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寫龍談

兵者,國之大事也;兵者,凶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個人資料
ych2000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孫建國副總參謀長在香格裏拉對話會上的發言(全文)

(2015-05-31 14:49:31) 下一個

2015年5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孫建國在新加坡舉行的第14屆香格裏拉對話會上發表演講。

2015年5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孫建國在新加坡舉行的第14屆香格裏拉對話會上發表演講。

[新華網] 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孫建國31日在第十四屆香格裏拉對話會上發表題為《攜手同護和平共建安全亞太》的發言。全文如下:

攜手同護和平 共建安全亞太

--孫建國副總參謀長在第十四屆香格裏拉對話會上的發言

奇普曼博士,女士們、先生們:

首先,讓我們對為亞洲和平與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李光耀先生表示深切的懷念,感謝主辦方邀請我和我的同事出席本次會議。在這裏,我願向大家介紹中國維護和平與安全的政策理念、實踐作為和倡議主張,回答大家提出的問題。

一、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致力於促進地區和世界的繁榮穩定。人類隻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中國的發展壯大,帶給世界各國的是重大機遇和共同繁榮,是正能量。

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理念,給出了人類和平發展的中國方略。當今時代,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社會信息化、文明多樣化持續推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興衰相伴、安危與共,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鮮明特征。早在2012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基於對人類未來命運的深邃思考,鄭重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理念。在今年3月份博鼇亞洲論壇上,進一步倡議各國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要實現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要堅持不同文明兼容並蓄、交流互鑒,這是超越民族國家和意識形態的“全球觀”,是推動世界邁向持久和平和共同繁榮的創新理念,是攜手建設人類美好家園的中國智慧。

中國致力於推進合作共贏,構建順應各國安全和發展需求的新型國際關係。以合作取代對抗,以共贏取代零和,是對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的繼承和弘揚,也是實現和平發展的必由之路。時代在前進,我們不能身體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過去,停留在殖民擴張的舊時代,停留在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內。應把實現合作共贏作為國際間交往的根本目標,堅持求同存異、聚同化異,以合作求和平、謀發展、促安全,在追求自身安全時考慮他方安全,在尋求自身發展時促進共同發展。

中國堅持實現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走共建、共享、共贏的安全之路。當今世界,安全的內涵和外延更加豐富,時空領域更加寬廣,各種因素更加複雜交織。沒有一個國家能實現脫離共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不可能有建立在其他國家不安全基礎上的絕對安全。應當通過對話協商與和平談判妥善解決矛盾分歧,在維護自身安全時兼顧各方安全關切;通盤考慮安全問題的曆史經緯和現實因素,統籌維護傳統與非傳統領域安全;堅持發展和安全並重,倡導結伴不結盟,構建不設假想敵、不針對第三方、更富包容性和建設性的夥伴關係,以可持續發展促進可持續安全。

中國奉行正確的義利觀,處理國際事務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樹道義。堅持弘義融利的理念,力所能及向他國提供幫助,彼此做可靠朋友和真誠夥伴;堅持客觀公正的立場,努力在國際事務中發揮建設性作用,不依附、不屈從於任何外部勢力;堅持開放包容的心態,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社會製度和發展道路,鼓勵不同文明彼此包容互鑒,共同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貢獻。

二、中國積極履行國際責任和義務,在維護世界和地區安全穩定中發揮建設性作用。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負責任的大國,中國積極開展國際安全合作,努力營造和平穩定、發展繁榮的周邊環境,為解決全球各種問題和挑戰提供公共安全產品,發揮獨特作用。

一是履行大國國際義務,積極參加聯合國框架下的行動任務。1990年以來,中國軍隊派出3萬餘名官兵,參加了24項聯合國維和行動,今年還向南蘇丹派遣了700人的步兵營,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出兵最多的國家。根據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授權,自2008年以來派出20批59艘次艦船赴亞丁灣、索馬裏海域,已為近6千艘船隻護航,其中一半是外國船隻。響應聯合國安理會和禁化武組織呼籲,2014年完成為銷毀敘利亞化武海運船隻護航任務。

二是弘揚人道主義精神,組織開展災難救援和應對緊急事態。中方對各國發生的災害和遭遇的困難感同身受,總是力所能及地出人、出錢、出物。在應對菲律賓風災、搜救馬航失聯客機、抗擊埃博拉疫情、向馬爾代夫緊急送水等過程中,中國軍隊都是第一時間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前不久,中國海軍在從也門撤出中國公民的同時,還積極幫助巴基斯坦、斯裏蘭卡、德國、日本、新加坡等15個國家的279名公民撤離。尼泊爾發生8.1級強震後,中國軍隊不但提供緊急物資援助,而且派出救援隊和醫療隊。中國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先後赴18個國家執行海外醫療服務和參與醫療救援行動,送醫送藥、治病救人。

三是應對共同安全挑戰,深化安全領域務實合作。中國在雙多邊框架下積極拓展與各國的防務安全合作,攜手應對安全威脅挑戰。目前,中國軍隊已與50多個國家舉行了100多場次聯合軍事演習與訓練,今年4月中美海軍艦船在南海海域舉行《海上意外相遇規則》演練,本月中旬中俄海軍在地中海舉行旨在維護遠海航運安全的聯合演習,幾天前派員參加在馬來西亞舉行的東盟地區論壇第四次救災演習。多年來,中國共為130多個國家培訓了各類軍事人員數萬餘人次,積極參與國際人道主義掃雷援助,為阿富汗、伊拉克、蘇丹培訓掃雷技術人員,並向有關國家捐贈掃雷器材、提供援助。

四是增進相互理解信任,加強防務安全對話交流。中國積極推進中美新型軍事關係穩步發展,不斷豐富中俄全麵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安全內涵,與東盟國家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率先與東盟國家舉行中國-東盟防長會晤,與27個國家建立防務安全磋商對話機製,還積極參與上海合作組織、東盟地區論壇、東盟防長擴大會等多邊防務交流。

五是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妥善處理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爭端。中國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秉持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同14個鄰國中的12個國家劃定了陸地邊界,與越南劃定了兩國在北部灣的海上界線,同8個周邊國家簽署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正在商簽中國-東盟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在處理與有關鄰國的海上爭議問題時,中國始終從維護海上安全大局出發,盡管對有關權益擁有充分的曆史和法理依據,擁有無可爭辯的權利主張,但仍一直保持著高度克製和忍讓,為維護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當前,南海局勢總體上是和平的、穩定的,南海航行自由並不存在任何問題。中國對南海部分島礁進行的建設,主要是為了完善島礁的相關功能,改善駐守人員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滿足必要軍事防衛需求,更好地履行中方在海上搜救、防災減災、海洋科研、氣象觀測、環境保護、航行安全、漁業生產服務等方麵承擔的國際責任和義務。中國在永暑礁建立聯合國海洋觀測站,在華陽礁、赤瓜礁啟動建設兩座多功能燈塔等等,都是提供國際公益服務。中國作為大國,島礁建設的規模速度與在南海承擔的國際責任和義務是相稱的。我在此重申,相關建設完全是中國主權範圍內的事,是合法、合理、合情的,不針對任何國家、不影響航行自由,中方在南海的訴求沒有變化,中方通過談判協商和平解決有關爭議的立場沒有變化,中方保障南海航行自由和安全的意願沒有變化,中方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目標沒有變化。希望有關國家堅持相向而行,努力把南海建設成為和平、友好、合作之海。

這裏我想說明,中國用幾十年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曆程,無疑是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中國經濟總量雖大,從2010年開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除以13億多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還排在世界第90位左右,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水資源、石油、天然氣等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大概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和百分之五,人均耕地不到世界的一半,中國每年城鎮新增勞動力有1千多萬人,還有8千5百多萬殘疾人。根據世界銀行的標準,中國還有2億多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環境汙染治理及生態保護等等壓力很大。中國發展麵臨的困難是其他國家無法想象的,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依然積極履行各種國際義務,盡最大努力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國家和人民,體現了中國政府和人民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實際行動。

三、大力加強防務安全合作,為促進地區和世界共同安全做出更大貢獻。推動和平發展需要各國共同努力。各國防務部門和軍隊應加強防務安全合作,共同維護地區與世界安全穩定。在此,我向同行們提出以下主張和倡議:

--堅持永續和平的目標追求。曆史和現實表明,戰爭好似魔鬼和夢魘,給人類帶來深重災難和痛苦,必須堅決遏止;和平猶如空氣和陽光,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必須精心嗬護。中國軍隊堅定不移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堅定不移推進防務安全合作,堅定不移承擔國際責任、履行國際義務。我們願與各國防務部門和軍隊攜起手來,堅持以史為鑒,合力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戰後國際秩序,共同維護世界和平,讓各國人民共享和平福祉。

--堅持互信包容的寬廣胸懷。國與國相處隻有重信守諾、互諒包容,方能聚同化異、和衷共濟。應以相互尊重為前提,各國不論大小、貧富、強弱,都是國際社會的平等一員,都享有國際事務的平等參與權,各國自己的事情應自主來辦;應以公正客觀為準則,對待國際上發生的事情,都應根據事物本身的是非曲直作出評判,不能憑自己主觀好惡用雙重標準說三道四、挑撥離間;應以兼容並蓄為理念,各國曆史和文化傳統不同,各國防務部門應多一些理解信任、少一些猜忌隔閡,切實使互信成為實現共同安全、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橋梁紐帶。

--堅持對話協商的有效途徑。有了分歧並不可怕,關鍵是找到解決分歧的措施辦法,最好的辦法就是對話協商。應加強溝通交流,通過和平談判增進了解、形成共識,逐步尋求解決矛盾分歧的辦法,防止衝突和對抗;應聚焦共同利益,通過加強合作,努力擴大和拓展雙方的共同利益;應打造安全架構,繼續建好用好上合組織、亞信、東盟地區論壇、東盟防長擴大會等現有地區安全合作機製,為維護地區持久和平提供保障。目前,中國與東盟國家正在探討建立雙邊防務熱線等危機管控措施,中日正在重啟海空聯絡機製磋商,中美正在完善海空相遇行為準則。

--堅持責任共擔的內在要求。國家不論大小,既有平等參與地區安全事務的權利,也有維護世界和平與地區穩定的責任。大國要有大國的擔當,不能以大欺小;小國要有小國的責任,不能挑事找事,以一己私利綁架地區安全。發達國家占有和支配較多的全球資源,應在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重大安全威脅等方麵承擔更多責任;發展中國家應攻堅克難、主動作為,通過自身努力逐步改善安全環境,並在促進國際安全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堅持合作共贏的核心理念。在新的曆史時期,武力締造不了和平,強權保證不了安全,隻有合作共贏才能辦大事、辦好事、辦長久之事。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將給地區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今年10月,中國軍方將舉辦中國-東盟防長特別會晤和第6屆香山論壇,與有關國家繼續共謀防務安全合作之道。希望世界各國都能本著合作共贏精神,加強溝通協商,共同維護和平穩定。

謝謝大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