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在一個社交酒會上,一群人邊喝酒邊聊起各個電視台的優劣。有一個胖胖的中年婦女突然問楊小靜,中國的電視能看多少個台。楊小靜想了想說,公共電視台大概有十幾個吧,有線電視五六十到七八十個頻道都有。那個女人故作吃驚的樣子說,真的嗎?真是很不少!說完哈哈大笑,旁邊一些人也跟著笑,顯然覺得楊小靜在吹牛。她甚至聽到有一個人以很快的語速低聲說了句,很多頻道,一個內容。結果又有一些人跟著笑。她雙手抱在胸前,抑臉低眼掃視著這些人。她聽吉姆說過,他們中的很多人靠著父輩祖輩留下的遺產過著寄生蟲一樣的生活,她不明白這些並不是靠自己的學識、才幹和努力得到財富的人,有多少資格看不起各方麵能力都不比他們差的人。她心裏恨恨地想,我們中國現在是比你們美國窮,可是中國前進的多快呀,看你們還能笑幾年!
跟美國人接觸越多,她越發現,雖然她嫁給了美國人,也算融入了所謂主流社會的圈子裏,可是從內心深處,她還是覺得,自己怎麽都是個中國人,基因決定的,變不了的。她也清楚地看到,一些中國人極力想變成美國人,而美國人永遠都把他們當成中國人。她不屑與那些人為伍,她想要讓吉姆明白,她可以接受西方文化,但她不可能變成美國人。她可以向吉姆靠攏,但吉姆也要向她靠攏,也要學習東方文化,學習中國人的長處。吉姆對中國人倒沒有什麽偏見,因為他帶過很多中國學生,也去過日本和泰國。他說他以後一定要跟著楊小靜去中國看一看,他特別想看的是長城和故宮,還有吃北京的鴨子。他說他自打認識楊小靜之後,他就看了很多關於中國的書籍和資料,在他那個小圈子裏,他可以算是中國通了。可是楊小靜還是認為,他對中國的認識,還不如中國的小學生,頂多相當於幼兒園的水平。
很快地,楊小靜開始懷念起中國人圈子,她跟他們才是自己人,有更多的共同語言,有更多的共同感受,也能從他們那裏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尊重。而且總呆在家裏,她也覺得苦悶,雖然衣食無憂,卻實現不了自己的價值,仿佛天天都在養老一樣,真的成為了寄生蟲。她也想過幹點什麽,讀書或者工作。讀書她不喜歡,一讀很多年她也受不了。工作累點她倒不害怕,可是該怎樣麵對鄭衛呢?想起這些她就頭疼,一猶豫就拖了下來。
天天吃西餐,她覺得倒胃口,特別想吃點中餐。附近的中餐小外賣又都是美式中餐,吃起來不中不西,更加難受。就為吃頓中餐跑到紐約中國城,也不值得。跟吉姆聊起這些來,他便說:“你以前打工的餐館不太遠,我們去那裏吃吧。”楊小靜有點猶豫,不知道怎麽跟李三姐她們解釋自己的情況。吉姆繼續說:“我聽你講了那麽多關於‘亞洲村’故事。我希望能去那裏看一看。”楊小靜想,要回到中國人的圈子裏,如果連李三姐都不敢見可不行,再說多多少少也有點虛榮心,想讓她們看一看自己如今的洋少奶奶的幸福生活,便同意了。
在去“亞洲村”的路上,楊小靜一直在心裏祈禱不要碰上“當牛做馬的”,她覺得李三姐能夠理解自己,牛和馬卻不可能。可是運氣很不好,她一進門馬上看到牛、馬倆人在靠近廚房的那張桌子上折餐巾布、包筷子。李三姐和牛、馬見了她都愣了一下,從她們的眼神裏她立即知道,她們早就已經聽說了她的故事。她趕快給她們介紹說:“這是我以前的老板李博士,她幫了我很多忙,教了我很多東西。這個是牛太太,這個是馬太太。這位是我的先生詹姆斯·巴特曼博士。”李三姐非常職業化地說:“歡迎光臨!羊,謝謝你回來看我們。”然後徑直帶著楊小靜倆口子去餐桌並親自為他們服務。馬很不客氣地上下打量一番楊小靜和吉姆,然後說:“羊,發達了嘛!你這身衣服得好幾百塊吧?”牛搶著說:“你怎麽這麽沒眼力,至少要上千美元!對吧,羊?”楊小靜尷尬地回答:“沒那麽貴。你們都好吧?”馬酸溜溜地說:“好啥呀?沒法跟你比呀!”牛接著來:“你也好意思跟人家比。瞧你那身衣服,值不值得人家的零頭?”楊小靜不理她們,心裏大大地後悔,真不該跑到這兒來自找羞辱。
頂多象父女:)
我覺得是洋少奶奶的心理一段,走在一起,看起來象祖孫,中國人不會羨慕,你又將她描寫的內心很中國化。
不知道說得是那一段。有亂碼。
然後他改名Bill 鄭:)
不是顯擺她嫁給了誰,而是說她已經發達了。以前是她侍候別人,現在別人侍候她,感覺怎麽會一樣?
找老板有時和找老婆一樣關鍵。尋個好導師比尋個名校名師更難!
希望這是故事最低潮了。不希望小靜越過越糟。也不希望再知道她的故事。上帝保佑她吧!看鄭衛如何重生!現在他更有希望!懶了點,但做人理不虧!
實驗人員要求並不高。教授想找誰都可以。
嫁給一個老男人,除非是一個大媽,沒什麽好炫耀吧。一位朋友也是嫁給了洋教授,沒見她得意啊,到是聯係越來越少。
沒有錯,能混進實驗室,又進入了美國“上流”社會,那本來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可是靠“身體”混進去的。按照正常的邏輯,小靜根本不具備基本條件!老叫獸是一步一步來。所以我要是鄭衛,不殺了他也閹了他!
比狼先生還是有差距:)
那些隻能在餐館端一輩子盤子的人都知道,如果他們中的一個人能混進實驗室,又進入了美國“上流”社會,那是多麽值得驕傲的一件事。
對比一下老張同誌的教導,你就知道人的意識是怎麽形成的:)
她還是想回來。她這種人在家裏呆不住的。鄭衛很快就會出現了,有的是他的戲。
我佛慈悲
哇,在哪裏買了這麽一個證件?不能用一輩子吧? :-)
也許要先為他哭泣:)
一個不愛讀書的楊曉靜小姐不會如此先知先覺吧, “她心裏恨恨地想,我們中國現在是比你們美國窮,可是中國前進的多快呀,看你們還能笑幾年!”
有點玩穿越(或者穿幫??) 總之靜太聰明太牛逼了:)
敲錯啦,應該是“餐館一幕”
Jim應該可以安排小靜進其他實驗室。
該寫點鄭衛了吧?
何苦, 何必