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寫龍談

兵者,國之大事也;兵者,凶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個人資料
ych2000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軍報:解放軍“毛澤東化”令西方敵對勢力懼怕

(2012-11-07 12:00:55) 下一個

軍報:解放軍“毛澤東化”令西方敵對勢力懼怕

曆史的發展雖然漫長,但大國崛起往往發生在風雲際會的一個關鍵時段。

2002--2012,從黨的十六大到黨的十八大的10年,對我們國家、我們軍隊來說,就是這樣一個不同尋常的“曆史單元”。

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創造曆史的方式和展示力量的途徑。回望這10年我軍發展曆程,首次遠洋護航、跨區機動演練、境外聯合軍演、國際維和行動、“北鬥”組網運行、航母交接入列。。。從這一個個標誌性事件中,人們不難感受到,走過85年輝煌曆程的人民軍隊,正經曆著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轉型。

變革熔鑄輝煌,轉型彰顯自信。這是“發生了新的曆史性變化”的10年,也是給未來帶來新的啟迪和希望的10年。

一切曆史都是思想史。人民軍隊變革轉型、科學發展的驅動力從何而來,大國崛起的軍事實力從何而來,我軍官兵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從何而來?

追尋10年大跨越、大發展的軌跡,我們找到了答案:正是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胡主席一係列重大戰略思想和重大決策部署,為新世紀新階段國防和軍隊建設提供了根本指導和遵循;正是作為科學發展觀“軍事篇”的黨的軍事指導理論創新成果,指引國防和軍隊建設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進。

馬克思說過,“一切時代的體係的真正內容,都是由於產生這些體係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一支軍隊要走在世界軍事發展的前列,一刻也離不開先進理論的指導,一刻也不能停止軍事思想的創新。

正因為創建了曾被恩格斯譽為“冷兵器時代最完善的”戰略戰術思想,古羅馬軍隊雄視世界數百年而不衰。正由於沿襲滯後的軍事理念和戰略戰術,當時的GDP占全球近1/3的大清帝國遭遇軍事上的慘敗。

時移世異,世異備變。

時者,勢也。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政治多極化,演繹國際新格局;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孕育時代新課題。

理論上的穿透力,來自思想上的洞察力。

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仍是時代主題,但天下並不安寧,國家安全問題的綜合性、複雜性、多變性進一步增強。世界軍事變革大潮湧起新的質變的浪花,加速軍隊轉型、打造新型軍事能力,成為全球範圍軍事領域的普遍選擇。我國經濟社會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征,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對國防和軍隊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我軍建設正處於一個曆史的交匯點上。社會變革深化期、軍事變革攻堅期、軍隊曆史使命拓展期“三個時期”並行疊加,軍事轉型與社會轉型“雙重攻堅”、機械化與信息化“雙重建設”、軍事變革與軍事鬥爭準備“雙重任務”交織互動,這是世界軍事史上獨一無二而又色彩斑斕的複雜氣象。

在這樣的曆史坐標中,當代中國軍事不可避免地麵對諸多矛盾,主要是“現代化水平與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要求還不相適應,軍事能力與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曆史使命的要求還不相適應”的矛盾。勇立時代變革的潮頭,破解當代中國軍事的主要矛盾,不斷開創國防和軍隊建設新局麵,已成為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軍隊肩負的重大曆史責任,也必然對黨的軍事指導理論創新提出急切呼喚。

時勢飛變,曆史留給我們的機遇已經不多。大國崛起,軍事上麵臨的挑戰是繞不過去的。

麵對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胡錦濤主席深刻洞察時代發展大勢,科學判斷我軍建設所處曆史方位,深刻把握國防和軍隊建設階段性特征,站在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對新形勢下國防和軍隊建設提出一係列重大戰略思想,作出一係列重大決策部署,形成了胡錦濤關於在新形勢下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科學回答了在世界戰略格局發生深刻變化、我國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曆史條件下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全麵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曆史使命的時代課題,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軍事實踐基礎上推進理論創新的偉大創造精神,開辟了黨的軍事指導理論創新發展的新境界。

“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戰略決定成敗。曆史關頭的重大戰略抉擇,關乎一個國家和軍隊的興衰存亡。胡主席深刻把握時代特征和國家發展戰略對軍隊建設戰略的新要求,強調“國防和軍隊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深刻闡明“努力建設一支同我國國際地位相稱、與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現代化軍事力量”的戰略目標,明確了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戰略定位,充實完善了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這是10年來我軍進行戰略謀劃、實施正確戰略指導的根本前提和先決框架。

大視野催生大戰略,大戰略推動大發展。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胡主席一係列重大戰略思想和重大決策部署,高屋建瓴,謀深慮遠,凝結著我們黨指導中國軍事實踐的高超戰略智慧。胡錦濤關於在新形勢下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與毛澤東軍事思想、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是科學發展觀在軍事領域的具體運用和生動實踐,是國防和軍隊建設實現新發展、開創新局麵的強大思想引擎和行動指南。

黨的旗幟就是軍隊的旗幟。

我軍發展史上,黨的軍事指導理論的每一次重大創新,都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凝聚起官兵的意誌和力量,助推國防和軍隊建設大步向前發展。

2005年底,適逢國家“十五”計劃收官、“十一五”規劃開局。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胡主席明確提出,要堅持把科學發展觀作為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並要求“把科學發展觀貫穿於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全過程,落實到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各領域”。

這一重要指導方針地位的確立,是適應國家安全形勢發展變化的迫切要求,是實現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新世紀新階段軍隊建設科學發展的內在要求。

這一重要指導方針地位的確立,譜寫了人民軍隊在新世紀新階段又好又快發展的時代篇章---

把以人為本作為重要的建軍治軍理念,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尊重廣大官兵主體地位,激發出官兵前所未有的創造活力;

按照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相統一的原則,推動軍事、政治、後勤、裝備等各個領域的工作協調發展、共同進步;

統籌中國特色軍事變革與軍事鬥爭準備,統籌機械化建設與信息化建設,統籌諸軍兵種作戰力量建設,統籌當前建設與長遠發展,統籌主要戰略方向建設與其他戰略方向建設;

強化質量效益觀念,積極探索具有我軍特色的科學管理模式;

把依法治軍、從嚴治軍作為全局性、基礎性、長期性工作緊抓不放,正規化建設邁出新步伐……

理論在實踐中升華,認識在實踐中深化。2010年底,胡主席在軍隊一次重要會議上鮮明地提出:要著眼全麵履行新世紀新階段軍隊曆史使命,以推動國防和軍隊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為主線,全麵加強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

一個主題、一個主線,明確了新世紀新階段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總綱”和“必由之路”,為加快軍隊轉型奠定了理論根基,為推動我軍建設科學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南。

一定時代的作戰方式,是一定時代生產方式在軍事領域裏的體現。戰鬥力生成模式的轉變,是軍隊戰鬥力從一種質向另一種質躍遷轉化的路徑、方法的集合。世界軍事發展史表明,人類每一次技術革命的狂飆,必然掀起軍事變革的巨瀾,推動戰鬥力生成模式的嬗變,而每一次戰鬥力生成模式的刷新,必然開啟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新局麵。

從巴格達夜空的“靂閃”到“奧德賽黎明”的烽煙,現代戰爭信息主導的全新作戰樣式,體係破襲、快速精準、非對稱的打擊理念,資源聚合、效能耦合、係統融合的運轉方式,讓機械化時代基於量的擴張和原有結構簡單複製提振戰鬥力的生成模式走到了曆史盡頭。

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其實質就是充分發揮信息在戰鬥力生成結構中的主導作用,使信息係統像神經中樞一般,縱橫八荒、通達多維,成為軍隊戰鬥力的倍增器;其根本目的在於構建我軍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體係,提高基於信息係統的體係作戰能力。

一個“轉變”,一個“加快”,意旨深遠,力重千鈞。從平台主導轉向信息主導,從鐵甲奔流的機械化轉向無網不勝的信息化,是人民軍隊麵向未來、麵對挑戰的一場集體“趕考”,是塑造新質戰鬥力的一次主動“淬火”,是實現軍隊建設科學發展的一個關鍵抉擇。

思想的風帆高揚,轉變的鼙鼓隆響。10年間,我軍戰鬥力生成的重心正發生新的變化:從關注戰鬥力要素的數量規模,轉向關注戰鬥力要素的性質與質量;從關注作戰單元的結構,轉向關注作戰體係的優化;從關注傳統軍事力量規模,轉向關注新型作戰力量發展。。。

我軍基於信息係統的體係作戰能力建設,不斷由理論探索向實踐運用轉化。網上演兵、集成訓練、跨區拉動、聯演聯訓,戰場感知、聚合控製、信息對抗、高效打擊,勾勒出一幅幅陸、海、空、天、電一體化聯合作戰的“全景圖”。

聚焦信息化,部隊戰鬥力在加快轉變中悄然躍升。今天,人民解放軍已由過去的單一軍種發展成為諸軍兵種合成、具有一定現代化水平並開始向信息化邁進的強大軍隊。

軍隊因使命而存在,軍人因履行使命而榮光。

軍隊的曆史使命,是軍隊在一定曆史階段基本任務的總概括,規定著軍隊的發展方向、奮鬥目標和指導原則,是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必須關注和回答的重大課題。

在軍事領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以與時代同步的曆史使命來牽引。

2004年年末,在軍隊一次重要會議上,胡主席對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曆史使命作出新的科學概括——

“軍隊要為黨鞏固執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證,為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提供堅強的安全保障,為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戰略支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這是人民軍隊曆史使命的與時俱進,是黨的軍事指導理論創新的標誌性成果。

軍隊曆史使命來自於黨的曆史任務,植根於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熔鑄於當代中國新的軍事實踐。從此,“三個提供、一個發揮”,描繪了人民軍隊發展史上新的恢宏畫卷。

--在震區的斷壁殘垣上,子弟兵以血肉之軀挺起不屈的民族脊梁。

--在亞丁灣的茫茫大海上,高揚的八一軍旗昭示著中國軍事力量的新擔當。

--在異國硝煙彌漫的土地上,中國“藍盔部隊”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新盾牌。。。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需要履行新的曆史使命;有效履行新的曆史使命,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這就是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的邏輯關聯。

職能托起擔當,使命開拓未來。

新的曆史使命,為我軍擔負的職能任務開辟了新的領域,搭建了新的平台。守疆固土不再是當代中國軍隊建設發展的唯一選項,“海天邊疆”“信息邊疆”“文化邊疆”等,都攝入當代軍人的視線之中。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延伸到哪裏,軍隊的使命任務就要拓展到哪裏。

新的曆史使命,為我軍能力建設打開了新的思路,擴展了發展空間。新的使命催生新的軍事需求,新的軍事需求鍛造新的軍事能力。不斷提高以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能力為核心的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和社會變革的必然,也推動我軍能力建設邁上新台階。

新的曆史使命,拓寬了國家安全戰略和軍事戰略的視野,對軍隊現代化建設、軍事鬥爭準備和軍事力量運用提供了戰略指導。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成為和平時期軍事力量運用的重要方式。確保我軍能夠在各種複雜形勢下有效應對危機、維護和平,遏製戰爭、打贏戰爭,成為維護國家安全利益的終極目的。

新的曆史使命,還拓展了我軍作為一支大國軍隊承擔國際責任的視域。不再以“在海外沒有一兵一卒”而自縛,中國軍隊在國際軍事合作、維和行動等方麵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展示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展示了我軍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和平之師的形象。

從“戰鬥隊、工作隊、宣傳隊”到“三個提供、一個發揮”,新的曆史使命不僅連接過去與未來,也將現在凝聚成意味深長的曆史瞬間。

使命是對未來的承諾,使命是肩頭的責任。在風雲激蕩的曆史時空中,崇高的曆史使命砥礪我軍前行!

強軍之路,靠什麽指引方向?迢迢征途,靠什麽凝聚力量?

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是我軍永遠不變的軍魂,思想政治建設是人民軍隊的傳家之寶。

在繼承中發展,優良傳統曆久彌新;在實踐中創新,政治優勢永葆生機。

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是人民軍隊的“底色”和“基因”,也是科學發展觀“軍事篇”的根本原則和根本要求。

在基層連隊、在領導機關、在軍隊的許多重要會議上,胡主席反複指出,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是我軍建設和發展的首要問題”“是我國的基本軍事製度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製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國家的重要政治優勢”,要“始終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根本原則和人民軍隊根本宗旨”……

10年間,國內外環境變了,軍隊使命任務拓展了,兵員成分變了,社會價值取向多樣了,但曆史是多維的交錯,變中亦有未變,轉型不忘堅守。

由“支部建在連上”開創的逐步豐富完善的黨指揮槍的根本原則和製度,永遠是我們這支軍隊的立軍之本、建軍之魂、勝利之旗。

走進座座軍營,首先映入眼簾的醒目標牌——“忠誠於黨,熱愛人民,報效國家,獻身使命,崇尚榮譽”,詮釋了當代中國軍人的價值追求和時代風貌。

胡主席倡導的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五個方麵,二十個字,高度凝練,字字千鈞,句句警策,標誌著當代中國軍人有了屬於自己、不同於世界上其他任何一支軍隊的價值宣言。

把眼光投向曆史深處,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元素,早已融進了人民軍隊的血脈之中。隨著學習培育的深入,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越來越顯示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強大威力。

一支軍隊擁有了崇高的價值追求,就擁有了立於不敗之地的精神支柱。

人民軍隊從誕生之日起,就堅定地站在黨的旗幟下,培育和形成了優良革命傳統。胡主席把我軍優良革命傳統高度概括為“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新的軍事實踐不斷賦予我軍優良傳統新的時代內涵。

“不怕中國軍隊現代化,就怕中國軍隊毛澤東化。”令西方敵對勢力懼怕的“毛澤東化”,其實,就是中國軍隊特有的思想政治建設。

著眼於“三個確保”--確保我軍始終成為黨絕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確保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確保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曆史使命,中央軍委和胡主席始終把思想政治建設作為“根本性建設”擺在軍隊各項建設的首位。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軍,不斷夯實官兵高舉旗幟、聽黨指揮、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礎;把黨的建設作為軍隊全部工作的基礎和關鍵來抓,不斷提高軍隊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大力發展先進軍事文化,我軍軟實力進一步增強;大力推進人才戰略工程,為軍隊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大力加強基層建設,軍隊的戰鬥力基礎更加牢固。我軍思想政治建設創新發展,保證了軍隊建設的正確政治方向和各項任務的完成。

理想穿越曆史,精神輝映未來。《六韜》有言:“凡兵之道,莫過於一。一者,能獨往獨來。”正是獨特的思想政治建設,保證了中國軍隊信仰統一、步調一致,達到古往今來軍事家們夢寐以求之“一”的境界。

世界上不是有人一直在求解中國軍隊“謎一般的東方精神”嗎?真正搞明白了人民軍隊特有的政治優勢,就懂得了中國軍隊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精神密碼”。

兩千多年前,孔子曾這樣論述為政之道:“足兵,足食,民之信也。”千年智慧,今猶可鑒。

富國強軍、民族複興,是近代以來仁人誌士百折不回的夢想和追求,也是中國共產黨人不懈奮鬥的事業和抱負。

“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黨中央和胡主席這一重大戰略決策,繼承、發展了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正確處理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關係的戰略思想,體現了新形勢下黨的曆史任務對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新要求。

富國強軍,國之大略。如鷹之兩翼、車之雙輪,須臾不可割裂分棄。沒有富國,衣食尚憂,難以強軍;沒有強軍,國家失去安全樊籬,發展失去安全護佑,最終可能國將不國。大宋王朝富甲天下卻屢遭欺淩直至亡國,為這一曆史教訓作了最慘痛、最深刻的注腳。

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大國不等於強國,富國也不等於強國。怎樣在發展與安全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與發力點?如何正確處理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關係?始終是考驗我們黨戰略智慧的重大問題。

胡主席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一語中的: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係、軍隊人才培養體係和軍隊保障體係,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

從軍民“結合”到軍民“融合”,看似一字之變,實際上蘊含著豐富的戰略內涵。

軍民融合,打通市場與戰場,將兩個“場”的能量與需求,通過國家的意誌、技術的規製以及戰略的籌劃聚合集成為一個統一的能量場、一個更大的共同體,實現了信息時代對國家力量的體係表達,為富國強軍這一當代中國發展的最高目標,找到了一條又好又快的實現路徑。

當前,信息技術的廣泛滲透與發展,使得軍民兩用技術在一些發達國家的比率已達80%以上。新世紀新階段,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化和社會信息化的飛速發展,為軍民融合提供了更加充沛有利的條件,利用國家經濟社會資源為我軍信息化建設節能增效、擴容增速,不但可能,而且可為;不僅時在必須,而且勢在必行。

富國強軍搭台定音,軍民融合大戲連連。迄今,我國軍工科研生產能力已有三分之二轉向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與軍隊簽約的全國普通高校達117所,累計培養國防生約9萬餘人;全軍已有60多萬官兵的飲食保障、1500多個單位的商業服務、5200多個營區的物業管理實行了社會化保障。隨著《關於建立和完善軍民融合寓軍於民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係的若幹意見》等法規政策的出台實施,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將越走越寬廣。

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猶如一條紅線,貫穿在新世紀新階段國防和軍隊建設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探索之中。

改革,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旋律。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胡主席堅持把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作為推進軍隊建設科學發展的強大動力,並由此形成科學發展觀“軍事篇”濃重的時代特色。

麵對軍隊改革遇到的前所未有的複雜情況,胡主席多次強調,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動力在改革,出路也在改革,必須加快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把國防和軍隊建設不斷引向深入,要推動軍事理論創新、軍事技術創新、軍事組織體製創新和軍事管理創新,深化軍隊體製編製和政策製度調整改革。。。

“深水區”劈波揚帆,“攻堅期”破障前進。兵役製度、士官製度、軍官服役製度、軍人轉業退伍安置製度調整改革紮實推進,作戰指揮體製、裝備保障體製和采購體製等陸續出台。。。人民軍隊在變革、轉型道路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

縱觀曆史,大凡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發生深刻變革的時期,也必然會推動軍事現代化的演進,在這個過程中會無一例外地調整、重構、創新軍事發展體製,進而形成順乎時代發展潮流、符合軍隊自身建設實際的軍事現代化範式。

回眸10年,破解製約軍隊建設科學發展的體製性障礙和結構性矛盾,成為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著力點。優化部隊編成和軍兵種內部結構,增加了高新技術裝備部隊比重;大聯勤體製改革,增強了現代後勤保障和建設效益;成立戰略規劃部,強化了頂層設計對資源配置的主導作用。。。正是在改革理念與改革舉措的雙重牽引下,中國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與武器裝備現代化同步發展、相得益彰。

西方一些政要或學者,總是愛預測中國軍隊的政策製度和發展前景。英國一家雜誌曾斷言,中國軍隊建設無法回避“現代化陷阱”,現代化道路正“越走越難”。10年間,我軍改革措施力度之大,範圍之廣,影響之深,前所罕見。與西方一些國家軍事變革遭遇金融危機轉入調整期形成鮮明對照,中國軍隊在改革創新中迎來變革、轉型的勃勃生機。他們的預言一次又一次成為世人的笑柄。

在創新中變革,在開放中發展。當今世界,任何一支軍隊關起門來搞建設,都不可能實現現代化。與堅持和平發展、建設和諧世界和樹立新安全觀的理念相契合,越來越多的中國軍人正在以各種方式走上國際舞台,展現出中國軍隊更加開放、更加透明、更加自信的形象。作為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中派遣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開放的中國和中國軍隊,成為任何人不可小覷的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每一個時代,都有它深刻的哲學背景。科學發展觀“軍事篇”,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其精髓是解放思想、求真務實。軍事領域是一個對抗和競爭最激烈、最少保守、最具創新活力的領域。“當技術革命的浪潮正在四周洶湧澎湃的時候。。。我們需要更新、更勇敢的頭腦。”改革創新的力度,取決於解放思想的深度。隻有堅持解放思想、求真務實,才能為改革注入持續的活力,為創新提供不竭的思想源泉。

思想有多遠,路就能走多遠。新的國防和軍隊建設改革發展實踐,呼喚新的思想解放;新的思想解放成果,勢必引領國防和軍隊建設實踐順時應勢,搶占軍事變革、發展的製高點。

隻有善於從曆史中尋找永恒的人,才能獲得走向未來的智慧和力量。

曆史和現實告訴我們,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就沒有一個國家的真正崛起。忠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任務,是黨的重托、人民的期望。

10年偉大實踐昭示我們,科學發展觀,不僅是治國強國之策,也是治軍強軍之道。隻有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才能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繼續沿著科學發展道路又好又快發展。

“神龍跨海日方出,一鞭風雨萬山飛。”黨的十八大將描繪國家發展的宏偉藍圖,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加速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民族偉大複興,曙光在前,希望在前!

我們黨和國家正處在一個新的曆史起點上,新的形勢和任務對軍隊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當代中國,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就要堅定對科學發展觀的信仰;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就要更加牢固確立科學發展觀重要指導方針地位。堅持不懈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武裝頭腦,推動工作,特別是學好用好科學發展觀的“軍事篇”,就一定能在機遇與挑戰之中破浪前行,到達勝利的彼岸。

科學發展、富國強軍,任何困難、任何力量也阻擋不了我們前進的步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