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親生長在一個小官吏的家中,從小很少做家務。跟我父親結婚後,主中饋,確實有點為難她。雖然她盡心盡力去做好家務,但她煮的菜始終平平。不過她的烹飪自有特色,那就是菜肴裏的蔥多。拌豆腐,下陽春麵自不必說,就是在紅燒肉裏她也會撒上一大把蔥粒。而那時,我家的蔥源可謂是用之不竭。在我們住宅傍,有一方約一份地的菜園。園子有竹籬圍護,籬笆上爬著絲瓜藤,掛著扁豆莢,園中長著青菜、雞毛菜、茄子等日常素菜。此外還有兩畦蔥。蔥因為受到母親的特殊照料,長得粗壯挺拔,生意盎然。每天早晨,母親總會去園子裏摘一大把蔥備用。
有一次,我大舅來訪,母親便飯招待。飯間,大舅問我母親:“你怎麽喜歡在菜裏放那麽多蔥?”母親笑了笑,然後說:“沒什麽;我隻是覺得菜裏有了青蔥,看起來舒服,就像人臉上有了微笑,讓人看著開心一樣。”
當年我大約十歲,母親的巧比善喻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後,我的確發現:一張美麗的臉有了微笑,便更加可愛迷人;而即使是一張最不起眼的臉,有了微笑也會令人感到和藹可親。
母親處世隨和,待人寬厚,臉上常掛著微笑,受同輩的敬重,小輩的愛戴。可惜的是,天不假年,她不到古稀便溘然辭世,常令我們子女有“子欲養而親不許”之歎。
現在,當我每年清明回鄉掃墓時看到墓碑上母親微笑的臉,我心中會油然升起這一願望:願世人的臉上多一些微笑。這樣,人世間可能會多一些和諧,少一些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