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寫龍談

兵者,國之大事也;兵者,凶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個人資料
ych2000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2015年,世界進入“中國世紀”?

(2015-01-03 10:36:28) 下一個

2015年,世界進入“中國世紀”?

[新華網北京1月1日電] 1941年,美國《時代》周刊聯合創辦人亨利·盧斯發表了著名的《美國世紀》:“美國的經驗是未來的關鍵,它將成為國際社會的領袖。”

74年後,美國《名利場》雜誌發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施蒂格利茨撰寫的《中國世紀》:“中國經濟以拔得頭籌之勢進入2015年,並很可能長時間執此牛耳,即使不能永久保持。中國已回到它在人類曆史上大多數時間裏所占據的位置。”

世界,真的要進入“中國世紀”?

依據什麽說是“中國世紀”?

施蒂格利茨的“中國世紀說”,主要依據是經濟學家們推算中國經濟規模已在2014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4年10月份發布報告稱,按照購買力平價,當年中國經濟規模將達17.6萬億美元,超過美國的17.4萬億美元。此前,世界銀行也發布了類似結論的報告。

所謂購買力平價(PPP),是不同國家商品和服務的貨幣價格比率,指在基準國的一單位貨幣所能購買的對比國的等量貨物和服務所需要的本幣數量。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同樣一個漢堡包,在美國賣4美元,在中國賣16元人民幣,那按“購買力平價法”,人民幣和美元的購買力平價匯率就是4:1。而按市場匯率,人民幣和美元的匯率約為6:1。

很多專家認為,“購買力平價法”並不科學,忽略了資本流動、貿易成本和非貿易壁壘、勞動力流動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曾表示:“到目前為止,包括聯合國統計委員會組織的PPP研究仍被公認為屬於研究、探索性質。所以用這種方法來衡量中國和美國的經濟總量隻具有參考價值。”

聯合國全球經濟監測中心主任洪平凡告訴記者,用購買力平價衡量各國國內生產總值在理論上有一定道理,但在實際操作中麵臨很多問題,如物價統計樣本的局限性,一些產品和服務價格的不可比性等。

顯然,用兩種不同的匯率去比較兩國經濟總量,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按照市場匯率折算,美國經濟規模仍位居世界第一。不過施蒂格利茨采用的還是“購買力平價法”。他在文章中感歎:“書寫2014年的曆史時,人們需要留意一個幾乎被忽視的重大事實:這一年,是美國能號稱自己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最後一年。”

確實,時間是根魔法杖。雖然人們對“購買力平價法”存有異議,認為它傾向於高估中國的本幣購買力進而誇大其經濟規模,但即便按市場匯率,中國經濟總量在十年內超過美國,幾乎沒有懸念。

中國已第一?網民很淡定

通常情況下,“世界第一”的稱號總是讓人陶醉,但中國網民卻很淡定。新華社“新華全媒頭條”以“世界將進入中國世紀,你怎麽看?”為題,在新華網、騰訊網發起民意調查,有近10萬網民參與。大多數網民對“中國世紀”說法審慎而冷靜,人們更關心自身生活水平、中國未來如何發展等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網民普遍認可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並將原因歸結於改革開放(51%)和抓住了全球化機遇(35%),但超過半數網民並不認同“中國世紀”已經到來的說法。的確,據世界銀行最新統計,即便按照可能存在高估的購買力平價法,2013年中國國民人均收入也不到美國的四分之一。

“就目前而言,居民的富裕程度是中國與美國之間的主要差距,也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潛力和空間所在,”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經濟學教授舍福爾德告訴記者。

其他一些數字也能說明問題。按世行統計,中國每千人擁有汽車量在2011年達到69輛,而美國同期是786輛。2013年,中國每百人享有互聯網接入的約為46人,而美國是84人。而2014年中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預計為54%,美國已達到81%。可以想見,彌補這些差距,中國還要追趕很多年。

調查也顯示很多網民希望自己的生活水平能與國民生產總值同步增長,大多數網民認為中美兩國民眾的生活水平“仍有差距”。

中國網友“老張”在調查中留言:“中國經濟,特別是人均經濟指數還是很低的,現在的關鍵在於需要質量,提高人民的整體生活水平,不要被經濟數字衝昏頭腦。”

我們的征程是星辰大海

我們的征程是星辰大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