”,這個關鍵點一下子把溫家寶自己與那些要推舉溫家寶做“中國茉莉花革命”領袖的呼籲,撇得一幹二淨。再加上他前麵以中國特殊論來談中東革命,婉拒茉莉花的言論,我們可以基本判定:溫家寶這次談政改,還是隻想得民主改革派的名頭,不想沾民主運動的包。
總之,溫家寶這次談話,除了費盡心思地影射別人外,核心基調其實與吳邦國的“不搞”說法沒有本質的區別。巧言令色,空洞無物,根本就是為了說政改而說政改,給自己貼標簽的用意太濃。他亮出了自己的舌苔,空空蕩蕩之外,假如有物,也隻剩下虛偽了。
政改最終淪為個人秀,民族大義最終被玩弄,對於溫,對於中共,我是徹底死了心了,也終於理解了為什麽很多人要“茉莉花革命”而不要“茉莉花改良”了。政客們如此微言空義地糟蹋改革,也難怪民眾們心寒了。
[亞當之果 2011年3月15日]
來稿照登 轉載請注明出處Wednesday, March 16, 2011
來源:[http://www.guancha.org]《觀察》文稿,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