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環球時報:圍繞中國軍費吵一吵,沒啥
中國軍費今年可能再增12%,增幅比去年高,中國有權利這麽做,西方輿論也有權利表達看法。誰都沒必要為別人的做法與自己的意願不和,就斥對方大逆不道。中國軍費的總數會越來越大,對這個預期,全世界是共同的,西方在提出批評的時候,從未相信過他們的批評會管用。
中國有無數理由增加軍費,外界同樣有很多理由為中國的做法“擔心”。誰對誰錯完全取決於價值判斷的出發點。中國軍費不斷增長的正常動因,就是中國經濟總量不到10年翻了一番,中國正在變成各種挑戰越來越多的大國。中國現有的軍力與中國的發展勢頭不相匹配,中國至今連航母都沒有,戰略威懾能力有限,中國的軍力還不能做到有效維護國家安全。
我們理解,在現有的國際秩序中,中國的安全感多了,短時間內,其他一些國家的安全感有可能就會少一些。像中國這樣大國的崛起,無論有多和平,都會帶來其他國家的不適感。這是中國再小心翼翼,也避免不了的。
但中國不是以往蠻橫崛起國那樣的自私自利者,中國在追求自己利益時的克製,以及不主動挑釁現有國際秩序的謹慎,世界能看得到。即使中國近年軍費每年都上漲,無論它占中國財政預算的比例,還是它的總量,跟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都算得上是一個“低調的軍費”。以往的大國崛起都帶動了轟轟烈烈的軍備競賽,但中國沒有。
至於各國的安全感,很大程度上是一個特定世界格局的對應物,是對那個格局穩定的信任。中國崛起造成了世界力量格局的變化,現在需要的是,相關國家應接受並習慣這個新格局,不能用舊格局中的安全觀,去抵製新格局的現實。
所有對“中國威脅”的臆想,都是經驗主義的產物。打破國際政治中的這一思維慣性是困難的,但中國和相關國家都應耐心些,給中國證明自己不是威脅的更多時間和機會。任何國家都不應放縱自己防範中國的心態,避免引起連鎖反應。
實際上,一些國家對中國加強軍力已經開始有了一些適應,中國與猜忌它的一些主要國家,逐漸建立了控製彼此不信任情緒的機製,並有了一些平息摩擦的“潛規則”。在輿論中,一些國家與中國彼此都很強硬,但各國關係對輿論戰都有了一些免疫力,亞太地區的合作大框架不斷受到加固。
中國可在軍費問題上多與美國及日、印、澳等亞太國家溝通,有一說一,不用隱瞞什麽。隨著各國對中國崛起的適應度增加,中國增軍費帶給它們的不安全感將下降。漸中國還應逐為維護亞太安全多提供一些公共服務,使各國從中國軍費的增長中,也得到實際的益處。
在對外衝突中使用軍力,中國要十分謹慎,對周邊小國尤其如此。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軍隊,但這個軍隊“從沒有用上”,如果出現那種局麵,將是中國國防建設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