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考察中國曆史,發現幾千年的專製統治者都不怕官員腐敗,反而害怕屬下的官員不腐敗。比如秦王嬴政派驍將白起去攻打楚國,白起率大軍走到半道,擔心秦王對他統帥大軍不放心,又派使者回去故意找秦王討要封賞。秦王看他如此貪圖眼前利益,沒有遠大誌向,這才放心大膽地讓他去攻城。再比如漢高祖劉邦統帥軍隊在前線跟楚霸王打仗,任命蕭何為丞相,並主持後方工作。蕭相國盡心竭力,愛民如子,深得百姓的擁戴。而漢高祖劉邦卻不高興了,懷疑其收買民心。蕭何為了消除劉邦的猜疑,聽從門客的建議,故意賤價強買民間田宅,盤剝百姓,以引起老百姓的怨恨,製造些壞名聲,讓最高統治者看到自己不得民心。百姓紛紛投訴蕭何,說他是貪官汙吏。劉邦知道後不僅不追查他,反而更加信任他。由此可見,專製統治者關注的不是官員是否腐敗,而是是否效忠自己。又如明代中葉嘉靖時期,奸臣嚴嵩當權,其子嚴世蕃大肆貪汙受賄,賣官鬻爵。很多有正義感的官員多次彈劾這對父子,但是都不能撼動他們的地位。後來刑部以司法機關的名義,給嘉靖上書,羅列嚴氏父子腐敗墮落數十條罪狀。深諳嘉靖皇帝心思的嚴世蕃在獄中知道了刑部的彈劾文書內容後大喜過望,準備過幾天就出獄。文書送達閣僚大學士徐階手裏,徐階大筆一揮,把所有貪汙受賄的罪狀全部刪除,隻留下三條:通匪、謀逆、亂政,就是這三條捕風捉影的罪名,卻置嚴氏父子於死地。
綜上所述,專製社會,統治者謀求的是自己統治地位的鞏固,他們才不管官員是否廉潔,即使是反腐敗,也隻是做做表麵文章而已。如果高級官員真正勤政廉政,在人民群眾中樹立了很高的威信,危及到統治者的地位,統治者反而會害怕,甚至巴不得這樣的官員也腐敗,讓群眾都痛恨他。徹底降低他的威信。然而腐敗的蔓延必然會侵蝕專製體製的肌體,並最終導致專製統治的轟然坍塌。這就是曆朝曆代的統治者永遠也跳不出去的“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怪圈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