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 近一階段,美國對中國釋放出兩種相反的信號。
正麵信號是,美正在推動對華合作。美國土安全部部長時隔9年再次訪華,訪問期間同意精簡遣返中國貪官的流程。負麵信號是,美繼續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挑戰中國底線。美國防部長卡特在訪問日本期間聲稱,《美日安保條約》適用於所有日施政範圍,美方反對任何試圖損害日對釣魚島施政現狀的單方麵脅迫行為。這位國防部長還對中國在南海島礁建設指手畫腳,指責中方加劇南海島礁軍事化和地區緊張局勢。
上述情況出現並不奇怪。事實上,兩麵性正是當前美對華政策的主要特征。
一方麵,美致力於對華開展務實合作。美國願意主動與中國談合作,並已取得積極進展。2014年11月,美總統奧巴馬訪華,中美元首在京會晤。在雙方主要共識和成果中,“合作”是關鍵詞。兩國提出的合作領域範圍廣泛,包括應對氣候變化、開展國際反恐合作、促進基礎設施領域的商業投資、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人文交流、打擊野生動物非法交易等。近期美國土安全部部長訪華,也是雙方在追逃追贓方麵達成合作意向的後續落實步驟。
合作符合美國利益。隨著中國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美對華在“合作共贏”方麵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加。
另一方麵,美國將中國視為戰略對手。在理念上,美將中國崛起定位為該國“確保亞太和平與繁榮的一大戰略挑戰”,對中國一些行為“深切關注”。在行動上,美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高調布局設防,應對中國崛起。卡特訪亞,其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加強與地區國家的軍事關係。“日美防衛合作指針”即將完成修訂,美軍和自衛隊可借此加強合作,使美日同盟能更好處理亞太和全球安全挑戰。作為國防部長,卡特居然推銷起美國亞太戰略的經濟抓手“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稱TPP“如同航母一樣重要”。很明顯,TPP將中國排除在外。
針對涉華主權權益爭議問題,美慣於高舉所謂“國際法、國際準則”旗幟,以維護和平與穩定為借口,公開支持日本、菲律賓等國對中國的挑釁。
兩麵性反映出,美在發展對華關係中仍以一己私利為重。美認識到其無力阻斷中國發展進程,不得不接受以“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為內涵的新型大國關係理念。但美強調實用主義,重視短期收益,看重合作帶來的利益,卻不願在中國核心關切問題上給予應有尊重。美國忘記了,合作須建立在不衝突不對抗以及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合作的最終目標應是服務於兩國關係大局。
美國的偏執心態,必然導致其在發展對華關係中舍本逐末。須知新型大國關係的內涵是有機整體,中美建立新型大國關係是係統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