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閉幕的十八大選出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十八屆一中全會今天將選出中央政治局及政治局常委,這是關係中國未來5至10年甚至更長遠國家命運的大事,十八大的圓滿成功意義深遠。
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接手了一個更強大,但麵對的挑戰也更複雜的中國。持續崛起把中國帶到一個人類曆史上毫無先例性經驗的位置,操盤這個大國的事務是前所未有的高難度考驗。
中國的各種內政外交問題已被輿論反複羅列,如果在傳統環境下,它們或者不難解決,或者解決它們的難度易被社會理解。真正最大的問題是解決它們的環境變化太快,比如民眾利益和權利訴求的擴大速度似在超過國家的綜合發展速度,意見表達不斷迅即化,從人員到信息等所有社會元素處於高度流動性之中。一個看似熟悉而又陌生的“社會”凸顯出來,它的複雜性在溢出中國以往的治理模式。
全球化帶來中國國內問題同國際環境的高強度互動,遠遠超過了我們以往的想象力。新領導集體統籌國內國外兩個大局的任務越來越艱巨。如何扭轉、分化西方對中國的政治態度,使西方對中國社會團結和信心的幹擾最小化,將是中國長期的重大課題。
然而中國未來5至10年的優勢也是強有力的,中國應對挑戰的主動性總體上不斷增加,而非越來越少。
首先,經過長時間高速發展,中國解決問題的資源不斷積累,現有的體製資源和潛在的社會資源都很豐富。我們需要通過改革,打通體製和社會合力解決問題的願望和渠道,可以形成多元化時代官民合作的新格局。
中國近年來社會上的抱怨越來越多,但也可以說,能抱怨的差不多都抱怨出來了,其總量和尖銳度處於一個大國可以也應當承受的範圍之內。在這些抱怨的背後,是中國人對國家會越來越好的集體期待。中國體製的生命力其實恰恰是這些年裏有了更真實的歸位,受到不斷打磨和強化。
西方輿論對中國政治的批評雖多,但對中國的前景又高度看好,這當中南轅北轍的矛盾是中國展現政治合法性幾乎未被開發的空間,可以為中國建立更多政治自信提供新的、甚至出其不意的機會。隻要中國繼續發展比西方快,再越過幾個關鍵點,西方輿論對中國的政治描述最終會從其內部崩潰。
十八大之前“意外”的事情在中國連續出現,但也正是這個“黨代會年”向全中國、向世界集中證明了中共應對各種變數、凝聚團結的突出能力。整個十八大的醞釀和召開過程還大大增加了社會的成熟,擴大了它的彈性。中國各種問題的錯綜疊加,同中國容納及解決問題能力的擴張是平衡的,這個國家沒有政治赤字。
過去10年中國顯然是全球的最大贏家,展望未來10年,預測中國“贏”的人很多,其中不少是“旁觀者清”的外國戰略分析人士。這種樂觀預測依據最多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中國發展以及它所塑造的國際環境變化已經有了巨大慣性,第二就是十八大展現出來的中共團結和堅定。這兩個原因已經成“勢”,而“勢”比任何想逆轉這個局麵的人和力量都要強大。
十八大必將在中共及中國曆史上被打高分,它給中國社會帶來了信心,而信心是國家在問題叢中前進的力量源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黨代會公布的目標從沒有落空過,讓我們堅定地往前走,十八大為我們講述的是一個可信的明天。
文章來源:環球網201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