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寫龍談

兵者,國之大事也;兵者,凶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個人資料
ych2000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轉型期中國軍隊要做哪些戰略準備

(2015-10-28 18:37:36) 下一個

轉型期中國軍隊要做哪些戰略準備

來源:國防部網-國防參考 作者:王曉輝

摘要:從我軍深化改革的目標任務看,不僅要改體製,而且要動結構,還要定製度。因此,建立科學高效的領導管理體製,軍政軍令分開,高級領率機關進行結構調整與優化,實行作戰指揮與領導管理兩條線十分緊迫。

2015年9月3日舉行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已經成為國內外、軍內外高度關注的熱點話題,也將中國軍隊變革推向了一個新的起點。

勢在必行,呼之欲出——

建立戰區聯合作戰指揮體製

進入21世紀以來,信息化戰爭形態加速演變,一體化聯合作戰成為當前世界強軍的主要作戰形式。

一體化聯合作戰,具有作戰力量多元一體、戰場空間多維一體、信息係統多類一體、對抗行動多樣一體的獨有特征。顯然,要打贏這樣的一體化聯合作戰,其關鍵是要有上下暢通、指揮統一、實現多方力量聚合的一體化聯合作戰指揮體製。

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多輪裁軍與精簡整編,中國軍隊在領導指揮體製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著一些突出的矛盾與問題,製約與影響了中國軍隊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的戰鬥力建設。

比如,中國軍隊現行的指揮體製,不僅存在著指揮層級多、指揮鏈條長的問題,更存在著聯合指揮難、聯合訓練難、聯合保障難的突出問題。一個大戰區,平時要組織戰區內駐有的陸、海、空和二炮等作戰部隊進行聯合訓練,其中的協調難度很大,更不用說在戰時進行聯合指揮諸軍兵種作戰。

從根子上講,中國軍隊現行的指揮體製,是在機械化戰爭背景下所建立的模式,已不能適應信息化戰爭所要求的“扁平網狀”的聯合作戰指揮需求。

習主席主持中央軍委工作以來,對於我軍指揮體製上存在的問題,做出過諸多深刻論述,強調“聯合作戰指揮體製是重中之重”,督促全軍“要有緊迫感,不能久拖不決”。

因此,中國軍隊現在就要按照習主席的有關指示,以“聯合作戰”為樞紐,實現“三聯”(聯合作戰指揮、聯合訓練、聯合保障)。以“聯合作戰”為推手,帶動中國軍隊管理體製創新。其中,在建立一體化聯合作戰指揮體製中,醞釀已久的戰區聯合作戰指揮體製的建立,勢在必行,呼之欲出。

建國後中國曆次裁軍情況

戰區聯合指揮體製建立後,主要擔負兩大職能:一是平時專事訓練,根據各戰區麵對的戰略方向以及承擔的作戰任務,由其負責對戰區內諸軍兵種作戰力量進行聯合訓練。二是戰時專職指揮,由其在戰時統一指揮戰區內所有作戰力量進行一體化聯合作戰。

軍政軍令分開,高級領率機關結構調整——

建立科學高效領導管理體製

當今世界主要軍事大國,在領導指揮體製上,有的采取軍令軍政分開的模式,有的采取混合模式。

美軍采取的是軍令軍政分開的模式,即指揮打仗與平時養兵分開。管指揮打仗的,不管軍兵種建設等事項;管養兵的,不參與戰時作戰指揮。如美軍高層領導管理體製即軍政係統,主要職能是“養兵”,由總統和國防部長通過軍種部統管軍隊建設,包括製定國防政策、國防預算、兵力規劃,負責部隊的行政管理、戰備訓練、武器裝備采購等。

而俄軍目前采取的是適度分權的軍政軍令混合模式。一方麵是各軍種和其他機構所掌握的作戰指揮權向聯合作戰指揮機構——戰略司令部轉移,另一方麵是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如總參謀部)所掌管的軍事行政職能向軍種和其他機構轉移。

當前,我軍領導指揮體製采取的是軍政軍令合一的模式。因國情、軍情等方麵的不同,究竟哪種模式更合理,並無一定之規。隻要是能實現指揮迅捷靈便、領導管理科學高效多能、作戰保障有力的模式,都是好模式、好體製。

我軍領導指揮體製目前也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比如,指揮機構臃腫,指揮機構內部設置不合理、部門間職能交叉嚴重,且多數部門都是負責平時的訓練、管理和保障的機構。

因此,長期以來,我軍領導指揮體製上存在著兩大短板:一是領兵打仗的指揮職能弱化,二是對全軍建設與發展的戰略管理能力弱化。這與構建信息化戰爭所要求的“扁平網狀”聯合作戰指揮體製的要求,還有不少差距,也直接製約與影響了對國防和軍隊建設實施科學的領導管理。

習主席明確指出,“國防和軍隊改革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區,要解決的大都是長期積累的體製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推進起來確實不容易”。

從我軍深化改革的目標任務看,不僅要改體製,而且要動結構,還要定製度。因此,建立科學高效的領導管理體製,軍政軍令分開,高級領率機關進行結構調整與優化,實行作戰指揮與領導管理兩條線十分緊迫。

為此,陸、海、空與二炮等諸軍兵種可探索脫離作戰指揮鏈,建立各自軍種部,主要擔負軍兵種平時建設與管理職能;在戰時,則向各戰區聯合指揮機構提供合格的部隊及各種戰鬥支援。

騰籠換鳥,體量瘦身——

裁減老舊裝備與非戰鬥人員,編強作戰部隊

當前,中國軍隊建設正沿著信息化與機械化複合式發展道路加速發展。但我們也要看到,中國軍隊武器裝備總體水平與世界主要軍事強國相比,仍然存在著不少差距:即保持著以二代裝備為主、三代先進裝備為骨幹的武器裝備體係,這就意味著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中仍然存在著不少老舊裝備,亟須淘換。

再次,當前中國軍隊在數量規模上存在的一個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陸、海、空與二炮諸軍兵種比例不合理,作戰部隊與非作戰部隊比例不合理,戰鬥人員與非戰鬥人員比例不合理,最終帶來了官兵比例不合理。

習主席明確要求限期壓縮老舊裝備數量,為新型作戰力量“騰籠換鳥”。這就要求以編強作戰部隊為重點,通過裁、減、並等方法,將老舊裝備盡快淘換下去,將相當數量的非戰鬥人員移出軍隊編製序列,從而把空餘出來的編製員額與省下來的國防經費,用於編強作戰部隊,購置新型武器裝備,推動部隊編成向充實、合成、多能、靈活方向發展,尤其是大力加強海空軍建設,改善軍種比例,並建立起科學合理的戰鬥人員與非戰鬥人員比例,增強中國軍隊戰鬥力。

(作者王曉輝為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副主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